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唐爱芬工作站开展了阅读《真课题 真研究 真成长——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第二章复盘分享会唐爱芬老师首先做了发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就没有教学,就没有知识。“教师没有学习,如何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呢?所以我们要阅读。而书籍,恰如那茫茫大海上的灯塔,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引领我们穿越知识的浩瀚海洋。
因此,我们工作站各位成员满怀着对知识的热忱与对阅读的热爱,齐聚于此,共同开启一场专属于书籍的奇妙盛宴,来谈谈学习《真课题真研究真成长——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第二章后的感悟,并由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们分享了自身阅读学习的所思、所想、所得。
附研修照片:
在本次共读《真课题真研究真成长》第二章第一节的三篇论文过程中,我们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有了系统认知。
《新型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策略》揭示了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教师需立足学生兴趣与认知水平,通过教材创新使用和任务型教学法,实现从"授鱼"到"授渔"的转变。这启示我们教学应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将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第二篇提供了具体实施策略:通过肢体语言活化课堂氛围,以悬念设置激发求知欲,借助直观教具增强具象认知。这些操作性强的教学技巧,为构建趣味课堂提供了多元选择。
第三篇则深化了育人维度认知。文中提出的"寓教于乐""以情促知""情感互动"三原则,构建了立体化的情感教育框架。特别是师生情感共振机制的建立,对消除学习焦虑、培育积极心态具有重要价值。
三篇论文共同指向"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新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是优化策略的关键路径。我们将以"情知互促"为导向,通过情境创设和多元评价,打造"乐学-善思-活用"的良性循环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阅读完金小玲老师主编的 《真课题 真研究 真成长—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我对组织初中英语愉快教学的十中方法和初中英语愉快课堂的教师语言调控技巧以及研究初中英语愉快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感悟。
一、 运用多样方法,组织愉快教学
在组织教学方法领域,甘小凡老师所总结的十种方法犹如一套精妙的教学 “组合拳”。形象感染法让我领悟到教师的肢体语言与神态表情在课堂开场中的关键作用。走上讲台时那亲和且庄重的神情,能够如磁石般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营造出积极的氛围。目标引导法恰似为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航行树立了一座明亮的灯塔,通过肯定与激励,点燃学生内心追求目标的火焰,让他们更具方向感地投入学习。而趣味激发法则是应对课堂注意力分散的一剂 “良药”,适时穿插的趣味元素,能让课堂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二、 掌握适当技巧,提升教学语言质量
林清文老师对于教师语言调控技巧的阐述,使我深刻意识到语言在英语课堂中的强大魔力。作为思想交流的工具,教师的语言必须精准且富有目的性,如同精准的导航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航道上稳步前行。同时,尽量全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构建沉浸式的语言环境,更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有效途径。具备 “二十性” 的语言要求,更是对教师语言艺术的高标准考量,时刻提醒教师语言的锤炼永无止境。
三、 探究“以活动为中心”的初中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金小玲老师所研究的 “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 型教学模式,则让我看到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的美好图景。新课程标准下,这种模式高度契合教学要求,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语言实践能力,还能培养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传统教学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内容不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实践经验的宝贵结晶,为我今后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提供了明确且实用的指导方向。我将努力将这些方法与技巧融入课堂,打造真正让学生沉浸其中、快乐学习、高效提升的英语愉快课堂,助力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陈发权感悟
我的趣味英语教学二重奏
站在教室门口,我忽然想起几年前那个闷热的午后:后排学生昏昏欲睡,语法练习册上的红叉连成一片。正是那次挫败,让我开启了趣味教学的探索之旅。如今,课堂上的欢声笑语已不仅仅是快乐的表象,更成为思维狂欢的前奏曲。
一、艺术化表达的破壁之旅
金小玲老师的韵律诗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语法学习的另一维度。当"am, is, are"踩着《两只老虎》的节奏在教室跳跃,我看见学生脸上的惊喜——原来枯燥的be动词也能如此鲜活。我们开始尝试将虚拟语气编成rap,把时态变化画成漫画,当知识突破文字桎梏以艺术形态重生,语言规则不再是冰冷的公式,而变成了可以触摸的韵律。
二、生活化场景的成长镜像
模拟超市里此起彼伏的"Can I get a discount?",购物车里的不仅是商品,更是真实语境中的语言实践。当优惠券计算遇上数学思维,商品比价激活批判性思考。最让我触动的是,那个曾经害怕开口的女生,在收银台前流利完成交易时眼里的光芒——那是知识照进现实的璀璨星光。
这场教学变革让我深刻领悟:真正的趣味课堂不是喧闹的游乐场,而是精心设计的思维剧场。当分层教学为每个孩子搭建专属舞台,当多媒体技术重构认知维度,当趣味活动点燃思考的火种,教育便成为了师生共同谱写的成长交响曲。就像春天里互相致意的树梢,我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着生命的彼此摇动与共同生长。此刻回望,那些曾经让我焦虑的课堂困局,早已化作破茧成蝶的美丽注脚。
读《愉快课堂教学》,在童心的田野播撒星光
一起共读《真课题 真研究 真成长》第二章,愉快课堂教学如清泉入心。书中“以情促学,以趣导思”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曾被贴上“纪律涣散”标签的欢声笑语,逐渐领悟,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让知识像蒲公英的种子,乘着快乐的风,落在童年的土壤里。
金小玲提出的“游戏化教学”让我深受启发。在六年级“季节”主题课上,我尝试设计“气候盲盒”游戏,学生随机抽取天气卡片,用英语描述对应季节活动。当抽到“snowy”的孩子能够手舞足蹈地喊出“Let’s make a snowman”时,课本上的单词突然有了温度。这种“玩中学”的层次设计,印证了书中“认知爬坡需要趣味阶梯”的观点。更惊喜的是,平日总记不住“autumn”的孩子,在扮演“秋日导游”时竟流畅的认读,印证了金老师所言“兴趣是记忆的催化剂”。
最触动我的是“教学留白”理念。过去总焦虑课堂每分钟的“利用率”,却忽略了思维生长的呼吸感。当我尝试在小组讨论后留出3分钟“静默消化时间”,发现学生们的语言输出反而更有创意。这种“留白处的生长”,恰如金老师笔下“教育是等待的艺术”。
我想,愉快教学不是消解知识的深度,而是用儿童听得懂的语言,与世界温柔对话。金小玲老师的文字,让我看见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守护童心、点燃星火的麦田。
作为初中生,我在英语课堂上真切感受到,情境教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语言学习的新大门。以前觉得背单词、记语法是任务,现在老师把课堂变成了 “生活剧场”,让我们在真实的情境里 “用英语做事”,学习一下子变得有趣又有意义。记得学到 “购物” 单元时,教室变成了 “英语超市”,我们分组设计商品标签、编写促销对话。我和同学扮演店员与顾客,用所学的 “Can I help you?”“How much is it?” 讨价还价,甚至为了推销 “环保手工皂”,现学现用定语从句介绍产品特点。这种 “真研究” 不再是课本上的例句,而是我们为解决真实问题的主动探索 —— 原来语法能帮我们把想法说得更清楚,单词记住了就马上能用,学习突然有了 “即时成就感”。
最难忘的是 “校园英语文化节” 项目。老师让我们小组合作策划一个 “国家展台”,从选择介绍的国家、收集资料,到用英语撰写解说词、设计互动游戏,每个环节都像在完成一个 “真课题”。我们组选了日本,为了做好 “茶道体验” 的英文讲解,不仅查资料学专业词汇,还反复练习礼貌用语。当我们用英语向全班展示成果时,突然发现自己不再害怕说错,反而享受用语言表达想法的过程 —— 这大概就是 “真成长” 吧,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用英语沟通、解决问题。现在的英语课常有惊喜:学 “问路” 就用教室布局设计 “虚拟街区”,学 “情绪表达” 就用短视频配音模拟情境,甚至用英语辩论 “中学生是否该带手机”。这些贴近生活的情境让我明白,英语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连接世界的工具。当我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会礼貌交流,在小组合作中练习倾听与表达,在解决真实问题时发现语言的力量,学习就变成了一场愉快的探险。
原来,最好的成长,就藏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情境里 —— 我们在 “做中学”,在 “用中悟”,不知不觉中,英语成了我们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好朋友。
近期,通过研读工作室分享的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篇章,我对创新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愉快教学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首先,分层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令我印象深刻。面对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能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而多媒体资源的融入(如英文歌曲、游戏等)则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与互动性。例如,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导入或视频辅助,能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语言学习不再枯燥。其次,“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语言运用能力在实践中自然提升。此外,教师对课堂节奏与语言的调控艺术(如暗示技巧、试卷讲评策略)也让我意识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门需要智慧与温度的艺术。
此外,课堂调控艺术令我受益匪浅。教师语言技巧、暗示调控以及节奏管理,均是营造轻松氛围的关键。例如,通过英文歌曲或游戏导入课堂,能迅速调动学生积极性,而阅读教学的导入技巧则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这些方法让我明白,愉快课堂的实质在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元互动实现知识内化。
未来,我计划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尝试设计更多任务型活动,并注重课堂反馈的即时性。同时,借鉴“十三种调控技巧”优化师生互动,让英语课堂既充满活力又高效有序。此次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更坚定了我践行创新教育的信念。唯有不断探索,方能在寓教于乐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阅读金小玲老师主编的《真课题 真研究 真成长—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中第二章第一节《巧用多种教学法,实施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中的《初中英语愉快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其中英文歌曲的巧妙合理运用,让我印象深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巧妙运用歌曲作为教学工具,不仅能打破传统课堂的枯燥感,还能通过旋律、节奏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歌曲教学的四大核心优势
1. 多感官刺激
听觉(歌词)、视觉(MV/歌词动画)、动觉(手势舞)联动,强化记忆。例如:教现在进行时,播放《Lemon Tree》并让学生边听边做动作(如模仿“sitting”“drinking”)。
2. 语法与语感同步培养
歌词中的重复句式,自然强化语法结构。
3. 文化渗透与情感共鸣
通过英文歌曲了解西方文化(如节日歌曲《Jingle Bells》),同时可改编中文经典(如《青花瓷》英文版)促进跨文化理解。
4. 降低焦虑,提升自信
音乐营造轻松氛围,鼓励内向学生通过合唱或角色扮演参与课堂。
二、五步课堂实操法(以《Lemon Tree》教学现在进行时为例)
Step 1: 预热导入
播放纯音乐片段,让学生猜测歌曲主题(如提问:“What is the singer doing? Is he happy or sad?”)。
Step 2: 歌词填空挑战
设计挖空练习,聚焦目标语法(如挖掉所有“-ing”形式动词):
"I’m ________ (sit) here in the boring room,
I’m ________ (waste) my time, I got nothing to do…"
Step 3: 语法发现与归纳(8分钟)
引导学生用歌词总结现在进行时结构(am/is/are + V-ing),并对比中文“正在…”的差异。
Step 4: 情景迁移创作
分组任务:用进行时改编歌词描述校园生活(如“I’m running in the playground, he’s laughing with his friends…”)。
Step 5: 表演与评价
小组表演改编歌曲,其他学生用“He/She is singing…”句式实时点评。
教师巧妙合理的将音乐融入英语课堂,本质是让语言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体验”,并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学习英语。
图文:刘晋铭
编辑:赵 敏
初审:王利亭
终审:金小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