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正高特级引领工作室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赖李真 - 名家之约 有效对话育名师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赖李真 发布日期:2019-05-17


    之所以有“名家之约 有效对话育名师”的故事,是因为赖李真名师工作室里的主要成员都很不一般。  工作室是以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自然化习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审报成功的。成立之初,工作室活动还是按课题组活动方式开展。可工作室成员们的心声是:“新平台,再起航。”、“再起航,新步伐,新成绩,必须的。”感受到工作室老师们的热情,再看他们的个人专业素养,今后发展规划,主持人清醒地意识到:再起航,必需邀请知名教育专家来!可自身没有经验,暂时也没找到成熟的榜样可学,邀请专家,面临的问题可真不少。在迷茫、徘徊的时候,李海燕主任这么对我说:“凭借什么邀请名家,又凭借什么与名家‘对话’,‘有效对话’这是最需要你思考的。其他的,有我们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呢!”这是最大的鼓励!同时也是很大的压力!

第一次对话是怎样的呢?

第一场邀请的名家是全国知名课程专家裴娣娜教授和鲍东明教授。第一个被“逼”上平台的是王瑞老师,她是我们工作室中最年轻的主要成员。

那是2014年11月12日,天下着冷雨,城市的交通增添了拥堵,把市教育局接两位专家的车也堵在繁忙的路途中。而在我们学校的三楼多媒体室,前来学习的佛山五区各区的科研负责人、小学语文科研骨干老师提前早早赶到了。当我们五(1)班的孩子们按时到多媒体室坐下时,场内观课席上坐无虚席,近三百人的场内静寂无声。端坐,静候!雨一直下,时间好像过得特别慢。气氛好像特别沉闷。没有预料到第一次与大家对话,竟因为天气、塞车导致名家未能按时到场,活动无法按时开展,还不知何时能开展。年轻的王老师一时仿佛不知所措,那群本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也静坐不语。后来,根据当时的情况请王老师把上课时间压缩至25分钟。王老师马上调整课堂设计。

终于开讲了!

……

25分钟后,与课前不同,孩子们雀跃地出了教室。场内主持人刚准备组织下一个环节时,我们邀请的知名大家裴娣娜教授立马从座位上起身去“追”孩子们。为什么去“追”孩子们呢?裴教授不是跟我们名师工作室老师对话吗?我们一时没看明白,还是静候!

    第一次对话会是否真能有效呢?

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了一个简要课程设置与实施讲座后,忐忑中,我们等来了裴教授的讲座。裴教授上台讲座前,特意要求我们把欢迎裴教授的PPT换成刚才我们工作室介绍“自然化习作”课程设置的PPT页面。这个细节是无声的对话,让我们深受鼓舞也非常难忘。

接下来裴教授与我们的有声对话,让我们心中溢满兴奋和激动……

裴教授首先说:今天到佛山禅城来,参加一个禅城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原以为这工作室的几个成员面对面交流对话,一进来,没想到整个场挤满了人,可见禅城名师工作室建议这个活动深入人心。以王老师的一节微课呈现,对话的形式很特别,很好。这是禅城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在战略思考的一个魄力,通过区“三名”工程,以课程构建实施培育名师,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此,我谨向禅城区教育局、向禅城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李海燕主任致以诚挚的敬意!

 

裴教授:我为什么认为很有效?——因为:我们看到了鲜活的课堂,还有在课堂上自如的教师和灵动的学生。这是在座的都看到的情形。

刚才我“追”出去,还问了孩子们三个问题:

1.通过今天王老师的课,你们觉得要写好作文受到的启发是什么?2.今天要写这个作文,你们事先知道吗?昨天晚上准备了什么?3.对于王老师这个环节,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吗?

问题抛出后,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效果:

——因为:孩子们深深吸引了我

    第一:孩子们浓浓的兴趣

我提出第一个问题时,所有的孩子立刻就把我“包围”住了,争先恐后地挤到我身边来,把小手举得高高。对于这个话题,孩子们是兴趣浓厚。孩子们都乐于表达,乐于交流,显然是跟王老师的“自然化”习作训练能充分关注学生身心愉悦,保持习作热情是分不开的,这是王老师第一个的成功。

第二:孩子们敏捷的思维

    对于我提的第一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我小结了一下,他们共提了六个方面:

一是要观察;二是要有想象力;三是要有中心思想;四是要写出作者的感情;五是要爱写作文;六是要进行广泛地阅读;还讲到要实践,要摸一摸,触一触。 这是在强调要体验。   

孩子们总结得很好,可见掌握了习作的方法,但王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讲习作技巧、模式和套路,是孩子们从王老师的习作课堂上获得了成功,比如孩子们在这节课上充分发挥想象,大胆想象,自由表达,老师及时给予孩子们鼓励和肯定;还比如,同一种植物,第一位同学进行想象后,老师进行梳理,并启发学生从另一个视角进行想象,那么第二位同学也有发挥的空间,这样每个孩子就能实现个性的最优发展……最后,孩子们从成功中自己感悟出来了这些。“自然化”,这个词也挺好的,挺有意思的,就是这样原生态的,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多角度感知美、发现美的独特视角,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习作实践中爱上了习作,全面培养习作素养。这种“自然化”习作课堂,很有价值。这是王老师的又一大成功!

    第三:孩子们童真的心灵

我提出请孩子们给王老师提建议,孩子们大胆地说,班上的一次合作交流不够,最好能多组织一次,这其实是时间不足了。在我问“昨晚做了什么准备”时,孩子们说,主要进行了阅读,进行了摘抄,内容是自己选的。从孩子们讲的阅读内容看,我看是专题阅读,那么今天这堂课是真实的,并没有事先的演练。写作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只确立主题而不限具体内容的专题阅读,既呵护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丰厚了孩子的情感积累,从阅读中,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名作中字里行间对植物的喜爱,孩子们也享受、传递着这种对大自然中植物的喜爱。满足了孩子情感、审美和生活的需要。

我是一位高校的老师,在学科构建,在思考育人核心要素这一方面,我今天在一个小学的名师工作室的王老师的课堂中看到了,我在这里要对王老师,对玫瑰小学的老师们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裴教授:哪些是“自然化习作”需要继续探索、思考的?

1. 学生培养目标中的“丰富情趣”培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开放。

2. 对于“自然化习作”课程资源的整合,还要加大力度,比如,其中拓展性课程,目前只有对拓展面的思考,像“自然化习作”中其他两类课程一样,还需要有一个梯度的构建。

提这样的问题,主要引出以下两个观点:

一、有效对话是怎样发生的

现在要讲讲这个有效对话的故事是如何上演的:

1. 先进理念全浸染

我们确定了要与裴教授进行有效对话前,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及主要成员先通过网络、书籍、向身边名家请教等能想到的所有方式,找来了裴教授的《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视域》《课程顶层设计与学校个性化发展》等著作通读,随机进行分享交流。我记得那时候,工作室成员间日日见面必谈的就是裴教授,课程构建。通过这样的理念浸染,我们很自然地确立了这次对话就定位以“自然化习作课程构建”为研究主题,呈现通过裴教授先进理念指导下“自然化习作课程构建”的课堂教学。

    还举行了裴教授学术沙龙,我们在沙龙时聚焦三处:一是能马上指导自己课堂教学之处,二是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三是自己暂时不太理解之处。比如,王老师在读到“课程建设,首要问题是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问题中提到的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教育准备生活与教育即生活的论争”,她为自己确定上课内容找到了理论的指导,她马上想到自己正组织各班学生到学校植物园种菜、浇水、施肥、收获,并指导学生记录了植物园之种菜、呵护、收获等;抛出是否可以把这个内容作为“自然化习作”的生活体验式课程来构建的问题。再读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建构问题中提到的基础教育课程面向生活实际的课程价值取向,强调让学生体验过程,习得某种经历、体验,建构实现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一种活动。”王老师更加明确了“种植、认识植物”的上课内容,还确立了习作题目为《把美秀出来》。

2. 课程目标全导航

试教时,工作室成员们原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设计一包括“创设情境,欣赏美——交流汇报,挖掘美——讨论提升,秀出美——自然写作,诠释美”的四个环节;设计二是:“创设情境,欣赏美——范文引路,示范美——讨论提升,秀出美——自然写作,诠释美”。相对比,主要是第二环节的不同,设计一是从内容出发,而设计二则从语言表达模式出发。设计一旨在老师整合与学生一起在植物园的活动素材作为习作题材,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园中植物的生命美,珍视学生自身个性体验。老师专注倾听、发现学生在感受美的不同角度与层次,帮助学生提炼方法,提炼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无痕的介入指导;再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分享交流,进行思维碰撞,进行意义会话,个性展示。而设计二则注重范文引路,如以歌曲《小草》的歌词等示范让学生学会发现、提炼植物之美。

两种不同的设计,指向两种不同的目标。从试教情况看,设计二更明确地指向学生的习作技能训练,师生都明显觉得轻松自如。可设计一中,学生从同一种植物中感知到的不同的美又让我们眼前一亮。那我们的课堂到底追求什么呢?这时候,我们重又读裴教授著作中“对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重新审视”部分,从著作中,我们读到:“关注全体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重新审视“基础性”的同时,以促进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目标。”“发展性课程目标,特别关注……。学生不仅要有……,而且要具备审美情趣。”有课程目标为课程设置与实施进行导航,决定我们最后采用设计二。

有了这样的课程目标来导航,呵护了孩子对生活美的感知,呵护了孩子们自信、个性,培养孩子的多元情趣,才有了我们的孩子们上述的精彩表达。

3. 讨论交流全互助

在与专家对话的整个学习准备过程中,工作室主持人及主要成员没有师徒之分,大家都是学习伙伴,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比如,上面提到的设计一或设计二的选择,全由老师们各抒己见,最后再从专家的理论中去寻找答案。并不是由主持人或是上课老师去决定。再比如,工作室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在带着学生一起体验了一项富有创意的绘画活动,她会抛出整合这项活动为自然化习作中生活体验式课程资源的设想;在全校大清洁后,第一、二、三学段的成员们又会交流孩子们同在“大清洁”这一课程内容中不同课程目标定位;或者是思考课程构建中“理解与交流”“批判性思考”“审美体验”等课程文化怎样有更系列化的梯度目标等等问题;围绕同一问题,工作室成员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常规充分发表意见,再根据各成员自身的优劣势,有的提供课例,有的设计课例观察量表,有的则进行提炼梳理,每一个问题,工作室采个人所长,形成学习小结,以达到更有效地与专家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专家的先进理念形成了一个磁性够足的“场”,工作室成员在这个场中释放自己最大的能量,集聚所有能量共同达成“有效对话”这一愿景。

 

有效对话后的收获有哪些?

    1. 通过实践,让工作室的每一位都觉得达到了自身在活动中最大提升。“与名家有效对话”,是一种全新的团队共研共赢的模式。因为名家的“名”,辐射力度、范围都足够强劲,令工作室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每一位成员,都能从名家身上汲取营养,快速成长。因为“对话”这种模式的双向多层次全方位交互性,打破了“师带徒”单向培育名师的传统方式,拓展了培育面,丰富了培训内容。

2. 什么阶段选择哪个领域的名家进行有效对话,是主持人需要聚焦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需要对工作室现状有清晰的诊断,对工作室发展的明确的规划,还需要对目前的课改前沿有较全面的了解,更需要站在全国学术界的关键人物拥有的人脉资源。对前两个问题,我认为勉强能及,后两个问题,我力所不能及,所幸我们禅城名师工作室有李海燕主任给予的行政上和学术上的大力扶持和领导,这两个问题也得以解决,有效对话才得以顺利开展。当然,在第一次有效对话后,专家会指出更具发展力影响力的前行方向,这是下一次有效对话的良好契机。通过一系列对话,必将助推青年名师快速成长!

3. 有效对话呈现的形式如何设计,整个活动如何策划,每个环节如何调控,这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李主任的悉心指导。,工作室大幸也!

名家之约,有效对话育名师的故事是春天种下了一株小花,当春风拂过,我们会听到满室里花开的声音!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