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中国- 德育科研
德育中国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论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友爱互助能力的培养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刘红霞 发布日期:2019-07-18

东河三幼课题组    刘红霞

【内容摘要】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散见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善于把握德育的时机,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区域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多面正面的进行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正确的加以教育引导,使幼儿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区域 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德育 教育 能力 幼儿

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上、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一项重要活动,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人的思想、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早期教育和塑造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行为养成在性格塑造中留下深深的印迹。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的行为,因为生活在优越的“温室”中,他们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由于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的区域活动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心理奠定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幼儿园区域活动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交往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区域活动中教会幼儿尊重别人、遵守规则是培养幼儿友爱互助交往能力的前提。

我们班幼儿是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由于他们年龄比较小,在家多是独生子女,没有或很少有与他们同龄相仿的小伙伴与他们一起游戏、交往,使他们缺乏与同龄伙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经验。自私与霸道是他们多数人身上存在的问题。他们自私、专横、不尊重别人、不尊守规则等不良情感,使他们想与同伴交往,却又不容易与同伴建立友好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关系。因此,在区域活动时,要多给孩子灌输换位思考的意识,多问问幼儿,如果别人也对你这样,你会不会生气。另外也要让幼儿在社会交往中体验被拒绝、被评价、被接纳的感受,在矛盾、摩擦中学会通过尊重别人,学会了给予和接受,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学会尊重规则,这也有助于矫正幼儿任性自私的行为,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受到委屈,但这些也是他所必须学习的。

在“娃娃家”区域活动中,我建立了规则:分配角色、礼貌待人、物品归位。在一次“娃娃家”活动中,闻熙小朋友和杨婷聿小朋友扮演爸爸和妈妈,可是当客人来了,闻熙不仅没有礼貌的招呼客人,相反的却对客人说:“我是主人,请你坐到那里去!如果不听话,就请你出去!”扮演客人的小朋友,哇的一声伤心的哭了……这时,我对闻熙说:“你是主人,要热情的为客人端茶倒水啊,如果你去了他家,他让你出去,你会高兴吗?在娃娃家玩,老师说要遵守礼貌待人的规则,你做到了吗?”闻熙低着头一句话都不说,我说:“我是娃娃家的管理人,如果你不遵守规则,请你去别的活动区玩吧。”闻熙看到老师不让她玩了,后来看看那位哭鼻子的小朋友,拉了拉他的手,给他递过去一个水杯说:“你喝杯水。”看着孩子又恢复了良好的状态,我也很高兴。

二、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是儿童良好心理行为发展的资源,孩子能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孩子团结互助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喜欢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意识,我在进行娃娃家区域活动时设定了情节:孩子今天生病了,爸爸不在家,只有妈妈一个人照顾孩子,可是宝宝发烧了急需去医院,有一个朋友来到宝宝家看到这种情况,他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孩子分配角色扮演,要求朋友间要互相帮助,并且用礼貌用语。由于孩子刚入园,他们在与同伴相处时,没有友爱互助的经验,他们只会按照老 师的情景去玩,但是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的动作和表情都是僵硬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区域游戏,孩子们在友爱互助方面进步了很多,记得有一次,一位扮演妈妈的张嘉仪小朋友在厨房煮饺子。可是锅里没有水了,扮演朋友的肖奕彤小朋友正在旁边切菜,她听到张嘉仪说需要水,赶紧过去帮忙……在这个活动中,培养了孩子友爱互助的品德。除此之外,在娃娃家区域活动中,杨婷聿小朋友会帮助郭芸熙小朋友梳头发;在建构区,焦丹阳帮助李晨放软砖;在图书区中,李辰帮焦丹阳找有“稻草人”的那一页等等,孩子在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时,都感受到了友爱互助的快乐。

三、心理环境的创设也可以是一种隐形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

教师是幼儿园孩子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总能以理解、分析和蔼可亲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以一个小朋友一个与他们平等的角色介入他们的区域游戏活动,告诉孩子们,老师扮演的每个角色都是一个喜欢与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老师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教师进入角色时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点头等,能使小朋友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恰当的行为。

四、在营造精神环境的同时,物质环境的创设更能感性地感染幼儿。

为了使幼儿在参加区域活动时,更直观的意识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我在每个活动区中都投放规则图卡,如建构区:要与同伴团结合作,要帮助别人,不争抢玩具。在每个区域活动中,我会投放一些小朋友们自己从家带来的玩具和物品。一次在图书区中,王紫弦小朋友和其子菡小朋友都要看《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我说:“你们可以一起看啊!”可是其子菡却说:”这时我从家带来的,我不给她看!这是我的!”“是你的,但是你可以和王紫弦一起看呀,王紫弦也有一本好看的书,一会儿,你可以和她一起看她那本啊!”通过教师的教育,其子菡终于答应了,看到孩子们团结在一起,友好的看书,我很欣慰。除此之外,一次美术区域活动中,雪儿没有带彩笔,可是她想给苹果涂颜色,着急的她东看看西瞧瞧,这时,没有一个小朋友说话,他们都在画自己的。这时,我问了一句:“雪儿没有带油画棒,谁能借给她用一下?”这时,樊耀凯小朋友举起了手,我随机表扬了他。通过这次的事情,雪儿和他成为了好朋友,在平时的生活中,雪儿还会主动帮助樊耀凯脱裤子,帮助他系扣子,帮助他穿衣服。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樊耀凯进步了很多,自理能力也强了。

总之,人际交往、团结友爱的能力是在与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能力,区域活动为这一品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孩子创设了各种交往环境,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快乐。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散见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善于把握德育的时机,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区域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多面正面的进行引导、积极鼓励的方法,正确的加以教育引导,使幼儿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幼儿园德育的纲要》

4.《浅谈幼儿园的团结友爱教育》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