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段洁,女,1996年6月出生,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城厢中学英语教师,高中英语教师资格,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成员,萍乡市“教坛新秀”,萍聚京城公益副秘书长。曾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团干;多次获乡、校优秀教师。曾获万唯第四届全国原创课件大赛一等奖、萍乡市研标研考命题讲题大赛一等奖、萍乡市初中英语教学大比武二等奖、萍乡市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二等奖、萍乡市初中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莲花县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特等奖、莲花县初中英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曾参加萍乡市2024届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学考复习研讨会执教的观摩研讨课、“萍聚京城公益大讲堂”乡村教师线上培训、宜春市靖安县“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全员培训送教活动并获得一致好评;多次参加县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大赛获一等奖;多次青年教师参赛获县级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赛获县级奖;主持的省级课题《依托可视化支架创新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正在开展研究。
教学反思
在教育程中,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一次自我挑战与成长的机会。近期在我们运用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发布的新教材Unit4第四课时教学资源包时,我作为工作室一员收获了诸多深刻的感悟与体会。
一、精心准备,迎接教学挑战
当我首次接触到我们金小玲名师工作室发布的这份新教材Unit4第四课时的阅读课课件和教案设计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这份资源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设计新颖,涵盖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作为团队的一名教师,我深知学校教师优质教学资源的稀缺性,而这份资源无疑为我和学校的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灵感。在此,我衷心感谢我们金小玲名师工作室团队的无私分享,让我作为学校备课组长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我深知,这是一次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绝佳机会,但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份资源,我提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我仔细研读了课件和教案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活动的安排,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我还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力求让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在准备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可视化支架的应用。我将课件中的部分free——talk改为了希沃游戏,利用希沃白板的互动功能,设计了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巩固新知识。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汉堡包”式的可视化板书,将阅读文章的结构和重点内容以汉堡包的层次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
二、课堂实践,收获满满惊喜
在课堂上,我按照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逐步引导学生展开快乐阅读学习。课件中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和有趣的互动活动,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阅读之旅。
在阅读前的导入环节,我利用课件中的趣味游戏和问题,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进入阅读环节后,我引导学生运用课件中提供的阅读策略,如预测、略读、寻读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逐步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阅读中,阅读效果显著提升。
最让我惊喜的是读后的两人合作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被分成小组,围绕阅读内容展开讨论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达到了情感可视化。
此外,我在课堂上还融入了情感教育。通过阅读文章中,引导学生思考健康饮食主题,What to eat和How to eat在学生的讨论中被我用天平的板书呈现,让学生明显感受到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明确You are what you eat,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情感的力量。这种情感教育的融入,让课堂更加温暖,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
三、反思总结,展望教育未来
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发现,运用这份优质资源,不仅让学生在阅读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和热情参与,让我深刻认识到,好的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学注入强大的动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资源的运用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部分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组织。此外,我还计划将这份资源中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快乐英语教学实践教师,要善于运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的学习之路,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再次感谢我们团队金小玲名师工作室的优质资源,让我在教学道路上有了更多的研究的信心和力量。
图文:段洁
编辑:李强隆
初审:王利亭
终审:金小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