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案例】吴超群工作站的成长与蜕变

作者: 金小玲 发布时间: 2025-04-15 阅读:( 43 )  

我叫吴超群,是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吴超群工作站的负责人。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工作站的故事——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江西省鹰潭市首个聚焦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的科研实践平台,又是怎样全力打造班主任成长共同体,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创新模式的。


萌芽:梦想的种子悄然种下

在基础教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和学校德育处主任,我深切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与挑战性。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成长的引路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班主任面临着德育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也促使我思考:能不能搭建一个平台,汇聚各方力量,为班主任们提供专业支持和成长空间?

恰逢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积极推动教育创新,我抓住这个契机,提出了成立聚焦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的工作站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金小玲教授的大力支持,她鼓励我勇敢尝试,为班主任们创造一个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


筹备的艰辛

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我们首先需要获得教育部门的支持与审批。在提交了详细的工作站建设申请后,我们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筹备工作。选拔核心成员、招募学员、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与汗水。我们深知,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才能为工作站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筹备过程中,我们明确了工作站的定位与目标——攻克班级管理与家校共育的难题,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决定采用“理论研修+实践创新”双轨并行的模式,系统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德育素养与专业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教育的魅力。我们携手并进,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互学互鉴,共同分享经验和成果。每一次的成功与喜悦,都凝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血与汗水。

就这样,吴超群工作站应运而生。


品牌的初现

2025年3月18日,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与来自江西省各地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核心成员齐聚井冈山参加“国培计划(2024)”——江西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骨干成员培训班。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金小玲教授带领工作室核心成员,隆重举行工作站授牌仪式。授牌仪式上,金小玲教授动情地对我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你回去之后能扎实推进工作站的有效运行。”怀揣着对金老师的无限感激之情,带着金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回到学校后,我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站揭牌仪式筹备工作,终于吴超群工作站迎来了揭牌仪式的那一刻。市教体局领导、学校同仁以及众多教育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当红绸缓缓揭开,露出“吴超群工作站”几个大字时,我知道,我们的梦想已经照进了现实。


扎根:在基础教育一线汲取养分

揭牌仪式后,我们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我们深知,只有深入了解班主任们的实际需求,才能提供真正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于是,我们迅速扎根基础教育一线,开展了广泛的调研,与一线班主任们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惑和期望。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是班主任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班主任反映,在班级管理中,虽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织了专题研讨活动,邀请教育专家和优秀班主任分享经验。通过交流,我们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的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如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培养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等。这些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班主任们的班级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深知,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家校共育系列活动,如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家访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协同育人氛围。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给他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隐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心理专家为班主任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辅导能力。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和辅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成长的足迹:“理论研修 + 实践创新”双轨并行

为了让班主任们更好地提升德育素养与专业能力,我们采用了“理论研修 + 实践创新”双轨并行的模式。

在理论研修方面,我们定期组织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案例研讨等活动。我们邀请了省内知名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为班主任们带来了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班主任们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为实践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还鼓励班主任们阅读教育经典著作,撰写读书心得,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班主任们逐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实践创新是我们工作站的核心。我们鼓励班主任们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育人方法。我们设立了实践创新项目,为班主任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班主任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例如,有的班主任开展了“班级文化特色建设”项目,通过打造独特的班级文化,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有的班主任开展了“学生自主管理”项目,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这些实践创新项目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也为班主任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绽放:打造班主任成长共同体

经过不断的努力,吴超群工作站逐渐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班主任成长共同体。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成员培养机制,为班主任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路径。我们通过师徒结对、工作坊、研修班等形式,为新入职班主任和骨干班主任提供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班主任们参加各类教育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这个共同体中,班主任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他们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成功案例,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这里,每一位班主任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超群工作站逐渐在鹰潭市崭露头角。我们的班主任队伍在德育素养和专业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开始更加注重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的运用,更加注重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同时,我们也积极将工作站的成果进行推广和辐射。我们开展了区域班主任培训活动,与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的《班级管理实务手册》、《家校沟通标准化流程》等工具包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

我们定期组织主题沙龙、案例研讨、德育课题研究等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同时,我们还鼓励班主任们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育人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我们注重专家引领,由金小玲教授领衔指导,联合高校学者、心理专家组建智库,为班主任们提供前沿理论支持。我们注重数据赋能,建立班主任成长档案,依托信息化平台跟踪分析德育成效,实现精准培养。我们还注重协同创新,首创“家校共育工作坊”,开发家长微课程,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网络。

如今,吴超群工作站已经成为了在鹰潭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教育品牌。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回顾工作站的发展历程,我感慨万千。从最初的梦想萌芽,到如今的绽放光彩,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深耕班级管理、赋能家校共育”的宗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班主任们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吴超群工作站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撰稿:吴超群

编辑:邓智萍

初审:王利亭

终审:金小玲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