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正高特级引领工作室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王红梅 - 携手同心同行,共铸教育理想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王红梅 发布日期:2019-05-17

“全脑语文”是一个全新的语文教学理论,更是一种鲜明的语文教学主张,她超越了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这一所学校,成为众多携手同研的发展联盟学校共同的教学理想。“全脑语文教育”的发展,为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改革确立了一个新视角的标杆,也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研修案例。

“全脑语文”的创始人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会专家、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的王红梅校长。由她领衔的“王红梅全脑语文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其成员由省、市、区各级中青年名师组成,吸引了近百名优秀的年轻教师加入。由于研究过程扎实,研究成果突出,工作室还于2016年被评为南京市名师工作室,并荣获“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称号。

六年来,工作室坚持以课堂教研为主线,以协同教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成长有力量、教学有智慧、教师有特色、好课有品质为愿景,在共读研讨、磨课提升、培训带动等方面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并在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有效地发挥了引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一、系统的专业阅读,让研修指向心灵深处。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自工作室成立,王红梅老师就要求每位成员在个人成长规划中,将专业阅读作为成长的核心目标。如今,“读书自学研训”早已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

阅读须系统,正如一个人需要营养均衡的膳食,专业领域的语文教育,也须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工作室定期为老师们推荐必读书目,这样的团队式阅读,让整个工作室有了更多共同语言。但是这种系统的专业阅读和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绝非等同,它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心智活动。工作室内的大多数老师都经历过这种阅读的“苦楚”,因为有些书籍甚至需要强迫自己硬着头皮一页一页地“啃读”,如此三番,才能渐入佳境,体会书中之妙。比如,最初推荐成员阅读的《剑桥学习手册》《人是如何学习的》《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本书偏重于理论性,晦涩难懂,大家读得着实辛苦,但是一个月的“逼读”历程过后,分享的尽是读有所获的快乐。渐渐地,教育艺术须有理论的滋养与引导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让老师们更加刻骨铭心。

每个月,老师们都要必读2-3本这样枯燥难懂的理论书籍,月底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有读书沙龙,有专题辩论,也有网络研讨,大家陆续定期分享读书感悟。李文倩老师和张旋老师还坚持每天绘制阅读思维导图,每周写2-3篇读后感。李老师说:“这样的读书历程确实辛苦,但读后感觉内心异常充实,渐渐地,睡前30分钟的必读功课,也就成了我每天自觉必做的事儿。几年的读书之路,让我的脑袋瓜儿装得满满当当,这种享受无与伦比,也难以言表。”2016年,王红梅全脑语文网络工作室开始筹建,其中的“读书交流”专栏深受老师们的欢迎。

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求新。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工作室的老师们享受学习的快乐,更享受思考的乐趣;享受积累的喜悦,更享受创造的幸福,她们正是一群有才能的人。

二、务实的课题研究,用研训提升工作室内涵

工作室自成立的那天起,就致力于“真做研究”。“做真研究”,依托高品质研训,提升工作室内涵,发展高素养教师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为了使研究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开展务实的课题研究,用研训提升工作室的内涵。

(一)潜心全脑语文课堂探索,深入开展项目研究。

自工作室成立,我们就在王红梅老师的带领下致力研究全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从全脑教学策略的恰当运用,到全脑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扎实研究,潜心实践。我们阅读了大量文献,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让教学策略的使用从当初的茫然逐渐变得清晰:如何将思维导图的策略巧妙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怎样精心设计自学导航实现课堂的翻转?如何让课前和课中的冥想切实有效?我们欣喜有所收获,多次向来校观摩的兄弟学校团队展示公开课,均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的高度称赞。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进入了“瓶颈期”。实践中诸多的问题,让老师们变得困惑和徘徊:教师深度备课后精心设计的《自学导航》需要学生认真完成,而学生认为这是多出来的“负担”;分工明确的“小组合作”看似有效,实则成了部分优秀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工作室精心研究的“四级云端评价”,因为不能全学科教师齐心使用,变得“形同虚设”,作用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寻找一条怎样的途径,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以教材为案例,以思维为核心”?我们一度陷入研究的“瓶颈”无法自拔,深深惆怅……

当工作室的所有成员纠结在研究的“瓶颈”中而万分苦恼时,智慧的掌门人王红梅老师当机力断,带领大家寻找解决的办法。她说:“天下哪有一帆风顺的研究!咱们的石碾子已经拉到半山腰了,无法回头,遇到麻烦只能自己想辙。凡事就怕思考!”三条思路被逼出炉,化解了萦绕心头的诸多困境。

1.全脑沙龙,交流中“生慧”。

思维的碰撞可以产生智慧的火花,生成新的思想。工作室定期举行专题式全脑语文沙龙,或是“全脑语文再发展”主题研讨、或是“全脑语文”专题辩论会……,问题从课堂中来,又回归到实践中去。成员们在活动中畅所欲言,掌门人在现场适时点拨,思维与思维不断发生碰撞,形成了思想的阵阵交锋;疑问与结论连环摩擦,擦出了个个智慧的火花。

 2.外出观摩,聆听中“生灵”。

一有机会,掌门人就会组织工作室成员外出听课、听讲座,丰厚成员的专业涵养。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室已先后到天津、北京、上海、宁夏、山西、杭州等学习达百余次,我们白天观摩,晚上研讨学习心得;课上观摩,课间交流学习收获。每一次学习,都能感受一次心灵的冲击;每一次观摩,都是一次内心的震撼,我们在一次次聆听中产生研究的灵感,找到了一条条解决困惑的办法。

3.革旧鼎新,追求中超越。

积累借鉴的目的,在于出新。出新,是推陈出新、追求卓越;是兼收并蓄、融合贯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功 。

深度备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有成员必须全面进行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技能,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表现进行预测,分析已有的课堂环节实施情况及其效果;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恰当制定,寻找语文知识的规律,注重“一课一得”和“多变归一”;必须认真编制教学设计、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努力达成预期目标,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通过这样的深度备课,成员们的精神触角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度备课也是一次重新发现自己、解构自己和升华自己的过程。

教材重组。全脑理念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每节课怎样让学生发现、探索、创造,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在场”是老师们首先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教师应该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精心选择学习内容,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与学生有差异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调整;教师要善于发现前后教材之间的联系,巧妙整合,开展比较与辨析,以便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

同课异构。在掌门人的引领下,工作室经常采用同课异构的磨课方式。我们时常针对同一教材,所有成员进行不同设计构想,选派两到三位代表开展施教。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我们研究的流程一般为:确定课题——学情分析——深度备课——教材重组——比较辨析——撰写学案——分别上课——比较反思——修改学案——二次同构——再度上课。这样的磨课方式,使每个成员都能体验到个人解读与集体智慧相互碰撞演绎的精彩。更重要的是,我们每次都会选派教师(轮流坐庄)异构之后再度同构,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师徒同秀。一直以来,王红梅老师醉心于让团队的每位老师都沉浸课堂,在课堂的淬炼中快速成长。“师徒同秀”,就是咱工作室开展课堂研修的又一独特方式。工作室内的所有成员与青年学员结为师徒,他们自由选取教材中的典型课文,各自进行文本解读,再分别进行同台展示,以研究新老教师不同的教学思路与设想。师徒同秀,真实地呈现了师徒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全过程,引导教师分享思考与取舍,挫折与失败,共享教师成长拔节的惊喜,很好地发挥了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依托省级重点资助课题,深化全脑语文研究。

2015年,《基于全脑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被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这位工作室搭建了更高更宽的发展平台。在课题研究的大背景、大框架下,“全脑语文工作室”的各项研究工作不断迈入了更高的台阶。

大量与课题相关的文献研究,让全体成员对“全脑语文教育”的认识更明确更清晰:全脑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是从脑科学出发,从思维出发,从人的最终发展观出发,依靠人脑神经生理发展规律,来改革语文教学,建构大脑,培养学生用语文思维行动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它是基于大脑神经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学科基础的语文教学实践。

我们以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为实验重点学校,对全校学生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开展了语文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多感官的教学方式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导航+自学微课”的全新自学方式更易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也能让自学变得更高效。学生更需要的是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探索全脑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将“全脑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构建“全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范式,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形成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1.借力课堂观察平台,让课题研究得以推进。

课题组致力矫正教师课堂上落实“全脑教育”理念的偏差性教学行为,分析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思维个性特征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从而制定出能促进学生思维和谐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构建学校“全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范式,在此基础上创建基于“全脑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体系。为了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我们不仅得到了工作室所有成员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的鼎立支持,借力基于互联网评价的课堂观察平台,深入课堂,分阶段有重点地通过“循环跟进式”的研究,矫正教师课堂上实施“全脑教育”的偏差行为。

我们采取阶段式研究的方式,即某阶段以一个教师的课堂为课例进行深入研究,解决某一问题。在上一阶段,我们深入了晋萍老师和王春花老师的课堂。例如晋萍老师执教《水上飞机》一课,晋老师在第一次上课前,须在教研组内提供教学详案并进行演课,全体成员须详细讨论,以改进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之后,晋老师才能进班上课。课堂上,所有成员须一边听课一边利用观察平台进行课堂观察,课后老师们还需根据课堂观察平台中生成的统计图,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课堂上的偏差行为,改进教学方案。晋老师再根据大家意见,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到另一班级再次授课,教研组老师再如上所述地听评课,如此反复有三。几个阶段下来,全体成员运用平台上“交互研讨论坛量表”进行沙龙研讨,分析哪些偏差行为因为什么教学策略得到矫正,哪些还难以矫正,原因是什么,矫正策略又是什么。

现在,这样的课堂深入式研修方式成了文靖东路小学工作室研修的常态,这是一种看似“折磨”的研修方式,因为执教老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同课异教,听课老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精神高度集中进行课堂观察,思维快速运转参与研讨交流,但是加入研讨的每位成员都会情不自禁地被这种热烈的氛围感染,正如晋老师自己所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自然而然就往前跑了,自然而然就茁壮成长了!”青年教师陈倩倩也感慨地说:“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一棵树孤立无援,一片林抱团温暖’的深刻含义,而且从来没有一次有现在体会得如此深刻!”

晋老师是一位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却已成长为区级骨干名师,在市区内都小有名气。我想,这正是那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最好诠释吧。水土异也,是全脑语文工作室的这片名师密林,是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这块育人沃土才让她有了井喷式的爆发呀!

2.借助研发特色课程,让全脑教育走向了全人。

 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必然要有着强烈的课程意识。美国的雷夫老师能在一所平民学校创造出“第56号教室”,罗恩老师能成功创办全美明星学校,这些都是因为他们能奇迹般的催生出孩子的无限可能,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激发孩子的求知火种,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开发了各种适合孩子的特色课程:写作课程、电影课程、远足课程、人格教育课程……。尤其是雷夫老师开发的莎士比亚戏剧课程,更是深入人心。每年,他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推敲书中人物的内心,揣摩书中人物的性格,还会组织学生年终举行一场高水平的莎士比亚戏剧汇报演出。这样丰富有趣的特色课程,打通了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的界限,学生乐于沉浸其中进行学习,自然就能学得更好更扎实,学习能力自然也就能得到提升。

因此,工作室鼓励成员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之余,致力于个性化的课程研究,努力把自己的爱好、才情融合在富有生命气息的全脑语文“微课程”中,让自己成为有创意、有魅力的语文教师。侯慧玲和陶倩两位老师开发的“全脑识字”微课程,让学生在多形式的游戏活动中快乐识字,充分感受中华汉字的魅力;陈仕润和李晏两位老师是儿童诗的爱好者,他俩合作开发的“全脑学诗”微课程,让低年级的的孩子爱上了读写儿童诗,多个孩子的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教学效果令人欣喜。此外,文靖东路小学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携手开发的“全脑自学”“全脑汉字”“全脑写作”特色校本课程,已在全校推广,并受到了家长、学生以及莅临观摩的老师的高度评价,“全脑汉字”和“全脑写作”两项课程,还被拍摄成空中慕课,在2016年的暑假和2017年的寒假对全市学生开放,点击率创全区历史新高。

当然,研发一门课程绝非易事,需要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擦亮专业眼光,着眼全人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

 三、多彩的课堂展示,让教师成功铸造自我。

工作室把带动、能动、互动作为工作室的工作方式,兼收并蓄,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以课堂为主阵地,淬炼教师的教学本领,让教师成功铸造自我。2010年以来,工作室组织学员执教各类观摩研讨课百余节,组织并指导了数十人参加了各级各类教学竞赛。2015年,王红梅老师携徒弟盛慧老师作为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唯一代表赴银川进行特色教学展示,呈现的两节展示课,引起了强烈反响,王红梅老师作为工作室的掌门人发表的“全脑语文”主题演讲,阐述的“全脑语文教育”理念得到了与会诸多教育专家的认同和赞许;2016年,时燕老师参加全国尝试教育赛课,以“独特的设计、精湛的机智”夺得一等奖,朱锦涛老师参加江苏省“杏坛杯”赛课,以“大方的教态,全新的风格”脱颖而出,再次拔得头筹。每次活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研课磨课,从没有无故推辞的情况,更令人感动的是,大家无私奉献,把他人的事儿当做自己的事儿。记得耿敬奥老师参加江苏省基本功大赛,为了让她在比赛激烈的角逐中崭露头角,王红梅老师率工作室任教同年段的五位骨干教师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训练计划:邀请市区教研员定期莅临指导课堂教学;邀请曾经参加过省赛的优秀青年教师为她进行参赛技巧辅导;邀请南艺青年舞蹈名师小宋担任她的才艺指导。放学后,休息日,我们时常相约聚在一起研析各类型题材的教材教法,一起观看评析优秀教师的录像课,一起研磨各类题材的教学设计范例,一起观摩她准备的三字基本功展示和才艺表演,一起出谋划策为她模拟情境讲故事……如今回首想来,已经记不清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加了多少个班,耿老师也不知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哭过多少次。比赛的前一晚,“备战”团队的六位成员又奔赴苏州为耿老师磨课,那一夜,我们通宵达旦,整晚都没有休息。我们融入全脑教育理念,研讨教学设计;我们追寻简明有童趣,精心制作PPT。耿老师是一个教龄刚刚一年半的青年教师,是本届比赛全省最年轻的参赛选手,却能在众多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中脱颖而出,荣获基本功展示一等奖,才艺展示第一名、综合评比三等奖的好成绩,还在闭幕式的汇报展演中,代表全省参赛选手进行才艺表演,赢得了所有莅临的教育专家和与会教师的啧啧称赞。

立课堂,促教学。工作室要求每位教师反复打磨每一节课,力求成为精品课。在一次次打磨中,老师们明白了追求成长的教师,一定是醉心于课堂教学、痴迷探寻教学艺术、追寻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师。课堂的亮丽风景就隐藏在一次次的研课和磨课的变化中,隐藏在慢慢“蝶变”的痛苦和快乐中,隐藏在“明白后又疑惑,疑惑后又明白”的过程中。

 六年来,工作室一批批学员如春天的小树苗般拔节生长,追逐着名师密林中的参天大树,向上,向上,再向上!

如今,工作室的实践还在继续,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研修氛围,营造了一片肥沃的教育湿地,众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在互帮互助的团队中快速成长。一棵棵迅速茁壮生长的名师之树组成了更加葱郁辽阔的名师密林,影响着一方教育土地。

我们因全脑语文而结缘,我们因茁壮成长而幸福。“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面对六年来的研修经历,我们携手同心,一路同行,共同见证我们的教育理想。虽然付出和收获许多,但也变得更加谦逊和清醒。相信“王红梅全脑语文工作室”一定会发挥名师工作室的最大效应,为南京甚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