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感悟】在“国培计划”学习研修中汲取力量,践行教育家精神——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尤丽学习感悟

作者: 金小玲 发布时间: 2025-05-05 阅读:( 65 )  

参加此次“国培计划(2024)——江西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骨干成员培训班”,我深感荣幸,也收获颇丰。从省内集中培训到省外访学,每一阶段的学习都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68180e362b07a.png

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宽教育视野

在省内井冈山培训阶段,通过《数字引领智慧赋能》《从研究到写作》《红色教育浸润》等课程,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重要性。特别是褚水林专家关于“名师工作室教学成果凝练”的分享,让我明白了如何将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做得更好。而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的参访,则让我从红色教育中汲取了坚守初心、勇于创新的精神力量。

68180e4e58ce6.png

二、名校跟岗与移动课堂,启发教育创新

省外访学阶段,杭州名校跟岗的体验令我印象深刻。在杭州观成实验学校,我看到了“未来实验室”“创客中心”等特色空间如何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让我反思如何在自己的学校构建更丰富的课程生态。移动课堂中,嘉兴南湖的“红船精神”学习让我意识到教育应超越课堂,融入社会与自然的大课堂。

68180e73b45be.png

三、名师引领,明确专业成长方向

专题授课中,吴丹青老师关于“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成长”的策略、郑亚君校长“从问题到建议”的研究方法,以及苏德矿教授的师德师风建设案例,为我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更要成为团队成长的“催化剂”,通过课题研究、资源共享和师德示范,带动更多教师共同进步。

68180ed76fb1c.png

四、数字化与未来教育的思考

浙江数字教育港和AI专题讲座,让我们直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未来,我将尝试将智慧教育工具融入教学,例如利用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探索AI教研模式,同时警惕技术应用中的人文缺失,坚守“育人”本质。

68180eb8512d4.jpg

五、团队协作与责任担当

在分组工作室建设讨论中,我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名师名校长交流经验,既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合作契机。大家的优秀让我意识到工作室应成为政策落地的“桥梁”,既要减负增效,又要创新育人方式。

68180ea7b08b5.png

此次培训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教育情怀的升华。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把所学转化为行动,立足课堂,尝试跨学科整合,设计项目式学习案例;辐射团队,在工作室中牵头开展“数字化教学”课题研究;文化育人,结合江西本土资源,开发红色研学与生态文明课程。感谢省教育厅和浙江大学提供的平台,感谢金小玲老师的培养,也期待未来能与更多同仁携手,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尤   丽

编辑:李强隆

初审:王利亭

审核:金小玲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