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视界- 新闻资讯

长村梯田

作者:沈明德 发布时间: 2020-07-07 阅读:( 2152 )  

长村是西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山村,因何得名,无人知道。长村不“长”,散落在山脚下,地形属于坡地和平地的过渡带,缓缓的,接近平整,很像是一个冲积扇,可是又没有一条像样的大河,每一条山沟似乎都不能够有此作为。一条名叫“石头沟”的小小山沟顺坡而下,最后竟在村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和一般水系完全不同,一般水系是不断汇聚而成江河,如同枝干密集的树冠与树干,这里的山沟,一出山区,就被平坦的土地瓜分进了植物根系状的灌溉沟渠,分配给了众多的田块,最终消失了主干。

5f04103ccc23d.jpg

长村的耕地基本属于水田,地势开阔,背靠高山,面向平坦的安宁河谷地,山水丰富,基本能够滋养这大片的土地。偶尔天干,也能够补栽成功,不会绝收。可以说,长村的田地都属梯田,只是随坡度而不断变缓,最终在跃下一个数十米高的陡坎之后,彻底变成了平地。而陡坎之下就不再是长村的地界了,那是当地人自豪地称为“河田”的广袤而丰饶的土地,享受大河安宁河的饱和灌溉,旱涝保收,条件优越。梯田被在“河田”居住的人们称为“山田”。陡坎自太和镇跨四个乡到河西镇才结束,长约30华里,将四川第二大平坝安宁河谷的西岸分成了两级,它是如何形成的至今是个谜,只是它太偏僻,至今无人探究和推断过,恐怕是某次地质运动的“杰作”吧。

在我看来,长村有四“绝”。一绝是山田与河田的分界线,——那道陡坎。突兀而起,陡然而收,犹如台阶。有的地方被山水切割出了一道道深堑,颇显神秘。另一绝当属梯田,天工人力使它完全可以成为教科书中“梯田”词条的样本!再一绝是那道没有大名的山河,那简直是一条风景带,极具开发价值,可惜已经被人为彻底破坏,她的美丽只能留在一些老人的印象里了。第四绝是石头沟,不知哪朝哪代,人们为它垒起了一道长约两公里,宽约五米,高约三至四米的单侧石埂,整齐牢固,气派壮观,有如城墙,其主要功能就是保卫长村免于夏季山水的冲击。这样大的工程不知古人是如何完成的。现在那道山沟还叫石头沟,可是石埂早没有了,连同沟谷中的许多石头都被村民们用现代机械拉去卖钱了。那道石埂算得上是人类文明遗迹,如今也只有留在长村老人们的记忆里了,将来不会再有人知道。

长村梯田最典型的一部分当属石头沟至山河间的沿山地带,与长村并排,地势略高于长村,坡度较大,层次特别分明。秋天收割之后田野变得了无生气,先是田埂被铲草,随后所有的田块又被牛耕为“土块田”,整片都显出白亮亮的土色,这时候的梯田犹如进入了冬眠,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只是偶尔有三三两两的打柴人和牧童赶着牛羊经过,似乎连驻足的价值都没有。整坝梯田都睡熟了,人们也懒得去惊扰了它。可是,一到春天,这片梯田立刻来了精神,田埂上的小草钻出土层,撑着嫩叶,开着小花,不久土块田被灌满了水,亮晃晃的,有的被平整为秧苗田,惊蛰过后撒上泡过的谷种,不久就变成了一块块的绿毯。田埂就像柔软的带子艺术地规整着形状绝不重复的一块块的梯田,自近而远,越来越窄,直至山河的深处,先是几十梯,十几梯,最后只有一两梯,远远望去自宽而窄,最后消失,幽深而渺远,视觉感受很好。“小满”前后,农民们一下都来到这远离村落的土地,大水牛趟着齐肚的泥水拉着耙子将泡软了的土块耙细,上面站着神气的驶牛匠,粗声大气地吆喝着;随后,是抓田的汉子挥着钉耙,将田地的边角处抓平整了,一些老年男子开始在秧苗地里扯秧,体力更好的青壮男工挑着秧把,均衡地抛进平整后的水田;妇女们排成了排,开始插秧,她们动作娴熟,食指和中指就像缝纫机的针头在水田里来回快速地起插。几天时间,整坡的梯田都披上了绿装,有了水的滋养,田埂上的植物更绿了,站在对面山坡上看去,就是一条条灵动无比的绿锦带,秧苗返青的时候,田和埂就融为了一个整体。每一场夏雨都会将秧田催绿一分,直到绿得发青,然后秧苗分蘖得茁壮起来,整个秧田密不透缝。山风吹来,便有绿浪滚滚,似有生命灵动。

5f0410543031e.jpg

一个夏天,整片梯田都安宁而静谧,人迹罕至,人们偶尔会去放放水,看看田埂的保水情况,勤快一些的主人会去薅薅秧,然后就放心地让秧苗自己去生长。整片梯田又睡着了,秧苗却在偷偷地成长,拔节,抽穗,扬花,一样也不耽误。

秋天来了,整片梯田一片金黄,安宁河谷在这个时候彻底进入了无风期,谷穗深勾着头,稻叶开始枯干,一个生命周期就要终结,整坝梯田的任务似乎又要结束,接下来就等着收割,梯田又完成了它们又一个年轮的奉献。

离开长村,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景致,总觉得长村梯田实实在在算得上一景。也听过许多传说,总觉得石头沟神奇且真实。许多人可能并不在意它们,甚至毫不心痛地加以破坏,而我却将它们印在了心里,并享受它们的时时慰藉,也时时为之心痛。相信再过许多年,长村人都不知道这些美好与遗憾了,山河没有了,石头沟也没有了,其它两景还能存在多久?不得而知。写下这篇文字,也真的只能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2010年9月28日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