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室学苑- 百家争鸣

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三重境界及提升路径

作者: 刘华贵教科研工作室 发布时间: 2023-12-01 阅读:( 201 )  

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三重境界及提升路径

 

课程领导力是指为了教师实现课程愿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在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课程事务过程中,基于自身经验,对课程活动相关成员进行引领和指导的能力。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在其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是实现其职业生涯进阶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新程改革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当前,我国中小学已进步课程改革的深化期,几年间,教育部相继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门高中学科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16门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对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以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四境界为引,以期为中小学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路径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一、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三重境界

境界一:理解课程,开展教学设计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理解课程是胜任教师这一岗位的第一前提,也是其课程领导力的第一重境界。为有效开展教学,教师需从三个维度做好课程理解。首先需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在深入理解学科课程特性及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明晰学科课程的课程目标、素养培养目标及所教学科的课程大概念及大观念,厘清课程内容的整体逻辑及教学偏重点;其次,需了解课程实施对象的认知现状及心理特征,并结合课程实施对象当下的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其三,通读所教学科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认真理解教材内容。教师深度理解课程后,开展教学设计,就能基于学情,在紧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进行情境创设及学习活动预设,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不断叠加,并不一定能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能否深入理解课程,服务日常教育教学,是评判一名教师能否拥有课程领导力的基本标准,也是制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关键之所在。

境界二:解构和重构课程,优化课程内容

解构和重构课程是教师实现课程领导力进阶的关键突破口,也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第二重境界。有课程领导力的教师,不仅能在理解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还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基于学情,拟定教学主题、解构课程目标及内容,以此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智慧性地积累或开发一些能辅助学科教学的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及学习辅助工具,再构课程,并基于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载体。通过学习与实践,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科学解构和再构课程,非常考验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

境界三:统整课程,突破经验边界

课程统整,主要是指将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相近的课程及学习领域进行整合的过程。通过课程统整,能加强各学科及各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科内、学科间的相互关联。课程统整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与客观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中明确要求: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课程统整可分为学科内统整、学科间统整和超学科统整三大类。学科内统整以大单元教学为主要实践形态,整个教学活动以大概念、大观念为主题,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并实施。大单元教学既能将学科碎片化知识进行有机关联,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又能让教学回归正确的价值观,指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基于学科间和超学科的课程统整是当下教师突破自身经验体系,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难点问题。在此过程中,尝试开展跨学科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以STEAM教育的理念开展跨学科学习实践或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PBL)都是统整课程的实践形态。因此,学科教师除了开展大单元教学之外,还可以基于问题解决或项目推进确定学习主题,预设任务群,拟定问题链,在问题支架的支持下,引导学生针对具体情境,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社会生活的有机整合。

二、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可行路径

课程领导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全面推进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路径探索:

 

建设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可行之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突破:

(一)规划区(县)——校一体化发展方案

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锻造区域和学校强师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课程领导力提升的相关主体有区域学科教研员、学校校长及一线教师等。从区域教师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整合区(县)、校资源,针对学科教研员、校长和一线教师三类人群的需求,开启区(县)——校教师一体化发展规划,形成区(县)——校一体化发展的方案,并组建两支队伍(区(县)教育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主的区域课改领导团队和以高校及教科研院所为主体的专家指导团队),设立专项经费,以年度为单位整体推进区域教师课程领导力建设。拟从教师研训、课题研究、主题研讨等形式,全面推动区域教师课程领导力建设。

(二)建构进阶式教师研训驱动机制

课程领导力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拥有的能力。缺乏课程领导力的教师,一般会存在课程理解不到位、课标和教材剖析深度不够等问题,课堂往往呈现低效或无效状态。帮助教师萌芽课程领导意识,引导教师经历课程领导力三境界,助力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是打造区域强师计划,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如能在制定区(县)——校一体化发展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全面调研,聚焦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现状与需求,确立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课程清单,建构教师课程领导力进阶课程体系,开启常态化的教师研训工作。并以年度为单位,运行师能进阶机制,以此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有效助推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不断提升。

(三)打造常态化教师研讨展示平台

常态化教师研讨展示平台的打造对分享教师成长经验,共享教师发展智慧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县)层面,可搭建主题研讨会、教学研讨活动、研究成果展示会和区域课程博览会等展示平台,展现区域教育发展风貌,见证区域教师的成长。在学校层面,可通过学科组常态教研、课题研讨、“我的课程故事”、学校学术年会等形式,夯实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固化教师课程领导力研训成果,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在区(县)——校一体化发展方案的指引下,学校需结合区(县)展示平台整合相关资源,使学校研讨展示平台既呼应区(县)平台功能,又具有校本特色,真正为每一位教师展现个人风采,共享集体智慧搭建好平台,营造好氛围。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建设是关乎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综合改革工程。区域和学校只有帮助中小学教师突破职业生涯的困境,深度理解课程,学会解构、重构和统整课程,才能在提升师德师能的基础上,为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汉派中小学校长生存状态及专业发展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1JA121)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系《湖北教育》(综合资讯)“强师路径探索与实践”专栏文章,发表于《湖北教育》第七期。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