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正高特级引领工作室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何志奇 - 读书 思考 成长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 何志奇 发布日期:2019-05-21

2011年12月,我们8人很有幸,成为锡山区何志奇名师工作室的首批学员,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弹指间三年过去了,岁月无痕人有痕,留下的是记忆,是成长与成功。何志奇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开展的大大小小活动有近五十多次,每一次活动都能带给大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思考,大家感到这个学习共同体最值得留念的是一起读书的美好时光,大家的 “读书、思考、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确实是提升自己水平的最好助推器。大家分别交流、汇报并推荐了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工作室成员的阅读内容除了研读一些数学教育专著,还有文学作品等。大家畅所欲言,坦诚交流,分享读书心得,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在边读边思,以思导写,以写促思,并将读书活动持之以恒地推向深入,提升数学专业素养的氛围中成长。工作室成员的读书活动与形象也带动了周边学校青年教师的读书热情,自觉地把读书作为事业成功的不竭动力,每年把大家的读书体会直接挂在网上,三年我们设计了三个读书主题: 读书——前进的灯塔;读书——人生的指路灯;读书——力量的源泉。大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读书给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思考和启示进行了交流。交流活动中,学术气氛浓郁,淡淡书香飘溢。工作室的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坚持阅读,坚持学习,坚守职责,认真思考教育教学中的可为之处,以实现自己的教育作为。老师们认真读书的精神已经潜移默化渗透到工作中去了,读书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常态活动,我们还组织大家以共读一本书的方式,深入作品,吸收精髓,结合教学,共同提升。回首三年美好的时光,收获满满当当,每个人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董老师已经发展成为江苏省“333高层人才”培养对象,无锡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孙老师已经被评为无锡市数学学科能手了,大家在这个工作室团队里,相互学习,无私帮助,工作室团队的学员兄弟般的真诚学习相助是留给大家最深的体会,在读书中感悟,在学习中成长,既提升了自我,又激发了大家的思维,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选出二篇学员的学习作品,抛砖引玉吧。

【之一】      

阅读促成长

孙承辉(江苏省天一中学)

自2012年以来,何志奇名师工作室每年都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如“读书——前进的灯塔”“读书——人生的指路灯”“读书——力量的源泉”等,通过读书活动,彼此交流了读书的体会,体现了心得共享。

首先,通过读书活动,我了解了阅读的价值所在。白岩松说过:“书有两个定义,一个是生命前行时候的推动力;一个是生命回望时候的坐标。”有人做过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作为数学教师,我喜欢翻阅各类数学杂志,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报》等等,这些杂志里的文章质量相当高,我可以从中汲取备课所需的精华,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比如,每年高考结束后,会有很多针对高考题的优秀解法刊登出来,我就有意识地研究,归纳一些解法的共性特征,把这些收获装进自己的行囊,也就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储备。专业类的杂志拓宽了我的学科视野,我也积极向它们投稿,每当看到墨香的纸张上铅印着自己的文稿,那种从内心涌出的成就感是没有办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从2004年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启动开始,高中数学课程在课程结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许多问题、困惑也在实践中不断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高中数学改革的实践进行经验总结和理性反思,由省教研室李善良博士和葛军教授主编的《高中新课程问题与对策:数学》及时地总结了课改中的“真问题”和“真方法”。细细读完全书,我感觉它全面、细致地解答了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遇到的65个问题,每个问题都结合精典案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我亦喜欢读些数学科普类的书籍,如《古今数学思想》、《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数学哲学》、《数学文化赏析》等,有时也看看其它文科类的书:如《身边的逻辑学》、《叩响命运的门》、《近代中国史纲》、《挪威的森林》等。这些书让我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百味,也让我领略到书境中的美妙与欢乐。那里有万般景观,令人目迷神驰;那里有温暖巢穴,抚慰烦躁的心灵;那里有璀璨星空,拂荡困狭的胸襟。

其次,通过读书活动,我拓宽了阅读的广阔视野。广泛的阅读和思考也慢慢地让我去寻找一个更好的视角。“展一卷书,神与之交,气与之合,魄附其上,而魂游其中,至掩卷仍如梦如冥,大汗淋漓,口存余香,乐至醍醐灌顶,物我两忘。”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读书境界啊!

比如,我阅读过的伯纳·派顿(Bernard M. Patten)的《身边的逻辑学》是写给普通读者的逻辑学入门书,它通过引用我们身边的大量实例,不仅说明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教人如何清晰思考和理性生活。书中用传统逻辑学的理论分析了日常交谈、投资建议、传媒宣传等诸多领域的“谎言”:过度概括、模糊定义、错误类比、片面拣选证据、集体思维、回避问题等等。这本书条理分明又不失幽默,解说深入浅出,举例广泛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每一章节后还设计了小练习,这让我阅读时兴趣十足。伯纳·派顿的《身边的逻辑学》以崭新的视角、详实的事例和严密的推理引导读者清晰思考,辨别真伪。那么,这本书中所有的原则和教训都是正确的吗?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即可:“不要不假思索地接受任何简单答案,尤其是回答复杂问题的简单答案。”

最后,通过读书活动,我欣赏了大师的风范气度。比如,张奠宙教授自称是纯粹数学、现代数学史、数学教育的“三栖动物”,他所著的《我亲历的数学教育(1938—2008)》回顾了他从1938年入学接受小学数学教育到2008年整整70年的数学学习与数学教育的经历,共分四篇:学算春秋,数教经纬,国门内外,数史钩沉。全书图文并茂,记录了80多段人和故事,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

2008年由张老编的《交流与合作: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15年》作为“中国数学教育研究丛书”之一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是1992年至2007年前后15年的“教育部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的总结,记录了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征途上的一串学术脚印,体现了数学教育研究者群体的思考成果。这些历史记录,必将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提供研究基础。由这项经典的活动可以看出,张老对我国的数学教育倾注了满腔热情,在他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大展身手,与众多专家为数学教育献计献策,深入研讨,提出了很多前沿、深刻的观点,这些都是我们中学一线教师学习的宝贵财富。

书中有才气,书中有财富,书中亦有成长之道。读书活动,妙哉!

【之二】      

在活动中收获  在行动中成长

董荣森(江苏省怀仁中学)  

2012年3月,笔者很有幸成为锡山区何志奇名师工作室的首批学员,弹指间三年过去了,岁月无痕人有痕,留下的是记忆,是成长与成功。回首三年美好的时光,收获满满当当,笔者已经发展成为江苏省“333高层人才”培养对象,无锡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在此要真诚地感谢何志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要感谢工作室其他学员兄弟般的真诚相助。何志奇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开展的大大小小活动有近五十多次,每一次活动都能带给我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思考,在活动中思考与感悟,共享经验智慧,在行动中研究与学习,实现教研相长,在活动中理解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在活动中收获着成功的快乐。

一、在活动中思考与感悟,共享经验智慧

【精彩回放】导师学员齐聚怀仁 专家名师金针度人

2013年10月22日,江南的农村城镇化小镇——东港,秋意浓浓、气候宜人,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秋种的季节。在领衔人何志奇专家的带领下来到江苏省怀仁中学进行指导、研讨和交流。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有优秀青年教师谢建金老师执教的研讨课,有、浦东新区王海平数学教师培训基地领衔人、南汇中学书记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王海平名家讲坛,还有学员江苏省怀仁中学董老师精彩讲座等等。青年教师谢建金老师教学风采:谢老师结合“费马点”就“与三角有关的应用问题”设置问题链,围绕问题驱动、主体活动和立体活动展开教学,学员们深入课堂教学听课、评课,交流研讨。 特后班学员江苏省怀仁中学董老师就《做一个勤学善思的表达者》这一话题,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说起,围绕为什么要表达、表达什么、如何表达以及表达的素材哪里来等和老师们进行了精彩交流。

【感悟与体会】这次活动收获的是集体学习带来的乐趣、分享智慧带来的喜悦以及共同成长带来的感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带来的是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矛盾的平和心态。对笔者而言能够参加此次活动是非常幸运的,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是一种成长的体验、更是一个不断反思进步的过程.通过本次活动成功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重要转变,尤其是专家王海平特级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谈到了名师有三要素:道(优秀的道德品质、感人的人格魅力)、行(精湛的教学技艺、深刻的教育思想)、知(较高的学历背景、渊博的学科知识),给我指明了向名师发展的方向,也激发了我前进动力.

二、在行动中研究与学习,实现教研相长

【精彩回放】高研班齐聚天一 微课题初显魅力

2013年9月16日,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后备高级研修班“微课题选题论证报告会”在江苏省天一中学召开。工作室领衔人何志奇专家首先向工作室成员介绍了六位学员的情况,并详细讲述了什么是微课题,以及微课题的基本特征。然后,江苏省怀仁中学教科室董荣森主任、省锡中教务处陶建平副主任、省锡中匡村实验学校周荣伟副校长、市北中学夏敏副校长、无锡市格致中学张峰副校长、宜兴一中范云芬老师等分别就各自的微课题选题进行了论证说明,从怎么想到的,到如何形成微课题的,预期要达到的成果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一一做了介绍,大家针对各个微课题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这样的微课题研究灵活便捷、追求深刻,对日常的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教研相长的得力手段。

【感悟与体会】微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是一次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过程,经过学习和反复思考、研讨逐步理解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付诸行动。这时的行动只是第一阶段的结束,同时它是第二阶段学习的开始。通过一段时间的行动后,再进行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付诸行动。如此不断反复,构成行动研究的全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提高了笔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学习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互动,使成员之间增进相互理解,提高了沟通能力,也使大家在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规划行动方面不断获得新的体验,进而促进学员的不断成长。

三、在活动中理解数学文化,提升数学素养

【精彩回放】湖上讲堂讲数学 群英汇聚汇心得

2013年12月6日,无锡市何志奇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走进位于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内的“湖上书院”.“湖上书院”的陈彤院长热情接待了特后班学员及工作室的所有成员,并带领参观了古朴典雅、书香四溢的书院。院内的曲径小道、清水砖墙、仿古家具、书画墨宝无一不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震撼了每一个参观者的心灵。聆听江苏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新高考》杂志沙国祥主编的“数学文化的体悟与传播”的专题讲座,生动诠释了数学文化的典型特征。工作室成员分别就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在场听众进行了分享交流,真正体现了“读一本书,点亮一盏指路灯”的读书活动主旨.

【感悟与体会】我们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读书能为我们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导师何志奇一直倡导的“读一本书,点亮一盏指路灯”,为我的专业发展途径指明了方向. 在本次活动中学员们就读书体会与大家分享,真正实现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萧伯纳).《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改革理念中,突出强调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新高考》杂志主编沙国祥的精彩讲座中带给我们的是对数学文化的独到理解.我认为数学文化离不开数学史,但是不能仅限于数学史.弘扬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让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透到实际的数学教学之中,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熏陶与感染,产生数学文化共鸣,体会数学文化的品位,体验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在数学教学中,并不是简单地介绍几位数学家或几个经典的数学故事就叫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应该是源于生活的,但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数学文化的特质——思维的结晶,只有在思维想象中才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然而这种文化也是严谨的、朴素的.如何感受到这种特殊的文化,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力争把数学上升到文化,把教学上升到传播的高度,这样,数学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运算,慢慢的学生会觉得自己需要这种文化,这样才能自然,轻松,愉悦接受和传播这种文化.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