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室学苑- 百家争鸣

教联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路径及建议

作者: 刘华贵教科研工作室 发布时间: 2023-12-01 阅读:( 271 )  

 

2022年9月20日,湖北省教育厅发布了《省教育厅关于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鄂教基(2022)7号〕(后简称《意见》)一文,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全面开启“县域教联体”建设。作为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联合发展共同体,县域教联体建设对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发展的关键资源是教师,教联体建设需要驱动“教师专业发展”引擎,以此推动教联体中各校的可持续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与辐射面。

一、教联体的类别

由《意见》可知,教联体一般采用“1+N”形式,目前主要有融合型教联体(以1所核心学校牵头,与1所或若干所学校全面重组,实行以单一法人或总负责人制为主的教联体)共建型教联体(以1所核心学校牵头,与1所或若干所学校采取委托管理、集团化、名校办分校、联盟校等形式的教联体)两类。

二、教联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路径

教联体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关注小校、弱校、农村学校的发展样态,增强教联体各成员校的办学活力,防止某些学校因“等靠要”思想而失去自身造血能力,造成办学水平的二次滑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县域教联体成长溢出机制得以建立的前提,在推进教联体建设过程中,只有紧紧抓住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线,打通校际发展屏障,激活强师孵化和资源共享功能,才能让教联体建设真正赋能学校发展,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大力推进全省教联体建设的过程中,各教联体可从如下几条路径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一)联合教研赋能学科教师

教联体建设的第一资源是教师。教联体建设的第一要务是打通校际边界,开展联合教研,提升教联体学科教研的质量。理想的教联体联合教研包含统、研、融、享四个环节。统这一环节是联合教研的基础。在开展教研活动之初,无论是牵头校的主讲教师,还是成员校教师,需在四个维度保持高度一致,即:统一教研时间;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修形式;统一研讨主题。只有在教研时间、进度、研修形式及研讨主题等方面达成共识,整个教研活动的“研”才有保障。研是联合教研的核心。在教研过程中,各学科教师需在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内容、学习主体、形式及活动、教学进程及节奏等维度进行充分研讨,以此深化学科教研的深度。融是联合教研特质。联合教研后,在开展学科教学之前,我们要将教师的集体智慧、学生的本体经验、教学情境及方法、问题链及任务群等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质感。在教学进程的持续推进过程中,享是此教研模式的灵魂。教联体建设,旨在实现让不同空间的师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过程及进程、共享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从强化校际间学科教师的横向交流与经验辐射,产生强师孵化效应。如:我省崇阳县的教联体,将“三个课堂”( 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 )运用于教联体建设之中, 采用“联校网教”办学的方式推进教联体建设,其“三个课堂”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

(二)系统研训打造教师梯队

教联体的最大价值在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在教联体建设过程中,通过SWOT分析法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联体得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拥有一支强而有力的教师队伍。因此,作为教联体的牵头校,需做好共同体优质资源整合的工作,并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困境与需求,确定整个教联体的研究与培训清单,建构教师研训课程体系,并围绕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目标开展精准培训与专项研究。精准培训是为了丰富教师的教与学相关理论、学科主题知识及教学知识等。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发布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驱动等概念的理解存在问题,从而影响他们将以上概念与日常教育教学进行有机关联,造成学科教学止步不前的现象。系统的课标剖析及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案例研修能使教师在更短的时间内突破自己的经验边界,投入到学科课程改革的行列中来,为课堂减负提质增效贡献力量。与此同时,结合系统培训,教联体中可用项目或课题研究为引,带动教联体内各校参与到研究的行列中来,在系统研究与成果提炼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研究素养,丰富教联体建设成果,打造教联体中的教师团队,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如:黄石市西塞山区致力于教研文化的共同营造。各校通过举力青年教师“成长讲堂”“头雁领航”示范课活动、“相约星期二”“相约星期三”、“相约星期四”的学科集中教研活动等营造平等、合作、对话的教研氛围。

(三)外脑+内脑激活教联体活力

教联体建设不是闭门造车,需要盘活一切有利于共同体发展的专家资源。外脑+内脑的运行模式,对于打破教联体固步自封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里的外脑主要包含高校教育专家、省市区教研员及科研员以及对教联体建设有一定经验的教育管理者。引入外脑的目的在于借助这些专家的力量,帮教联体完成理性分析及团队画像工作,拓展教联体发展视野,使这一共同体能结合外脑相关资源,开展教联体顶层设计及阶段性推进工作。这里的内脑特指教联体内的名师、学科骨干教师及教育教学管理者。充分发挥教联体内的名师及骨干教师资源,并将其与系统研训有机结合,就能使教联体内的教师资源因名师和骨干教师引领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外脑+内脑的运行模式,以开放发展的态度,融通了共同体内外资源,既能防止教联体因缺少智力支持,建设工作无法有效推进的问题,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及团队打造的问题,在内外双循环的格局下,激活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活力,从而使教联体在一定向心力的作用下,稳步向前发展。

三、教联体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一)做好教联体发展顶层设计

无论是县域教联体,还是县域内的某一个教联体,要想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是前提。《意见》中提出了要建立完善内容治理共融共生机制这一任务,尤其强调建立教联体成长溢出机制。这一任务的根本指向是基于师能提升的学校发展。做好教联体顶层设计,能从团队文化、发展愿景、发展目标、核心任务及年度发展任务等维度具化实践线索,并能以此为引,既发挥牵头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又尊重各成员校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凝聚人心,达成发展共识,使其能理解教联体中“人”的发展与学校及教联体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教师队伍联培联训机制。

(二)跟进教师生涯规划与落实

教联体建设过程中,需跟进教师生涯规划培训,帮助教师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科学方法,并能结合自身和环境的特点,为满足个人、学校及教联体发展的需要,做出一份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计划、可持续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推进教师生涯规划的基础上,教联体结合区域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基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整个教联体的培训框架,构建培训体系,分对象、分阶段开展系统研训活动,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及技能竞赛活动,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建立机制、提供保障。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汉派中小学校长生存状态及专业发展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1JA121)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系《湖北教育》(综合资讯)“强师路径探索与实践”专栏文章,发表于《湖北教育》第四期。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