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三幼课题组 袁婷婷
【内容摘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目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作为幼儿老师的我更加注重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劳动是培养儿童独立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和劳动习惯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劳动、自我服务、培养、幼儿、区角活动。
教育孩子爱劳动,就要从小进行培养。但是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总认为孩子小,担心让孩子“劳动”是强其所难。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往往被大人包办、代替了,久而久之,孩子不懂得简单的劳动服务是自己的责任,把长辈们的劳动服务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这种观念大大的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全面性,还会使孩子养成不爱劳动,轻视劳动的坏思想。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期。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过程,既是模仿学习和社会化的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建立自信心与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区角活动,顾名思义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在国外被称做活动区或开放教育。它最早出现于英国。其基本特征是:把活动室的空间划分成几个活动区(角),在每个区(角)都准备可供儿童活动的材料,儿童可以凭自己的兴趣自由地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活动,受到孩子们的普遍喜爱。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角活动这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区角活动作为一种非正规性的劳动教育也逐渐被人们所采用。 如何让区角活动发挥幼儿的劳动能力,体验劳动的愉快,具体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在劳动角中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劳动的指导
自我服务指幼儿能独立的照料自己的生活。中班幼儿要学会独立穿衣、独立洗手、洗脸、叠被、系鞋带、收拾房间等劳动。 在劳动角中我们从幼儿的角度来设计各种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练习。
第一:我们在劳动角中设立衣架,让幼儿学习独立的、整齐的穿脱衣服。这一部分我们又分为两块,一块是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娃娃,教师制作各种式样的娃娃衣服,让幼儿给娃娃穿上适合的衣服、扣好纽扣,并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爸爸、妈妈为娃娃穿衣、喂饭等;另一块是让幼儿从家里带来一些旧衣服,钉在活动角中的墙上让幼儿可以自由练习穿衣服,并在音乐角中进行表演,表演可以提高幼儿穿衣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班内绝大多数孩子学会了穿衣。
第二:采用游戏形式,在生活区激发幼儿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兴趣。如:活动《布娃娃穿衣服》,用儿歌学习穿衣服。我在生活区中给幼儿准备的材料是几个布娃娃和几件小衣服,我说:“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谁是娃娃的好‘爸爸’、好‘妈妈’,看哪个‘妈妈’或‘爸爸’会给娃娃穿衣服,而且要穿得又快又整齐。”以前小朋友穿衣服时,我教过他们一首穿衣服的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左钻钻,右钻钻,吱哟吱哟上房子。”小朋友一边念儿歌,一边给娃娃穿衣服,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穿好了,而能力弱的幼儿虽然速度慢,但也完成了。小班幼儿年龄小,而且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都是由成人包办的,到了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很多自理能力方面的事情都不会做,如穿衣服,每天午睡前总会有许多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脱。”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枯燥的穿衣服编成一首顺口易懂的儿歌,让幼儿学穿衣服,不仅让孩子学会了这方面的技能,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生活区中给《布娃娃穿衣服》教师让幼儿利用喜欢的角色妈妈、爸爸进行穿衣服比赛,幼儿就运用儿歌内容帮娃娃穿衣服。老师把较枯燥的生活自理技能变成一首首生动有趣的儿歌,幼儿乐意学,掌握得好,自我服务的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在喂小动物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不注意掉了食物,其他看见的幼儿就会提醒他,吃东西的时候不能掉,不能浪费粮食。从而在吃饭的时候都很注意,接着盘子,不让饭掉了。
第三:我们为了训练孩子们的叠被技能。就在劳动角中设了一张表“谁的棉被最整齐”,让幼儿在每天进行练习的同时开展 互相竞赛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这样一赛一练,练赛结合使能力弱的幼儿进步较大。
第三:我们又在劳动角中设立了鞋柜,帮助幼儿学习系鞋带。在鞋柜中放的不是一双双的鞋子,而是幼儿自己制作的可乐瓶娃娃和纸杯娃娃,加上一些五颜六色的绸带,让幼儿通过给娃娃系上漂亮的蝴蝶结来练习系鞋带。
由于劳动角为幼儿创设了积极的良好的劳动氛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全体孩子在不同层次水平的劳动素质都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在活动角中对幼儿进行值日生劳动的指导
幼儿案例:
“我来选今天的值日生了”我对小朋友说。“老师,你不要选我!”浩宇小声地对我说。“为什么啊?“我很奇怪。“值日生要擦桌子的,我不会擦桌子,太难了、太脏……!浩宇认真的回答。
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从不主动收拾自己用过的东西;有的幼儿看见自己脚下的废纸,不是主动捡起放进垃圾筒里,而是用脚踢到别的小朋友的脚边;有的幼儿从不主动参加幼儿园的值日生工作,问其原因说自己不会干,妈妈不让干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都反映出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养成自我服务意识,又体现出缺乏责任心这一让幼儿终生受益的良好品质。
值日生劳动是在幼儿学习自我服务的基础上,独立的为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它是幼儿园每天都进行的一项公益活动。这项劳动对于形成幼儿的集体观念、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养成幼儿的劳动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能够促进幼儿社会化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
首先:我们在各个活动角中帮助幼儿学习擦桌、整理图书、整理玩具,餐后整理等值日生工作。 第一:在图书角中整理图书:开始孩子们总是把图书大大小小放在一起,于是我们在图书角中教孩子们认识图书的封面,能把图书的大小分开,看完后要封面朝上整齐的放在书架上。
第二:在自然角中让幼儿学会浇花、照顾小的动植物、整齐的摆放物品。
第三;娃娃家是幼儿模仿成人劳动的最好地方,在娃娃家可以让幼儿学会整理餐桌、学会整齐的摆放物品等。
第四:在益知角、语言角等活动角中让幼儿学会整理操作材料。
其次我们在劳动角的墙上贴了一张值日生表,让幼儿知道自己这一周或今天是值日生。开始为了让幼儿掌握劳动技能我们的值日生为一周轮换一次,以后视情况适当缩短周期,在第一学期中期值日生为三天轮换一次,到第二学期我们的值日生一天轮换一次。活动中的点滴练习为平时值日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活动角中对对孩子进行个别委托劳动的指导
个别委托是根据幼儿的情况与教育的需要有意识的委派个别孩子去完成某项劳动的任务。这种劳动形式是孩子们非常乐意接受的。这不仅因孩子们好强和好成功,而且还因为委托中包含着教师的信任与期待。个别委托劳动的对象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能力较强的孩子,让他们起榜样作用。孩子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那么劳动能力也不例外,我们就请能力强的幼儿带能力弱的幼儿,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孩子劳动态度很积极,因为他肩负着除了完成自己的劳动内容以外还得与能力弱的小朋友合作,帮助他们一起完成各项劳动,使他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能力弱的孩子通过短时间的反复训练,增强了劳动的能力,自信心大大提高,劳动的态度同样也很积极。由于值日生劳动内容比较固定,变化少,这些孩子几天下来反复做这几件是就感到厌倦了,不再认真对待。我们就以表扬鼓励的形式,教育这些孩子懂得值日生劳动是集体的需要,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和自豪感,要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值日生工作。同时也在值日生工作的内容安排上陆续增加,要求也可逐步提高,如请值日生当图书管理员,管理小朋友认真看书。又如值日生劳动增加了午睡起床后检查其他孩子的衣服是否穿整齐,鞋子是否系好,衣领是否拉好等。
第二;特殊孩子,对他们起到规范化和约束的作用。例如班内有个调皮的孩子一分钟都不停,但是特别爱劳动,什么事都要抢着干,但又什么都做不好;为了不影响他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做事有条理的能力,我们就安排他做安静的值日生劳动。例午餐后请他检查碗内有否剩饭剩菜,午睡起床后委托他检查其他孩子衣服有否塞进裤内,还要他完成任务以后向老师报告检查情况。采取了这种措施以后这孩子做事仔细了一点,性格也文气了许多,办事的能力以及责任感也增强了。再如班里有一个小朋友经常要迟到,我们就个别委托他到自然角去管理(浇花、整理物品),请他做值日生(为小朋友摆放椅子及晨间活动物品),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该幼儿不仅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而且也提高了该幼儿的劳动能力。
在进行个别委托劳动的教育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目标与要求,那就是决不把孩子当作劳动工具来使用,而是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五、我们的思索是:目前,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都在不断地提高和更新,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总还有包办代替的现象存在。尤其是家长。例如一些幼儿在幼儿园很能干,已学会了在无任何人的帮助自己的情况下自己吃饭、穿衣,但回到家这些孩子的妈妈们还是要喂他们吃饭,帮他们穿衣,这就大大抵销了幼儿园一日的教育。这些家长低估幼儿的能力,认为幼儿能力有限,学不会的。甚至认为独立生活能力用不着培养,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然而然就能增强。其实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对幼儿进行劳动素质的培养其实是在提高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再进一步讲:是在教幼儿学会生存。孩子迟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闯荡世界的,在爸爸妈妈怀中长大的孩子是成不了大器,要让孩子成名成家这种想法无可非议,那么家长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要给孩子创造成名成家的条件——能力的培养。在反过来说:人类生存最起码的能力是什么?是劳动。所以,对幼儿劳动的培养与其晚培养,不如早培养,对他们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今天的幼儿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行不行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快乐并不光是享受,其中还有来自于胜利,来自战胜自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成就感,一种得意:“我会系鞋带啦”、“我会叠被子了”。
足以说明,幼儿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我们做教师的明确劳动对幼儿的教育意义以及掌握幼儿劳动的范畴,正确地发挥主导动作用,按一定的教育目标及要求,持之一恒,反复训练。一定能达到预期目标。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劳动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版
2、《学前教育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王坚红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其培养方法》 刘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