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砺青中学 倪史标
倪史标 中共党员,广东省特级教师,高中思想政治高级教师,韩山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汕头市名教师,汕头市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工程”高中文科名师培养对象,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家乡的感恩与眷恋,最终选择了在远离县城数十公里的乡村小镇执起教鞭。
乡村的寂静,使得教书、读书、写文章、进修学习成了生活中经常的事儿。
恰好碰上了一个好时代。
2014年底,凭着试试看的想法申报省百千万高中文科名教师培养对象项目遴选,是侥幸还是上天的眷顾,我最终成为了25人中的一员。
启动仪式那天,我感到无比的亢奋,同伴、导师每位都是省内有影响力的,与他们对比,差距之大、压力之大,我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呆到结业。
在导师的指点下,我把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进行盘点,把一直以来的教学进行提炼,探索教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观点点评时事热点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政治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体为:“三讲清”——讲清知识点、讲清联系、讲清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三着眼”——着眼基础、着眼当堂消化、着眼学科素养的培育;“三改变”——改变夸夸其谈、罗列知识为突出重点,把握规律,改变一讲到底为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改变机械的教法为生动丰富、新颖多样的教学艺术。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适性扬才,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在认知与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赴台的交流学习,值得回忆的一幕一幕。除了在台学习交流写日志、写考察报告、写总结、写论文,大多数学员还要完成单位的一些重的工作,确实累,但感觉同伴们是快乐的,谁都没有抱怨过。
台湾之行,我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是情怀,是信仰,是热爱。台湾教育之行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做教师原来是如此的美好。台中卫道中学的林美贞在学校服务了四十多年,激情如初,与我们同台切磋。在台,我感受到教育之美是适性扬才,鱼是不能与鸟比飞翔的,每个鲜活的学生个体,都有独特的一面,这深深的改变了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台的交流,我记下了数万字的日记,让我感受到,赢家正是做自己成长的事,要成为独特的赢家,必需做自己喜欢的事,赢家不是单数,而是赢家们,赢家不是非得抢第一,而是成为唯一,成为真正的自己,让世界因你而更好。
赴美交流学习,我深深感受到的是——教育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美国有许多学校学习了东方智慧,有许多中国元素。让我惊叹不已的是美国对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是处处渗透但一点都不生硬,而是潜移默化。教育是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使得教师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立足点。美国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当大,大多数是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信仰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香港的教育之旅,总觉得现时的中小学校还有历史留下的印记,大多数学校办学主体还是宗教团体,并且把宗教作为重要的课程,那么,如何引导宗教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并为学生所用,是当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身份认同教育的缺失,公民教育的不到位,是引发香港当前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何时才能补上爱国爱港这一课程,何时让中国史、香港史成为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显得很迫切。在活力四射的国际都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正确地理解自由、民主、法制、人权等等,需要的不仅仅是香港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更为重要的是责任与担当。
省百每次的送教下乡,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每一位同伴都是怀着对教育的敬仰,风里来,雨里去,把这件事当作责任。作为优秀教师更应该是引领、示范,让更多的教师充满激情投身于教育,这应该是教师的自觉行为。2018年6月,李细娟、高春梅、揭振东从粤东往粤西一路送教,也来到我所在的单位——汕头市潮南区砺青中学,这使我深受鼓舞。2019年1月,赴美省百学员也来到汕头市潮南区砺青中学开办成果交流会,把最好的带到最需要的地方。期间,左璜博士应邀为当地教师开讲座,这深深鼓舞也激励了我这名乡村教师。
每次的外出培训学习,都有新的收获,每次的送教下乡都有不同的体悟,每次的交流都有思想的交融与碰撞,就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中收获了智慧,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对教育新的认知。
自参加了省百千万高中文科名教师培养对象项目以来,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带领青年教师一起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领域涉及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学科教育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8年4月被遴选为新一轮省名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把引领示范落到实处。
自工作室开展以来,我把学员的培养与学校科组成员的培养融合在一起,也带领区域内的学员一起学习、研修,共同成长。带领学员下乡送教累计近40人次,工作室成员参与区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累计达15次,学员参与市模拟考试命题工作,参与编写教辅资料,还带领学员参加省、市科研项目,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较为优秀的学员有郑勇义,他在2018年评为高级教师并获潮汕星河辉勇师表奖,主持市重点课题已结题;毕业刚满三年的庄晓婷参加区、市“优课”活动获奖,参加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三等奖;杨薇、陈秋贤承担区性公开课获得好评。涌现了张泽锐、邱经祥、肖丹升等一批教学教研积极份子,工作室及科组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同行的好评。
科组在探索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与技巧以及学科兴趣小组的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项目,了解相关文章,撰写研究心得,体验真实情境,重新总结提炼,让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中践行其学科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这一届高三的学生在市模拟考试中的平均分获该区公立学校第二名(全区15所公办高完中),受到同行的好评。
工作室与薄弱学校签订帮扶协议,定期对田心中学、司马浦中学、仙城中学、峡晖中学、成田高级中学等学校通过讲座、听评课、同课异构、学术沙龙等形式开展帮扶,效果良好。
总之,这几年省百项目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师生情,同窗情,收获了对教育事业的新认知,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谨记:往后,不仅要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更优秀些,更重要的是引领一批批青年教师走向成熟,不断成长,不断挑战自己,也甘当师生健康成长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