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内容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通过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而圆明园实践活动很好的实现了以上的目标。
1、安排小导游在圆明园实地讲解,不仅对圆明园的相关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学习,同时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并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触景生情使得知识与情感有机融合,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情感。
2、在“大水法遗址”前进行的宣誓仪式,宣誓词: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强烈的爱国情感.。
3、安排学生对圆明园实地考察学习进行拍照,对重要的环节进行录像,不仅仅发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为这批小小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提升专业技能的空间,也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
4、圆明园实践手册的制作,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为自己留下了一份实践美好的记忆也是一份很好的参考学习资料。从封面的设计,资料的选取,版面的设计,题目的选取,内容的编制,到最后的印刷都是由学生来完成。充分的发挥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发展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知道圆明园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
3、能力目标: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设计
教学资源:
1、学校团委的国旗为举行宣誓仪式做了很好的背景,书法老师写的“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的字幅,进一步创设了爱国主义的氛围。
2、充分利用车队中配的专业导游对各班小导游进行一一指导,增加了学生们参与实践的自信心提升了做小导游的专业能力;
3、利用圆明园现有的建筑“大水法”“远瀛观”“观水发”“万花阵”“十二生肖铜首像”学生对所收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
4、借助圆明园展览馆对圆明园历史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深入的学习;展览中圆明园立体图片投影进一步渲染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使得圆明园的现状和昔日的辉煌产生极大的落差,进一步促动了学生的情感;
5、利用圆明园沙滩模型使得学生进一步对圆明园的布局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实践条件设计:
1、 教师准备:设计了实践任务学习单;圆明园平面图;圆明园相关资料的准备;国旗;主题字幅 ,学校条幅。
2、 学生准备:各班小导游准备了扩音器,相机以及录像机;资料的充分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践前
步骤1:观看视频资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火烧圆明园》;
步骤2:进行详细的讲解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以及圆明园的历史介绍;
步骤3: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步骤4:圆明园实践任务学习单的设计;
二、实践中
圆明园小导游进行一一介绍:(每班六位小导游,在专业导游的引导下,进行一一的介绍)
1、圆明园平面图介绍: 圆明园入门的介绍
2、圆明园历史介绍: 圆明园展览馆
3、圆明园毁灭的原因介绍:圆明园展览馆
4、圆明园建筑风格及文化: 大水法遗址、观水法遗址、远瀛观蓄水楼、万花阵等建筑。
5、圆明园概况介绍: 圆明园沙滩模型介绍;
6、圆明园十二铜首像介绍
三、实践后
步骤1:学生整理圆明园实践的照片以及影像资料;
步骤2: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制作圆明园实践小手册;
步骤3:开展《知我国耻铭记历史》圆明园主题汇报发布课;
步骤4:师生攥写圆明园实践心得体会;从中分析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
(五)教学效果分析
1、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
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多组织开展类似的活动,让我们了解社会,充分提供各种社会资源让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2、对圆明园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昔日的辉煌视频观看和到实地一片废墟的落差,直接促碰到学生的情感,学生产生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对清朝政府软弱无能的愤怒,对圆明园现状的惋惜;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3、领略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一定是在具有一定的关于圆明园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能够通过活动真正地领悟、体验,最终达到融会贯通,达到实践的目的。正因为有了前期知识的铺垫,面对圆明园的废墟学生才倍感忧伤,学生的情感才会悠然而发。
4、增强人格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小导游的讲解不仅仅所有老师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同时也迎来了园中许多游人的围观,他们认真的倾听以及言语的好评,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增强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