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研修】南城试讲砥砺前行,梦启示新程展风采——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成员南城讲课交流活动纪实

作者: 金小玲 发布时间: 2025-04-01 阅读:( 51 )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每一次实践都如同点亮一盏明灯,为专业成长指引方向。近日,我有幸随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团队赴抚州南城参与教师培训,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政策背景下展开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深度研修。

67eb94a4030c9.jpeg

本次活动恰逢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深化推进之际。根据《2025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指导精神,监测工作旨在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全面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与身心健康状况。金小玲教授所作的《国标监测导航下“教-学-评”一体化探索》专题讲座,为新时代教学改革提供了精准的理论坐标与实践路径。而金小玲老师的讲座《国标监测导航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更是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方向。

67eb94d4ba279.jpeg

67eb94e0a3443.jpeg

作为研修重要环节,前一天,我接到了无生试讲的任务——四年级下册Unit2 B Let's talk & learn。接到任务时,我的心中既充满了紧张,又夹杂着一丝不安。我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展示自我教学风采的宝贵机会,更是一次对我教学能力、知识储备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的全方位考验。于是,我迅速展开深度备课:运用AI技术创设John一日生活情境,通过时间轴梳理构建知识框架,在单词教学中融入趣味游戏,力求打造启思导行的互动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既注重知识传递的系统性,更强调核心素养的渗透培养。

67eb9556c1c8b.jpeg


授课当日,我带着精心制作的课件,满怀信心地走进了教室。站在讲台上,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开始了试讲。当虚拟情境中的John跃然屏幕时,课堂即刻焕发活力,仿佛南城县的老师们真的坐满了渴望知识、求知若渴的学生。我通过问题链引导、角色代入等策略,逐步解构文本内涵;借助实物钟表教具,将抽象时间概念具象化;特别是"时间管理师"情境任务设计,使语言运用自然融入真实生活。南城教师团队的全情投入与专业反馈,更让模拟课堂迸发出真实的思维火花。

67eb954643e62.jpeg

课后研讨中,金小玲教授带领团队进行精准把脉:在充分肯定情境创设与活动设计的同时,着重指出"教学评一致性"的改进空间。以"What time is it?"单元教学为例,虽设计角色扮演、对话创编等多元活动,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仍显不足,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层面,未能充分实现"以评促学"的闭环效应。这启示我们:优质课堂应如精密齿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必须实现无缝啮合。

67eb958a663b3.jpeg

此次南城之行,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标准为导向,以金小玲老师的讲座为指引,更加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之间的紧密联系。我深刻体悟到:在“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浪潮中,教师需要实现三重转变——教学目标要从知识维度转向素养本位,教学过程要从单向传授转为双向建构,教学评价要从结果判定转为过程增值。具体而言,需构建“三维立体”教学体系:纵向贯通课前诊断、课中观测、课后追踪的评价链条;横向融合教师评价、同伴互评、自主反思的多元主体;深度关联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核心素养的三重维度。

67eb95b040159.jpeg

67eb95b92561a.jpeg

教育是渡人渡己的修行,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承。这次教研之旅,让我们既看到课堂改革的星辰大海,也找到专业精进的现实航标。我们要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思维,用文化去滋养学生的灵魂。在未来的教学道路上,我将带着这次南城之行的收获,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易娟 

编辑:邓智萍 

初审:王利亭 

终审:金小玲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