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街中心小学 任美凤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真切地感受到比喻的精妙。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班主任往往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不开的。
一、背景介绍:
班主任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者。班主任是小学生的启蒙老师,是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塑造者。孩子一入学接触到的第一位教师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班主任。大的方面包括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指导、能力培养、文体活动等,小的方面诸如怎样正确背书包、怎样学扫地、怎样削铅笔、怎样摆放学习用具等,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所以我认为班主任不是去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的站姿与坐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课堂上,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上要求有了问题不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想了以后还不懂,再去问老师。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问的质量高,而且也培养了多思考的好习惯。
班主任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示范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的方式。示范具有广泛性,榜样、形象甚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构成了示范作用。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使养成教育能“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乃至人格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时刻要求自己要为他们做到最好的行为师范作用。
二:情境描述:
刘宏宇,男,8岁,本市学生,现在上二年级,他长得胖胖的,很可爱。父母离异,平时父母工作很忙,督促检查作业时间较少,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一直都是他的姥姥负责他的生活起居,比较溺爱他。主要表现: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邋邋遢遢的;常与老师撒谎,经常随便动别人的东西,而且还抢别人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轮到他值日时,经常把教师折腾的一塌糊涂,经常有打人的现象。
是什么造成这个孩子有如此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呢?这是我要找到正确的教育转化方法中很关键的一点,因此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家长的沟通及与孩子的倾心交谈中我初步归纳出如下的原因:
这孩子一直是由姥姥、姥爷、奶奶在家照看,所以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三位老人因为就有这么一个孙子,所以对他是宠爱有加,对他的要求也是言听计从。他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而且很害怕爸爸,长期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而存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有问题的孩子往往行为随意、思维活跃,常容易把作业放错地方、把铅笔和其它学习用品丢弃,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地学习。对于常撒谎现象和打别的小朋友以及随便抢别人的东西的现象,经过观察和了解,是因为家里就有这么一个小男孩,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别人分享,而且家里人都会让着他,宠着他。从上学期到这学期我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以点带面的教育慢慢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已转化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方法指导,同学互助结对子
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同桌间互相检查签名。还指导做完每一项作业后及时打钩并将作业放在一个专门的文件夹中。
其次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榜样作用,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好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而且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他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了这孩子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这样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及时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作业情况,这样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基本能及时地交作业,拖拉作业现象也明显减少,因为每当他控制不住自己要出去玩时,就有其他小朋友来提醒他还有哪些作业还没有完成。
二、及时与家长沟通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家校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孩子的很多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进行愿因分析,让家长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该如何做,然后和家长制定了一些方案:如1.让家长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有关学校或生活中的小事,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2.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指导,如果碰到孩子和家长都不会的问题(英语学习)要及时地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沟通,这样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如果碰到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情况,要先沟通,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3.在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在金钱方面的观念进行教育,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或言行让孩子明白,只有勤劳、诚实的孩子才受人喜欢。在学校中碰到孩子有没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确定是否真的是忘在家里或是其他原因没有完成,不让他的撒谎形成空间。
三、以人为本,付出师爱,做好榜样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作为班主任,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对于课堂上,讲错的知识,在同学面前要勇于承认;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四、教育效果
1、这孩子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基本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而且自己很着急自己的学习任务,做错了事情也能主动到老师这里承认错误。而不是像之前一样靠撒谎来欺骗老师。
2、按时值日,其中有几次还发现他认真地指导其他同学做值日,这件事我也给予了及时地表扬。
3、班级里没有再出现过有小朋友反应有失窃的事情。
4、在他的努力和小朋友的帮助、家长的关心下,这孩子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也不打同学了,学生们都很喜欢他。
五、教育反思
学生不管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良的行为习惯都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对于好的我们要给予表扬,并发扬光大,让其作为其他小朋友的榜样,同时还要从他的身上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那肯定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去观察,找到原因后,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特点、性格、家庭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让他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