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变”的悄悄话

作者: 郑立平 发布时间: 2021-04-01 阅读:( 1183 )  

圣人摆平自己,凡夫摆平别人。凡与“我”相遇之问题,皆与“我”有关,既然“我”与这个问题出现在同样的境遇中,“我”一定是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重要因子;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一定需要“我”的参与。所以,要想使这个问题改变,一定也需要“我”自身的改变。“我”之改变,并非排斥其他因素也需要改变;但是,其他因素之改变再深,也不能替代“我”自身之改变。


而且,事实往往是,“我”不变,依然是老认识、老思维、老标准、老方法的话,则一切不变;而“我”变了,新眼光、新格局、新思想、新行动……,则发现,一切随之改变。故,上善若水,既川流不息,又三态周转,山不转“我”转,初心不舍,大海始成。


青年教师:有时候我很好了,就是需要去改变别人了,对别人有一份关心和爱。


我的回答:无所谓好与很好,每一个人要做得更有价值,活得更有尊严,就必须关注利他性。诸如生命力等高价值的东西,越分,越享。正所谓,给愈与人己愈多,己愈为人己愈有。


分享,说明我们有能力,有爱心。虽然分享可能会影响别人,却不能夹杂想改变别人的强制性思维,那样,反而是强迫自己。当然,我们分享,我们给予,都不应带太多的想得到回报的期望。我们怀着美好的期待去爱,去关心,去帮助,恰是因为我们的“富足”。但是,当我们有奢求回报,甚至去苛求回报时,岂不是又说明了我们内在的“空虚”与自卑?饱满的心怎可以乞求别人来填补和满足?固然,人都应有感恩,感恩的人才拥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幸福。但是,别人感恩与否,毕竟不取决于“给予者”自己。又想帮助别人,又想别人回报自己,这就是贪念,也属于自私。


青年教师:可是现实很现实,不是你做好自己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而且你做的越好,打击越大,最后越惨。


我的回答:我理解你,你可能是受了一些委屈,但是,遇到事情,我们还是不要带负面情绪。尽管我们做一些有益于别人有益于大家的事,不一定能得到认同和赞誉,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做坏事,也不能心灰意冷伤害自己。


如果我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能让我们保持着生命美好的色彩,即使别人不欣赏,或者有时遭受一些失落和打击,但是,也证明我们做的富有意义。


虽然有时候,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是却遭遇别人的误解、嫉妒、讽刺、诬陷或打击,我们的确很失落很委屈,甚至很追悔很痛心,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做的有问题,我们的付出没有价值。或许,更多是在于别人对这件事的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态度。


无论何时,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误,而去惩罚自己,伤害自己。好好思辨,别人说的对,我们接纳,尊重,改正,感激。别人说的不对,我们也不能让他收回去,尊重他说的权利,理解他个人背景下的情绪,接纳他的关注,但是,当做鞭策,当做激将,当做自己前行的动力。走远了,回望也是天际,一抹云,淡淡的美丽。


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更不要强迫自己用所谓关心、爱护、救助等各种方式改变别人。我们改变个习惯了的手势、口头禅等都很难,怎么能总想着要别人因你而改变。除非对方已经成为奴隶,彻底放弃了自己。否则,就是执念。因为,任何时候,决定着他自己的,是他,而不是你。在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的社会中,我们自己能改变的,始终是我们自己。用我之朝向美好的改变,引发周围环境的改变,引发如我一样的他人的改变。就如同这天空的星星,你亮了,他亮了,整个夜空就渐渐灿烂啦。


我想,我们要做的,不是和别人比高低,而是永远高看别人,也不低看自己,一生努力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虽然常说,百花争艳、争奇斗艳,可是,我们又分明都知道:花儿从不争,从不抢,你绽你的精彩,我开我的芬芳。对于大自然,它们更是如此。为而不争,生而弗居,美而不傲。静静地开,悄悄地去;开时全力以赴,去时不留惋惜。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