2025年4月13日,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云南省唐爱芬工作站开展了阅读《真课题真研究真成长——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第二章复盘分享会。
唐爱芬老师首先做了发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就没有教学,就没有知识。“教师没有学习,如何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呢?所以我们要阅读。而书籍,恰如那茫茫大海上的灯塔,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引领我们穿越知识的浩瀚海洋。
因此,我们工作站各位成员满怀着对知识的热忱与对阅读的热爱,齐聚于此,共同开启一场专属于书籍的奇妙盛宴,来谈谈学习《真课题真研究真成长——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第二章后的感悟,并由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们分享了自身阅读学习的所思、所想、所得。
附研修照片:
翻开金小玲老师主编的《真课题真研究真成长》第二章,仿佛推开了一扇教学新视界的门。书中对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策略的深入剖析,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力的唤醒。金老师团队以"真课题"为基石,扎根课堂实践,将"愉快"二字从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智慧,让我对英语教学的本质有了更深的思考。
第二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愉快课堂"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书中提出,英语课堂的"愉快"并非简单的课堂游戏或趣味活动堆砌,而是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和情感浸润,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体验思维的跃动与交流的成就感。金老师强调的"情感共鸣策略"令我深受启发。书中指出,教师的状态是课堂氛围的晴雨表,一个带着微笑走进教室、用眼神传递鼓励的教师,本身就能成为愉快课堂的催化剂。我特别注意到案例中教师通过"错误日记"记录学生成长,将失误转化为学习资源的设计——这不仅是教学智慧的体现,更传递出对学生的真诚接纳。当教师卸下"权威者"的面具,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讨论,当课堂允许笑声与质疑并存,学生才能真正敞开心扉,让英语学习成为情感表达的自然延伸。
金老师的实践研究启示我们:当课堂能够唤醒学生对语言的好奇、对交流的渴望、对成长的自信时,教育便真正实现了"真成长"的承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成为学习生态的营造者,让每一节英语课都成为师生共赴的思维盛宴,让语言学习在愉悦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英语教学——创新之帆,成长之舟
在阅读金晓玲老师主编的《真课题·真研究·真成长》中第二章关于“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章节后,我仿佛在教育的海洋中找到了前行的新航标。
书中提及的创新教育,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对教学的新思考。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情境,让我看到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室的四堵墙和书本的文字间。那些生动的情境,是学生们放飞语言梦想的翅膀,是他们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我表达的舞台。当学生们在情境中自如交流,那流利的英语仿佛是最美的乐章,奏响了成长的旋律。教师角色的阐述,则似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与学生相处的点滴。我们不仅是师长,更是伙伴、对手与朋友。在课堂上,我们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分享彼此的见解,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课后,我们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爱与支持,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强后盾。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宛如灵动的风,为教学带来无尽的活力。每一个不经意的思维闪光,每一次热烈的讨论,都是创新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中便能茁壮成长。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愿以创新为帆,以对学生的爱为桨,在英语教学的海洋中,引领学生驶向成长的彼岸,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英语的世界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让创新之花在课堂中永远绽放!
读金小玲老师主编的《真课题真研究真成长》第二章后,我深刻感受到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书中对愉快课堂的实践研究,既展现了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又蕴含着对教育本质的人文思考。
甘小凡老师的“十种方法”让我重新审视课堂的活力之源。形象感染法中,教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瞬间凝聚学生注意力的场景,让我明白课堂的“温度”始于教师对细节的雕琢;目标引导法以激励代替命令,如同点亮学生心中的火种,赋予学习以方向与动力;而趣味激发法则像一剂灵药,让枯燥的语法在游戏中“活”过来。这些方法背后,是对学生心理的精准把握,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
林清文老师对语言艺术的诠释,让我意识到教师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思维的桥梁。全英语教学营造的沉浸感、精准表达的引导力,都在无声中塑造学生的语言思维。而金小玲老师倡导的“以活动为中心”模式,则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剧本创作、情景模拟等活动,让英语从课本走入生活,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
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课堂的局限,也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唯有将“人”置于教学的核心,让知识在情感与实践中生长,才能打造真正有生命力的英语课堂。未来教学中,我愿以书中智慧为帆,带领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成长的丰盈。
郑六坤感悟
培养学生学习初中英语兴趣
近期,通过研读工作室分享的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篇章,我对创新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愉快教学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没有学不好的东西。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我认为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老师能歌善舞,吹拉弹唱,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自然课堂有凝聚力,说服力,其次应多深入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加以鼓励,提升自信心,另外,加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英语支撑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视英语学习中的困难,积极配合老师,避免社会不良影响。
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影、短视频、微电影将学生带入其中,如临其境,让学生配音,跟唱,游戏参与等。提升兴趣获取知识。
以丰富的练习手段巩固兴趣,教师在授完新知识之后,要有丰富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巩固知识,提升教学质量,如定期演讲,复述课文、文章朗诵、扮演角色、游戏书面日记等。关注学生情感表现,调节学生情绪,当发现学生疲惫时,变换一下节奏,轻松一下,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东西适时调节,活跃气氛;当发现学生已听懂,吃不饱时,可加快节奏,增加知识密度。所谓张弛有度,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是技术,需要改进;教学是艺术,需要创新。
在阅读金小玲老师主编的《真课题真研究真成长—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中第二章的内容时,让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情境教学。
金小玲老师强调,英语课堂的“愉快”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容易陷入“知识灌输”的误区,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金老师提出的“情境代入法”让我深受启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模拟点餐、旅行对话等),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既能提升参与感,又能降低学习焦虑。例如,书中提到的“角色扮演”活动,让我意识到学生并非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角”。
教师要尽可能的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在教授单词时,可以使用多模态情境教学来刺激学习的兴趣,以便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如视觉场景、空间布局、情感体验等。视觉、听觉、动觉的多感官刺激,使抽象话题具象化,学生更易理解并主动表达观点。我觉得情境教学回归了语言的本质,它让教室成为了学生的主战场,让每个发音、词汇、语法都浸透着生活的温度。
在此,我也有了一些深刻的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进一步挖掘与学生日常生活更紧密的素材,避免情境设计“成人化”或“脱离实际”;设计分层情境任务时要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差异化角色(如基础薄弱的学生负责简单问答,程度较好的学生承担复杂叙述),确保全员参与;运用信息技术时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平衡“虚拟情境”与“现实互动”的关系;跨学科融合时尽可能尝试与科学、美术等学科联动,设计综合性情境任务。
我将以此次研修为起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活力、有效率”的英语课堂。
在阅读金小玲老师主编的《真课题真研究真成长》第二章关于“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章节后,我深受启发。明确了只有让学生爱上英语,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她们才会愿意学、乐意学,才能学得好。
如何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呢?有以下方法:以下是一些让英语学习变得快乐的方法:
一、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
1.装饰学习空间
可以在学习英语的房间里张贴一些英语单词卡片、英语海报。摆放一些与英语国家文化有关的小摆件,像英国的大本钟模型、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小雕像等,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2.使用多媒体资源
利用英语学习软件,许多软件都有丰富的功能。
3.观看英语动画或电影也是很好的方式
在观看过程中,可以模仿角色的发音,感受英语的语音语调。
二、采用游戏化学习方式
玩猜单词游戏,一个人用英语描述单词的意思或者给出例句,其他人来猜单词。比如描述“它是一种水果,是红色的,也有绿色的,圆形,表皮光滑细腻,果柄处略微凹陷。”让大家猜出“apple”这个单词。进行单词接龙游戏,第一个人说出一个单词,下一个人以前一个人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为开头说一个新的单词。语法游戏。结合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爱好者。听英文歌曲学唱。选择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可以通过查阅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来学习单词和语法。还可以模仿歌手的发音,提高口语水平。体育爱好者,观看英语体育赛事转播,如NBA篮球比赛。在观看过程中,熟悉体育术语,同时还能听到解说员用英语解说比赛,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只有当我们把金老师的理念践行到学习和教学中,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班上的学生更爱英语,与各位老师共勉。
阅读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情感教学的内容,深感其对英语教育的深刻意义。情感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沟通与激发。
寓教于乐原则让我认识到,课堂应是充满乐趣与活力的场所。教师通过创造愉快氛围、组织多样活动,能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中乐,乐中学”成为现实。这不仅符合心理学规律,更让学习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而非被动负担。
以情促知原则揭示了情感与认知的紧密联系。学生的情感伴随认知发展,教师需为认知创造条件,排除焦虑、羞怯等消极情感,以积极情感推动学习,让学生在自信中实现“以情促知,以知促情”的良性循环。
情感互动原则强调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教学是师生共同实践的过程,教师以自身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反应,创设交融互动的氛围,能优化教学效果,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在实施途径与策略中,深入体会教材情感、挖掘素材联系实际,让教学更贴近生活与学生内心;“动之以情”建立和谐关系,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缩短心理距离;情感性评价则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自信,让评价成为激发情感的动力。这些方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英语情感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与效果的关键。它让课堂充满温度,让学习充满动力,不仅传授知识,更培育情感、塑造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真研究、真课题、真成长”是引领课堂变革的核心理念。所谓“真研究”,是蹲下身来观察学生——当发现半数学生因害怕犯错而沉默时,我开始研究如何用“容错机制”破除语言焦虑;“真课题”则是将教学痛点转化为行动方案,比如针对词汇记忆低效问题,设计“单词情景剧”“英语灯谜会”等游戏化任务,让知识在体验中自然沉淀。
课堂的“愉快密码”藏在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里。我曾在“家庭主题”单元创设“英语家谱制作”任务:基础弱的学生先用短语描述家人,能力强者则用定语从句编写家庭小故事,最后各组用英语讲述“家族趣事”。当看到平时内向的小羽在展示中笑着说出“ My grandpa’s coffee cup has a funny story”时,我深知分层设计不是简单的任务拆分,而是为每个学生搭建“够得着的台阶”,让成就感成为持续学习的动力。
教师的成长同样源于“真实践”。每一次小组合作中的突发问题、学生创意表达中的思维闪光,都是值得记录的研究素材。我会将课堂上的“意外生成”转化为教研课题,比如从学生改编英语歌曲的热情中开发“歌词创译”课程,在角色扮演的即兴对话里提炼“真实语境下的语法运用”策略。这些从课堂土壤中生长出的课题,让教学研究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与学生成长同频共振的活水。
三年实践印证:当我们以研究者的视角深耕课堂,用课题思维破解教学难题,收获的不仅是学生在愉快氛围中脱口而出的自信,更是教师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的专业蜕变。这或许就是“三真”理念的本质——在真实的课堂现场寻找教育答案,让每一次教学尝试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阶梯。
图文:刘晋铭
编辑:赵 敏
初审:王利亭
终审:金小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