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中国- 德育科研
德育中国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发挥主渠道作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7-08

幸福村学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

 课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遵循教育规律,发挥主渠道育人作用,是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主要和重要渠道。

  多年来,我学区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相结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现结合实际,总结如下:

一、 提高认识,明确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要点中也指出:贯彻新课程标准,以课程加强学科教学中德育,引导学科教师将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课程标准》也对我们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因此,为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学区注意发挥组织、指导、服务作用,做到思想上引导、方法上指导、实践中落实,并作好示范引领工作。

1. 思想上引导 :

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加强对德育干部发挥主渠道作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学习,几年中,我们通过培训会、德育干部例会、学区德育平台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组织德育干部认真学习与德育相关的政策文件的学习与研讨,通过对诸如《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北京市中小学学科育德指导纲要》、《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内容,为做好指导做好准备。

 2.方法上指导:聘请专家,进行发挥主渠道的方式方法的指导。如,我们请来教研室的高萍主任对干部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进行辅导。进一步明确学科育德的涵义和实施的策略,提高干部教师课堂育德的指导能力和实施能力。聘请教研员深入学科,从具体学科入手,手把手指导育德的方式方法,提高育德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二、立足课堂 有效落实

课堂教学是育人主阵地,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涵。那么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实现教书育人目标呢?

(一)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

过去,由于某种认识的偏差,有个别教师把课堂教学与育人割裂开来,错误的认为,德育工作是校领导、班主任或思品教师的事,而课堂教学只能承载着传授知识、增长技能的任务。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从社会要求看,教学活动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来开展的,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

2.从教学内容看,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3.从教学手段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具有教育因素;

4.从教师看,教师是具有一定思想观点的人,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5.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目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

   因此,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不仅是个理念,更是一种要求,每个学科教师都要树立全员德育全程育人的思想。只要是教师都应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都应做到的,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二)努力实践,探索学科育德实践策略

   在学区要求,学校积极实践下,学区每所学校努力做到如下:

1.加强学习,提升认识

各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工作意见》以及各学科贯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的建议。学习《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觉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掌握学科德育的基本原则。

2.积极实践,指导教师掌握育德策略

(1)让教师明确学科课程育德的内涵定位及内容

    领会新课程将三维目标统整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能结合学科特点育德,认识到学科与育德不能是两张皮,忌贴标签;德育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都需要自然而然地结合于学科教学之中,不可偏废哪个方面。

 (2)注重学科课程育德的生成性

好的德育生成可能来源于课堂情境中一些偶然因素,如学生学习行为不当、言行中反映出的观念不当等,这些偶然因素为德育生成提供了可能,这时,需要教师的及时发现、主动引导才有可能创生出育德的情境,进而在教师有效的组织下,在学生自由、充分的讨论中,达成育德的教学目标。

  (3)善于创设情景,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结合自己自觉能动地将对德育知识的思考、对情感的体验通过某些外显的形式展现出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4)从多角度入手,挖掘育德素材

德育素材的来源有着广阔的空间,就学科课程育德而言,除了知识点上蕴含的德育素材,如语文学科中涉及的爱人、爱国、爱自然的情怀,数学学科中涉及的辩证思维、探索精神等之外,还可以从三个大的角度进行挖掘。                

第一,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如在学习方式上,学生是否能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态度是否是端正、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是否良好等。

第二,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语言风格、教师个性、教师行为能否起到德育的示范作用,能否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轻松的德育空间。

第三,从环境角度来看,学科课程主题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偶发事件等有更为广阔的德育素材来源空间,教师可以随时从中挖掘出合适的德育素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育德,而我们的教师的挖掘力度还远远不够。

 3.结合学科特点,掌握学科育德的途径和方法。

学科育德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习总书记强调,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经过探索,我学区不少学校总结摸索出学科育德方法,如惠新里小学总结的:

(1)不同学科专题归类法:即各门学科围绕一个教育专题,进行思想教育。如小学语文课教《赵州桥》,教师在相关联的美术课中要讲好桥的种类和画法,劳动课就要讲好赵州桥的建筑原理,组织学生搭建等。

(2)一门学科综合教育法:如语文课所学的《凡卡》,步步深入综合,达到揭露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旧社会的黑暗与罪恶,认识社会主义好的教育目的。

(3)学科德育联系法:如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科学等联系语文课涉及的山水、人物、事件、发明、创造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以及热爱科学等教育。

 (4)学科德育渗透法:比如:三年级二位数减法一节课中,例题采用的是学生参观上海世博会画面。老师在备课和授课时关注借此图创设学习情境时引导学生看到祖国承办大型国际盛会的实力,在国际的地位,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自豪感。

(5)美育结合法:美育教育是德育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各科教学均承担美育教育的任务。比如:数学学科在课标中提出:数学生活化。在几何图形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建立几何空间观念,找到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点缀和美化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升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6)课外延伸法

  如主题班会,社会大课堂等等。

 4.注重评价,注重效果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师德操守——师表仪态、师生互动、师生民主、面向全体学生等。

(2)育德作用——德育资源的收集与利用、育德情境的创设及作用、德育随机事件的正确介入与引导等。

让课堂教学评价表真正体现出课堂育德的要素,让育德与育智的评价和谐统一起来,体现出课堂育人的科学性与完整性,这样的评价改革才会真正具有制度创新意义上的价值,也必然会带来教师课堂育德力的发展。

三、 拓宽途径,注重效果

我学区各学校在认真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的同时,我们更是发挥区域我们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课程建设,通过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注重教育引导,,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育人理念和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实践平台,拓展教育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一名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十六字要求落到实处。

此外,我们结合学生特点,积极开展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童谣创编活动,在多彩的活动中,达到学习知识,启迪智慧,增长能力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幸福村学区

                              2014/11/6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