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研修】跨界·共生·致远——参加国培计划(2024)江西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培训有感

作者: 金小玲 发布时间: 2025-05-06 阅读:( 12 )  

作为教育部新时代金小玲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深感荣幸能参与此次由江西省教育厅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双名工作室”培训。从井冈山的红色洗礼到杭州的前沿探索,这段跨越理论与实践、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研修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者的使命与成长。在此,衷心感谢主办方的精心安排、导师们的倾囊相授,以及工作室主持人金小玲老师的引领和小伙伴们的智慧共享。这段旅程不仅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更点燃了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红色根脉与数字赋能:教育者的精神坐标

在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的参访中,我们通过沉浸式的党史学习,深刻感悟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特别是在《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的专题讲座中,于维涛主任对“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阐释让我深受触动。这让我重新审视英语教师的使命——我们不仅是语言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摆渡者。正如讲座中强调的“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英语课堂应当超越语法与词汇,成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的桥梁。

在浙江数字教育港的参观学习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狗表演让我对教育智能化有了全新认识。这只灵活敏捷的机器狗不仅能完成复杂指令,还能与人进行简单互动,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无限可能。这让我联想到英语教学中的人机对话应用——通过智能语音技术,学生可以随时获得个性化的口语练习机会,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

681a1e66519cf.png

二、名校跟岗的智慧启迪:观成实验学校的教育启示

在杭州观成实验学校的跟岗学习中,这所九年一贯制创新型学校的办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以“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健康底色”为育人目标,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学校的“未来实验室”项目。在这里,学生们用英语展示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将语言学习与项目式学习完美结合。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启发我思考:在英语教学中,是否可以设计更多融合STEM元素的主题单元?比如让学生用英语描述科学实验过程,或用英语撰写项目研究报告。

观成实验学校特别重视生命教育课程。在参观学校的“萌宠动物园”时,我看到学生们为小动物制作了英语介绍卡片,还记录了动物行为观察日记。这种将语言学习与生命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我深受启发。比如可以设计“用英语讲述动物朋友”系列课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校园动物、撰写英文观察报告、制作英文动物保护海报等活动,在真实的生命教育场景中自然习得语言技能。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对生命的尊重。

681a1e813eb54.png

三、名师工作室的共生之道:从独行到众行

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的专题研修中,我们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费胜昌关于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精彩分享。作为浙江省首届“浙派名师”名校长工程学员,费老师以“工作室建设的道与术”为主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名师工作室的发展路径。他特别强调“三个关键力”:专业引领力、团队凝聚力和成果辐射力,让我对工作室建设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独行快,众行远”——费老师的这句箴言道出了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真谛。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个人努力,更需要在一个开放、共享的专业共同体中相互促进。作为金小玲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在保持个人专业特色的同时,更加主动地参与工作室的共建共享,实现从“我”到“我们”的专业成长跃升。

四、移动课堂的文化启迪:从红色根脉到教育创新

嘉兴南湖的党史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解读了“首创、奋斗、奉献”的精神内涵,这让我对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补充优秀的楷模,如张桂梅校长坚守山区教育的事迹,通过中英双语材料,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悟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681a1eaec8526.png

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参访同样收获颇丰。馆内珍藏的历代书画作品展现了中华美学的独特韵味,特别是那些描绘教育场景的古画,生动呈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这启发我设计“中西教育文化对比”项目,让学生用英语探讨不同文明中的教育理念,既提升语言能力,又增强文化自信。这样的移动课堂体验,让抽象的教育理念变得具体可感,为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井冈山的星火到杭州的潮涌,这段研修之旅让我深刻认识到:名师之名,不在荣誉加身,而在引领共生;教育之远,不仅在于脚下课堂,更在于心中山海。未来,我将以金小玲名师工作室为支点,撬动团队成长,在英语教学中融合红色根脉、数字思维与文明底蕴,做一名既扎根土地又仰望星空的“摆渡人”。

                                   2025年5月1日

图文:崔根萍

编辑:邓智萍

初审:王利亭

终审:金小玲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