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正高特级引领工作室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孙承辉 - 且行且思且留痕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 孙承辉 发布日期:2019-05-21

十一年前,我有缘进入天一中学。在这十一年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对我成长帮助最大的,就是天一中学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十一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一名普通教师的职责和荣耀,因而平时倍加努力,与同事们相互学习,和学生们一起欢乐地成长。

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孜孜以求的梦想,自从踏上三尺讲台,我的心中就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做一个优秀的、能在岁月中留下痕迹的教师。下面分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精”与“竞”

(1)精致备课

精于业务是教师的学术追求。孔子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能否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所以,我的备课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重、难点的突破去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浅出”,使课堂更具实效性。

另外,我开始了自己的“学”,就是向老教师们学习请教。放慢点自己的上课进度,多听同事们的课,做好听课笔记,并思考如何才能把握重点、如何才能驾驭课堂。每当遇到不是很清楚的要点时,我虚心地向同事们探讨请教,同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上的学术争论是思想火花的碰撞,这让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不断地稳步前进。

(2)竞赛强身

我积极参与省、市及区教研室组织的各项内容丰富的竞赛活动,如锡山区四优作品评比、省市区论文评比、省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等,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2年我参加了江苏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整整一天半的封闭比赛的情形似乎就在眼前。在比赛中的专业技能笔试环节,我和其他选手坐在教室里埋头解题,两位监考老师一前一后,那种紧张的气氛和绞尽脑汁的感觉让自己瞬间穿越到了当年高考时的考场里。

赛前,学校领导多次协调课务,并安排教研员和名师进行指导。区教研员姚敬东老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何志奇老师、教研组长陆韧老师以及备课组长等多次聚集交流,他们从学科知识和大赛规则的高度给予了我很多富有创造性的指导。因此,那次比赛获得的一等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校的鼎力支持。

二、“鉴”与“践”

(1)鉴别欣赏

工作的前三年,我在实践中学习,慢慢熟悉了教学规律,然后在汲取他人智慧的同时,开始注重思考和扬弃,形成属于自己的感悟。我第一次教高三毕业班时,一直听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如何上复习课,但不是简单地照搬他人的教学方式,而是重新认识和掌控要教的教学内容,有时为了一节课的构思设计,我经历了许多次备课,上完课后又经常及时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成败之处,形成文字。

为了使自己更快地成长,我订阅了本学科的许多期刊。杂志上有很多优秀教学案例及其点评分析,这些案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值得我反复研究,是非常珍贵的教学经验。我从中汲取了备课所需的精华,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

(2)践行悟理

课堂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收获,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上完课后,我注重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反思和调整以后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我得到了教研组内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也明白,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惑”与“获”

(1)惑最珍贵

印第安人有个童话,说的是有一群人在匆匆忙忙地赶路,突然有一个老婆婆停了下来,站在那里不走了。人们问老婆婆:“你为什么不走了?”老婆婆说:“我要停下来,等一等我的灵魂。”

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是一直埋头备课,有时也停下来想一想:我的教学存在哪些困惑?教学工作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在教育教学中,我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一些经历告诉我:思考是生产力,同样一段教学内容,第二遍教时会比初次教时有不一样的认识,从而产生更多的思考。而惟有思考,方有收获。

(2)获最不易

我第一次参与学校期中考试的试卷命题工作时发现出试卷的诸多环节如选题、拼题、编题等都富有创造性,于是我积极向教研组长申请命题工作,并在命制试题的过程中细心地体会如何把知识、方法、能力落实到具体题目,以及如何把各个题目优化组合成一份有效的试卷。

经过多次的磨练,我从“做题”开始走向“研究题”,将自己的体会和思考写成了三篇文稿,而且都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上。当看到墨香的纸张上铅印着自己的文稿,那种从内心涌出的成就感是没有办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思考会产生教学的生产力,思考也帮助我用新的方式来理解教学。不过很多理解仅仅是一得之见。有幸的是,何志奇名师工作室这一高端学术平台大大拓展了我的视野,我学习到了许多资深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聆听到了许多名师大家的学术讲座,并与大师进行了多次对话。

四、“阅”与“悦”

(1)阅无止境

作为数学教师,专业类的杂志拓宽了我的学科视野,我亦喜欢读些数学科普类的书籍,如《古今数学思想》(M·克莱因著)、《数学哲学》(张景中著)等,有时也看看其它文科类的书:如《叩响命运的门》(马小平编)等。这些书让我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百味,也让我领略到书境中的美妙与欢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平时抽空读些人文书,因为觉得它们更贴近人的内心,更能增强人的人文素养,上官子木也曾说过:“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

(2)悦享工作

天一中学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天一精神”。这正是我克服职业倦怠、永葆工作活力的动力所在。在天一中学的每一天,我感受到了时间流淌的价值所在,更感受到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谈到教师的职业追求,王栋生老师在南师大附中校庆大会上的两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

“学校永远是一代代人做梦的地方,那排直立的大树注定永远矗立在我的生命中。

……

一名富有教育勇气与教育智慧的教师,才有资格长久地站立在讲台前。”

回首工作以来的十一年,作为天一中学教师中的平凡一员,我努力地追求者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在核心期刊、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有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并出版了多套教辅资料,主持并参与多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多次赴外校开设校际公开课。

我的十一年,一步步缓慢行走。既然选择了教育这条路,我会坚定地走下去。今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条路能够走得更坚实一点,走得更宽广一些。

3.相关的制度

名师工作室工作条例

为进一步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完善工作室运行机制,特制定本工作条例。

(一)指导思想

本工作室由省特级教师何志奇领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名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学科知识宽厚、教学业务精湛,在区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并逐步把本工作室办成优秀教师成长的孵化器、骨干教师发展的助推器、锡山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加速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先,充分发挥本工作室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一支以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为主体的工作室团队。

2、根据本工作室成员的构成情况,建设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坚持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区别要求。

3、坚持严格管理,加强本工作室运行的制度建设,将工作室的规范化管理和创造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本工作室成为我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品牌。

(三)工作目标

在一个周期(3年)内(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工作室努力完成以下工作目标:

1.教师要出人才:共同努力,使各成员在学术荣誉获得进一步提升,进而成为无锡市乃至更大范围内数学学科教学的名师。

2.科研要出成果:以课题引领教学,着力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经验,每年要有一定数量的论文成果获奖或发表。

(四)工作措施

1.两级带教、三级辐射

(1)两级带教:主持人带教骨干学员,骨干学员带教所在学校的中青年数学教师

(2)三级辐射:工作室研究的成果及时向学员所在学校辐射,向教研组长辐射,并通过教研组长和工作室网站向各校数学学科、数学条线教师辐射。

2.立足课堂,关注科研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立足于数学学科、数学条线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动向、新热点和本区数学学科改革与发展主要问题的交汇点,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集中攻关研究,以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导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

3.行动研究,反思提高

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工作。学习是工作室活动的核心任务,重视基于课堂的学习,尤其是基于课堂中问题的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与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4.错位培训,形成特色

工作室工作与教研工作分层错开,教研工作主要立足于研究教学常规工作,如“课标”学习、“考纲”研究、教材分析、考试与质量分析以及教学常规调研等;工作室的研究是领先于常规教研工作、关注学科发展前沿的超前研究,是聚焦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热点研究,以研究成果指导并推进常规教研工作,使教研工作不断提升品位和层次。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