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教育领域。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强势开启AI教育新篇章,工作室于2025年2月26日召开“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启动会”。
时代需求,催生AI教育行动
如今,社会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需求持续攀升,信息技术的进步为AI教育微课开发筑牢根基,国家政策也大力扶持AI教育发展,再加上教师们渴望借助AI提升教学水平,开发AI教育资源势在必行。金小玲名师工作室的AI团队应运而生,为满足这些需求全力以赴。
金小玲老师在会议上围绕项目背景、团队架构、微课开发和成果展望四个方面展开核心发言。
1.需求导向:精准锚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痛点,将AI技术作为破解优质资源不均衡的核心工具。
2.政策衔接:深度响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构建"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实践范式。
3.教师发展:通过微课开发形成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做中学"模式,实现专业成长与技术应用的双向促进。
精英团队,打造优质AI课程
工作室的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团队由金小玲老师挂帅,项目负责人为冯柳、尤丽、姜贞,并集结了工作室16位老师。他们专注于AI教育,怀揣教育热忱,以推广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己任,团队协作默契,立志为教师们打造出超实用的AI教育微课。团队遵循至少参与一个项目、人人参与且一周内完成的原则。也介绍了多种AI大模型智能体。
精雕细琢,产出精品微课
主持人尤丽在指出制作AI教育微课有严格标准。内容上,要主题鲜明,聚焦热点,讲解精准透彻,语言通俗易懂,还要统一开场白。形式和技术方面,视频时长控制在3- 8分钟,画质音质清晰,做到图文并茂。制作时,先选好主题,再准备素材,最后录制编辑,每个环节都不容小觑。
姜贞老师在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汇报中,也为微课制作提供了新思路。结构上,从痛点引入,到工具展示、教学应用演示等,环环相扣。流程上,借助deepseek、豆包优化脚本,用canva魔法设计做封面图,剪映剪辑视频,还通过嵌入测评、虚拟助教引导增强交互性。团队成员也分别就自己的课题进行发言。
明确规划,稳步推进资源开发
团队为AI教育微课资源开发制定了详细计划。短期先启动开发工作,让成员选定话题并准备材料,同时组织录制学习;中期集中精力录制并编辑高质量视频,然后收集反馈、复盘改进;长期则持续开发新资源,定期更新微课,丰富智慧中小学AI教育资源库,还会在公众号、视频号同步发布,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
满怀期待,展望教育新未来
工作室对AI教育资源开发寄予厚望,盼望着项目成果能在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和视频号广泛传播,助力更多教师成长。未来,团队还打算扩充成员,升级微课资源,开发更多AI教育资源,推动AI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点燃热情,共赴追梦之旅
金小玲老师:
在数智化时代,每一个人都要与时俱进学习AI工具,灵活使用驾驭应用于各行各业,基于此,我们老师用好AI工具,灵活驾驭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育教研,工作室研修,学校管理十分重要,昨天晚上,工作室团队想必行,行必果,快乐召开了工作室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启动会,做好了项目团队架构,复盘了AI模型和各种智能体,共创了每一位团队的课程主讲方向,做好了行动规划,期待成果服务于老师们的AI工具快速上手学习,为我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金小玲名师工作室数字化资源创建贡献力量!
刘美容老师:
怀着愉悦和忐忑的心情参加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团队启动会,因为我觉得自己正是一个需要学习AI技术的学生,喜欢追着团队中优秀的老师跑。特别是我们金小玲老师每次都能激励着我,不管基础怎么样,都给我鼓励,给我树立自信,让我热血沸腾,给予我满满的正能量,让我敢于向前冲。会中倾听完尤丽、姜贞、冯柳等老师的分享后,我发现了自己的差距,同样是工作任务那么重,她们却挤出时间学习了这么多技巧,真是值得我学习!启动会时间紧,为了不打无备之战,我利用豆包帮忙,做了一个简单的PPT,也算是AI的学以致用吧。通过上次录家庭教育微课摸索了几天AI提词器的经历,我觉得只要大家肯学就能学得会,我也愿意把自己的所学分享给更多的人,相信我们的AI课程开发团队一定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我们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变革不断赋能!
尤丽老师:
参加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团队启动会,我内心满是收获与感恩。会上关于AI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深度探讨,为我打开了教育变革的全新视野。
姜老师和冯老师介绍的AI技术以其独特优势,能够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体验,精准匹配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与需求,还能借助智能工具极大地拓展教学资源的边界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特别感谢主持人金小玲老师提供这样宝贵的机会。金老师在教育领域的远见卓识和专业引领,让我深感敬佩。我定不辜负期望,努力提升AI素养,掌握相关工具方法并融入课程设计制作出微课。同时,借助团队力量,与大家携手共进,攻克融合难题。相信在金老师带领下,我们开发的课程能助力教育发展,让老师和学生都受益。
赖丽娉老师: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团队启动会,我收获颇丰。站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潮头,凝望AI技术革新浪潮奔涌向前的磅礴之势,我深切体悟到:这不仅是与时间的竞速赛跑,更是教育者跨越传统边界的自我革新。
姜老师和冯老师对于AI技术运用的独特见解,让我备受震撼。我作为一线教师,让技术温暖教育,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感谢主持人金小玲老师为我们搭建的平台,这不仅是技术赋能的教学实验室,更是教育者共生的智慧生态圈。我将与团队携手共进,一起探索AI的"智慧闪电",让科技赋能英语课堂。
吴亭慧老师:
参加金小玲名师工作室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团队启动会,我感触颇深。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会上,专家们对AI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技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通过AI技术,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同时也能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效率。感谢金小玲老师搭建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与优秀同行交流学习。未来,我将积极提升自身AI素养,努力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昕夏老师: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团队启动会,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站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我深刻感受到AI技术革新带来的磅礴力量。这不仅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征程,更是教育者突破传统、实现自我革新的重要契机。
会上,各位专家老师对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分享了独到见解,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温暖教育、赋能学生的重要桥梁。未来,我将努力探索如何让AI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为学生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同时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效率。
特别感谢金小玲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一宝贵的平台。这不仅是一个技术赋能的教学实验室,更是一个教育者共同成长、共享智慧的生态圈。我将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积极探索AI技术的“智慧闪电”,让科技真正赋能课堂,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未来,我将不断提升自身的AI素养,努力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冯柳老师:
参加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团队启动会,我深感荣幸,收获颇丰。此次启动会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教育创新的大门,让我对AI应用于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促使我对自身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深刻反思。
启动会上,金老师、尤丽老师、姜贞老师对AI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见解,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往对AI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我原以为AI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如今才明白它能够重塑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使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过于依赖传统教学方法,未能充分挖掘AI的潜力,错失了许多提升教学效果的机会。
在课程开发方向的讨论环节,我深刻认识我们项目组做的事是个有福报的事。此外,与团队成员的交流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团队协作方面的不足。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独特见解,只有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实现课程开发的目标。我将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倾听他人意见,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启动会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学习经历,让我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不断学习AI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为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温露萍老师:
参加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团队启动会时,我的心情是兴奋与紧张交织。作为AI领域的新人,我对相关技术满怀渴望,内心也一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期待能向团队里优秀的老师们取经。金小玲老师更是让我由衷钦佩。她做事雷厉风行,执行力超强,短短时间内就把各项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为整个团队指明方向,她的每一句话都像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我充满信心与动力。
听完尤丽、姜贞、冯柳等老师在会上的发言,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大家的差距。大家工作都如此繁忙,却依然能抽出时间深入学习AI技巧,这种对自我提升的不懈追求,实在值得我好好学习。看着他们,我内心热血沸腾,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空闲时间,努力钻研,成为一个具有钻研精神的学习型教师。
这次会议不仅让我看到了团队中各位老师的优秀,更激发了我内心的斗志。我无比期待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向各位优秀的同行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衷心祝愿我们的AI课程开发团队能蓬勃发展,让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开发成果,真正造福于教师和学生。
崔根萍老师:
昨晚,我有幸参与了金小玲名师工作室组织的 AI 应用教学课程开发会议。置身其中,我深切感受到工作室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已然站在了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引领着教育创新的潮流。
会议期间,金老师以及尤丽、姜贞、美容、冯柳等各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对 AI 应用于教学领域的探索之路。能加入这样一个充满智慧与活力的团队,在其中学习并不断成长,我深感庆幸与自豪。
尽管此前对豆包等 AI 模型有过一定程度的接触,但当真正谈及将 AI 融入课程录制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金老师那句 “做一个学习者,才会成长”,如同一股强劲的动力,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展望未来,我决心紧紧跟随团队的步伐,积极投身于 AI 赋能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团队小伙伴们一起开创出 AI 应用教学的新局面,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高效的学习体验。
彭诗媛老师:
我深感荣幸参加了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AI应用教学课程开发团队启动会,收获颇丰。此次启动会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与金老师和老师们同行同进是一件快乐且幸福的事。AI很早就进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但我并没有充分地去挖掘它,这次是很好的机会可以深度地体验AI,充分地让AI为我们的工作赋能,创造更多精彩和不可能的可能。
启动会上,金老师、姜贞老师、尤丽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制作方法,也提供了一些范例,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出品的效果。
此次启动会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次重要学习和成长的经历,团队的高效,协作,专业让我深受感动和震撼,在一天的工作忙碌之后能快速的进入一个紧张和需准备的筹备会,我要向前辈们学习,向团队学习,更向你们致敬。金老师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深刻:录课会慢慢录上瘾的。我十分赞同,这或许就是目标,习惯,热爱的作用,有些事一但做真的就会上瘾,我接下来就想录一系列的微课,与学科相关,与育人相关。虽然有些人说我已成长得非常迅速,但我仍不满意目前的我,我仍然有诸多不足,我将以此次学习和实践为契机,不断更新AI知识,为教育教学所用。
图文:姜 贞
编辑:钟 云
初审:王利亭
终审:金小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