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正高特级引领工作室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李善美 - 团队促我成长,我为团队添活力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李善美 发布日期:2019-05-21

加入工作室的两年里,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一次次的心灵碰撞,使我在磨练中不断成长。因为有你,我变得乐于学习,因为有你,我变得善于思考,因为有你,我变得勤于研究。

学习成了我的内在需要。

国立夫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个个都是教学的行家里手,他们不但业务精湛,而且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加入工作室之初,我倍感压力。然而让我真正感受到差距的是我们成立之初的第一次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各位成员按照国老师安排的阅读内容进行汇报。他们不但陈述了书中学到的内容,还结合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实践,反思,进而得出结论。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王守国老师的读书交流。王守国老师就自己学习中感触最深的文章《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为主题,既摘取了葛老师有关阅读教学设计的独到见解。如葛老师所说:“那种无视语篇分析和阅读思维训练,见木不见林的‘翻译填鸭式’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课程和高考英语改革的需求。”“信息转换手段就是把文字形式的阅读篇章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利于信息的加工和保存。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转换手段有:图片、简笔画、表格、树形。”等。同时王老师结合自己参加全市德育优质课的感悟体会深入浅出陈述了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的重要性,并对自己参赛课travel journal的语篇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王老师的读书既有理论支撑,又有结合教学实践的深入反思,简直可以称之为一篇优秀的论文,一个切实可行的微课题。轮到我发言时我深感捉襟见肘,自惭形秽。一方面,出于自身原因,书读得不多,另一方面,自己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反思。这次交流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意识到了自己跟同仁的差距。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认真读书,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从那以后,我经常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做笔记,有时也会对所读内容进行反思总结。两年来,我认真研读了吴菲的《致青年教师》《不跪着教书》,葛文山的《做最好的英语教师》等,还积累了三本读书笔记,笔记中既有精彩的教学理论,也有自己的教学思考。如:在读到《做最好的英语教师》一书中《词汇教学中的“批量处理”》时,我感到欣喜。每每看到同学们对记忆单词那种痛苦的眼神时,我都感到那么的束手无策。读了葛老师的文章,我明白了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缓解单词记忆的负担和心理压力。我把这篇文章反复研读了三遍,并且把其中的方法常使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使我感到高兴的是我的学生的词汇学习比以前高效了。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还参加了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学习,每年暑假重回大学校园进行为期20天的集中学习,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教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加入工作室使我变得乐于学习,学习成了我的内在需求。此后的读书交流会上,我变的也来越有自信了,我也能像其他工作室成员一样胸有成竹地发表个人的见解了。

反思成了习惯。

工作室成立之初,国老师便时刻提醒我们:“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教学也是这个规律,只教不思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学生也得不到很好的受益。”然而,现实的教学中,自己总会为自己的懒惰找出种种的理由和借口。细细回顾,教学十余年的时间,自己竟然从来没有留下过任何有关教学的思考。

2015年7月名师工作室组织我们参加全市的培训,非常有幸聆听了全国名师吴正宪的精彩报告。吴老师在提到撰写教学反思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提出了语重心长的建议。吴老师说自己就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她把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后有感、教学心得等毫无保留地倾吐在笔记本上。为了钟爱的事业她乐此不疲。《教学有感》、《小学数学系统整理》、《值得回味的课》、《业务学习笔记》、《信息交流》、《教学小题库》、《趣味数学趣谈》、《教海拾贝》……当这些写满密密麻麻字体的笔记本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立刻肃然起敬。全国名师对待教学的态度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倍感无地自容。作为年轻教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反思呢?那次培训会之后,国老师召集全体工作室成员开会,谈谈自己的培训心得。全体成员对教学反思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我的意识里,反思就是就一节课的得失进行评价。正如林庆玲老师说:“自己教学二十多年,偶尔也会写教学反思,可自己反思也就只言片语,仅仅是一节课的得失,没有深入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改进,如何把每一堂课上的高效,从来没有想过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学片断,也可以是连续的教学过程,甚至可以是长时间的教学问题,也能变成洋洋洒洒的一篇论文。”交流会后,国老师给我们提出明确要求,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反思,可以先从简单的一节课做起,每个学期都要有至少一篇深刻的教学反思。就这样,一年多来,我始终坚持撰写教学反思,每一节教案后面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自己的思考。虽然自己的反思不能像名家那样深刻,但我感到了自己进步,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糊里糊涂的教书匠。反思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公开课成为我成长的催化剂。

加入工作室之初,国老师要求,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都要执教公开课,全体成员都要参与听课评课。在国老师的带动下,我们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同课异构,认真听课评课,提出指导意见。自己也在公开课的执教与听课中不断成长。

还记得2015年初我要参加一师一优课录制。确定课题之后,国老师要求全体工作室成员先认真研读教材,提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然后集体交流,我结合大家的意见,总结整理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国立夫老师一遍一遍地给我打电话交流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大到教学过程,小到课堂中的每一句,各教学过程中的衔接问题都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整整折腾了两个多星期,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我的思维最清晰的时候。我搜集了与本话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在准备Canada---the true north一课时,我想在课前为学生播放有关介绍加拿大的视频资料,我从各个网站上进行搜索,可有些是汉语版的,有些是英语版,可又有点长,语速有点快,而且还没有字幕。为此我专门请教计算机老师,如何把视频进行处理,经过认真的学习,我尝试自己剪切,添加字幕。反复做了十几遍,终于达到理想的效果。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虽然很累,却受益匪浅,甚至可以说是一笔财富。

试讲更是磨人意志的过程。由于那时我在大王综合中专支教,学生所学教材不同,无法试讲。热心的陈友胜,尚华磊老师主动帮我联系他们的学生进行试讲,国立夫老师,王守国老师等工作室成员主动牺牲休息时间来学校帮我指导,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听课,评课。虽然我的表现不佳,可他们一点也不泄气。我被他们的热情,执着打动,我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有一个坚强的后援团。这样的团队怎么可能不成功?就是在大家的帮助下,经过反复修改,反复试讲,我的课逐渐成形,在评比中获得了市一等奖。

正如国老师所说“公开课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我们应把握机会,加强锻炼,促进个人的成长。”

磨课成了常态。

工作室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磨课。有人说:磨课、磨理念、磨学法、磨学情,它能赋予课堂第二次生命。这一点不假,教师要经营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其实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超越,“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是一个反复打磨、反思,让顽石通透金属般质地的过程。而我认为磨课就是磨人。磨刀千遍磨出锋刃,磨课千遍磨出见地,磨人千遍磨出人之激情,磨到最后是在超越自我,磨出新的意识。磨一遍是熟,磨两遍是疑,磨三遍变纯,磨四遍成样,磨至九遍才见精。刀磨精,何愁柴不断!

在国老师的倡导下,我们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磨课。无论哪位工作室成员要执教公开课,参加比赛,我们全体工作室成员都会齐心协力,献计献策。我们对待每一节课都如同对待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精心雕琢。让我感动的是国老师,王老师这些年近50岁的老教师都以身作则,积极参加省市的优质课,主动参与磨课,我们作为年轻教师又有什么理由不参与呢。

磨课,使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了,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精了,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了。它既是对教师个体的打磨,也是对教师团队的锤炼,是集体智慧的交融,也是团队素养的并进。

科研变得更接地气。

2015年底的一次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交流会上,市教研员崔洪兵老师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新名词:学科核心素养。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我认真研读了相关文章,感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必定能成为热门。于是我兴忡忡地跑到国老师面前说:“我们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吧,这是新名词,不俗套,一定能吸引不少眼球,将来一定能火。”国老师很平静地反问我:“我们是为什么要做教学研究?是为了成为热门?是为了赚取点击率?是为了一举成名?还是为了我们的日常教学?”是啊,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研究?正如国老师所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教学,问题源于教学,还要回到教学中,服务于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但它必须要接地气,要跟日常教学相联系,要对教学有指导意义。否则我们的研究既没有意义,也缺乏实践材料,仅靠凭空想象,是站不住脚的。跟国老师的这次交谈使我真正明白了教学研究的概念。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源于教学实践的,教学中的难题就是课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试验田,我们无需研究高深的理论,只要把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解决了便是有效的教学研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时刻牢记国老师的教导,认真反思教学中的难题。通过观察我发现我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尤其在写作方面更是无从下手。老师们也经常避开这个难题。我主动向学校申请英语写作微课题研究,探索写作教学策略。尝试不同的方法,如指导学生积累有关句法结构的语法知识,背记好词好句,尝试让学生写单句,写小短文,仿写,缩写等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经过实践研究,我发现有些方法适合我们学生,如:背记好词好句,让学生仿写,缩写等。我把自己的研究积极地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我把自己积累的研究加以推广,顺利结题了东营市十二五规划课题。此外,在我的研究生课题选题时,我也始终坚持这一眼则,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发现,学生词汇学习始终是老大难,为此我确定了优等生与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究作为我的研究方向,已成功开题。加入工作室使我变的勤于思考,使我的教学研究更接地气。

成为工作室成员是我的荣幸。在工作室的两年里,我感到自己理论水平在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也有所进步。工作室如同给我们插上了翅膀,让我们在教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