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南定小学
一、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学校是一种充满感召力的学习型的文化组织,实施有助于人的成长的教育。学校的作用对象是学生,而塑造学生就要塑造他的人生目标,塑造教师就要塑造他的价值追求,塑造品牌学校就要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精神力量。”(《追求卓越》作者彼得斯)。这种“信念的精神力量”就是文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可见,文化对学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用的总和,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哈佛大学校长研究中心主任说:“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因此,学校文化,首先是正确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这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同时,还要把办学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追求,才逐步形成了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是一所学校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是学校管理中最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部分,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对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文化的机构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部分。物质文化指学校的校舍、设施、环境体现出的文化色彩;行为文化指学校成员行为体现出的文化氛围;制度文化指学校各项制度体现出的文化特点;精神文化指由价值观念决定的办学思想和群体意识,这种精神,这种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校魂,是贯穿于学校文化各层次的精髓,是学校文化各层次中最为稳定的部分。
学校文化通过校风、学风、教风、学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文化环境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能有效地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培育中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美国常青藤学校的学校精神是“永远向上、永不放弃、永不屈服”,在这样的学校精神熏陶下,培养出了众多科学家、政界要人、商贾巨子,其中哈佛大学毕业的就由约翰·亚当斯、乔治·沃克·布什等八位美国总统,哥伦比亚大学则有7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富有朝气、给人以无穷力量的学校文化精神给了每一个在校学生无形的动力,推动他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奋进。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的校训是“求趣”,他们力求在音乐、美术、体育、少先队工作中尊重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激发儿童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材施教,张扬个性,使学生在活泼生动的氛围中全面发展。邹城市杏花村小学的育人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科技教育和实践教育为重点,开展了军训演练、合作烹调、模拟驾驶等认识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张店区南定小学位于南定镇崔军村。1997年,南定镇党委政府处于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思考,拟定合班并校方案:原6处小学(南定小学、田家小学、崔军小学、大旦小学、马庄小学和漫泗河小学)合并为一所,位置处于镇中心地区――崔军村,校名为南定小学。1998年,南定小学开始动工建设,自2000年初建成,同年8月新校舍启用,原6所小学物资统筹运至南定小学。2000年9月,迎接第一批新生。合班并校解决了当时教育装备落后、管理分散的问题,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秀师资配备;并配备学生接送班车,解决了南定镇辖区学生接送问题;食堂管理规范、科学,满足学生的身体发展需要。同时筹措资金建起高标准的千兆计算机校园网,装备网络化教室,在全市率先实现“班班通”,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和办公自动化。
自建校至2008年,南定小学在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教学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有一定的外显的物质文化,在总结传统特质、汇集全校教师智慧的基础上,将我校的核心理念升华为“融”,“ 融,乃融和、融会、融通之融。”师生之间亲切融洽,和睦相处,部门之间共赢共荣、协同发展,家校之间相互沟通,知情达意,共成教育大业,共育时代英才。基于南定小学合班并校的历史,在“融”最初确立之时,为形成全体师生团结一心、协作共赢的局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变化,学校已经形成人融和、事融会、情融通的格局,这一核心理念已不适应南定小学向深远发展。随着时代变迁,教育观念更新,学校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南定小学师生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了踏实肯干、团结协作、“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教育教学品质上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比如学校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与结构、规章制度等制度文化还不够完善,办学思想和理念、教育观、道德观、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方面不够明晰,学校现有的文化标示内容与学校发展的实际,师生发展的需求还不够契合,学校的文化积淀还没有更好的挖掘提炼。为了进一步挖掘学校文化积淀,重构师生发展的文化理念,更好地发挥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师生发展的教育、影响作用,我们选择了“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探索,希望通过课题的推进,形成适合于南定小学师生现状的校园文化理念体系,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南定小学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及必要性的研究
2.南定小学办学理念的梳理与阐释
3.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学校文化及其内涵、育人功能、辐射功能)
4.南定小学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学校环境、历史、传统、文化特色)
5.南定小学课程文化的提炼与生成
6.南定小学文化标识生成设计
7.南定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办学指导思想的进一步明确与端正,制度建设,校风建设(含学风、教风、工作作风建设),环境建设、文化活动建设、网络建设)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搜集学校文化的相关文献资料,积累材料,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作出恰当的分析与使用。
2.行动研究法:有计划地、系统地规划学校文化建设,梳理阐释办学理念,提炼生成课程文化,设计文化标识。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调查我校环境、历史、传统,收集资料数据,分析研究,为学校文化的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4.经验总结法: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观察,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四、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2013 年 12 月)
通过调查研究,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分析现有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学校、教师、学生中的存在状态,了解南定小学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包括学校环境、历史、传统、文化特色等各个方面,学习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为现有学校文化理念进行调整充实做好充分准备。
子课题负责人召集成员,安排研究任务:
(1)南定小学学校文化重要性及必要性的研究
组长:王素珍
成员:齐东青、王丽娜
主要任务:查阅文献,了解南定小学学校文化现状,总结学校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南定小学办学理念的梳理与阐释
组长:魏续臻
成员:邢艳春、翟萍、齐冬青
主要任务: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南定小学合校前以及合校后十几年的办学理念,并进行梳理与阐释。
(3)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学校文化及其内涵、育人功能、辐射功能)
组长:许凌
成员:徐道林
主要任务:查阅文献,了解学校文化及其内涵,了解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辐射功能,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4)南定小学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学校环境、历史、传统、文化特色)
组长:盛立娟
成员:翟克章、卢向国
主要任务: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南定小学合校前以及合校后十几年的历史沿革、传承精神、文化特色,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5)南定小学课程文化的提炼与生成
组长:邢艳春
成员:王素珍、翟萍、刘凤霞
主要任务:调查分析我校语文、数学、艺体等学科的教学现状,提炼有特色的课程,归纳总结,生成课程文化。
(6)南定小学文化标识生成设计
组长:徐道林
成员:齐冬青、王素珍
主要任务:在以上各项研究的基础上,查阅和文化标识有关的文献,设计生成具有南定小学特色的文化标识。
(7)南定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办学指导思想的进一步明确与端正,制度建设,校风建设(含学风、教风、工作作风建设),环境建设、文化活动建设、网络建设)
组长:石春霞
成员:邢艳春
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形成南定小学的学风、教风、工作作风,规划南定小学制度建设、环境建设、文化活动建设、网络建设。
2.实施研究阶段( 2014 年 1月---- 2014 年6 月)
设计学校文化建设规划,讨论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状态对学校文化理念进行总结提炼,并进行不同方面、不同方式、不同层面的论证,形成学校文化体系。采取不同措施让广大师生进一步内化学校文化理念,用学校文化理念指导学校办学和师生行为。
3.课题总结阶段( 2014年 7月---- 2014 年12 月)
对生成设计的南定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特色进行论证,进一步更新、改进学校校园环境文化,设计、组织符合学校文化理念的校园活动与课程,强化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教育辐射作用,同时进一步总结修订文化理念,形成研究报告,进一步深化。
五、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将课题划分为七个子课题,并确定了子课题组长与成员名单,分工明确,安排合理。
2.制度保障:完善我校现有的各种课题研究制度,严格执行,扎实落实,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
3.师资保障:专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是我们完成本课题坚强的后盾与保障,通过学习相关书籍和网上资料丰富教师的学识,通过举办学校文化专题活动督促教师不断思考,保证要就热情;本课题组成员,全是学校领导、骨干,熟悉学校历史,忧心学校发展,专业精通,治学严谨,涉及学校各个部门,便于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4.经费保障:学校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经费,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