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年度“优秀成果”案例- 第二届博览会 - 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优秀成果案例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精准施策助推工作室健康发展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0-01-06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李玉芹

李玉芹,首届河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模范教师  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高中政治学科名师,河北省“三三三” 第三层次人才,《考试报》、《中学学习报》特约撰稿人。

“名师工作室”的建立,旨在开发名师资源,发挥名师的标杆作用、辐射效应、指导价值,抵抗教师倦怠化、平庸化,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带动更多的教师得到更快的发展。“名师工作室”想要发挥名师聚合优势,持续彰显示范效应,就要进行一番理性思考和“顶层设计”。在我看来,“名师工作室”要健康运行,除了校方、官方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政策扶持,还需要工作室内部形成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一、队伍建设明方向

名师工作室应该要培养优秀教师队伍,打造出一支真正的民师、鸣师和明师。为长远的教育事业服务,成为培养未来名师的摇篮。

民师:老百姓身边的接地气的老师,真正战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既能站讲台又能做研究的陪在学生身旁的人民教师。

鸣师:名师工作室要培养有思想见地,敢于发声、争论、争鸣的老师,善于把研究成果整理推广的老师,积极对外做好宣传和辐射的老师。

明师:名师工作室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长远眼光、立足于终身发展,跟上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明日之师。

二、刚柔并济促管理

(一)刚性管理:刚性的工作室管理体制是工作运转的有力保障。

1、制度激励 
科学而富有人文气息的制度是成员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建立经费保障制度,保证经费投入;建立奖励机制,选派发展较快的成员外出学习;建立培训制度,立足实际,每学期通过各种形式对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每学期请专家对成员进行指导;建立学习制度,每天坚持1小时的自学,每周看一本教育杂志,每月去一次图书馆或参加网络教研,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书籍;建立成果展示制度,每学期末,坊员根据自己的特长或特色,展示自己的成果。  

2. 档案激励 

档案是一面镜子。档案记载成长轨迹,以此激励成员成长。我们通过建立成员专业成长记录档案袋激励其成长,收集坊员的学习成就――进步表现、专业成果、评价结果及其他记录和资料。具体内容包括:师德考核记录,教育教学考核评价记录,学生评价记录,家长及教师评价记录,与专业发展有关的荣誉证复印件(包括关工委的奖励),发表的教研文章和课题研究立项与获奖证书的复印件,成员专业学习、培训作业及考试考核记录,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与总结等。 
(二)柔性管理:构建与工作室定位匹配的柔性发展机制将会成为共同体持久增值的动力。

1. 突出一个“让”字

名师引领这样一支精英队伍不仅要以专业水平服众,更要以德服人,处处礼“让”,教师们才有时机去刻意思考,质疑没有问题的问题,积极回应情境,实现专长可持续的螺旋发展。

首先“让”不同的声音发出。在每一学期的工作室计划或某项教研活动的策划拟定时,一定要充分征求成员的意见。  其次“让”不同的智慧碰撞。“让”创设了良方妙策得以实施的途径。 成员都各怀绝技:有的是上课能手,有的是命题达人,有的是专业泰斗……每位骨干成员对学科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深度,“让”不同的智慧碰撞起来往往能收到出乎所料的奇效。

再次“让”不同的理念共存。新课程推行下,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在实践与检验中。HPS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模式、任务驱动模式、学讲稿模式、思维导图和翻转课堂等都成为课改的热门词汇。教无定法,教研的理念也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一个名师工作室要“让”不同的理念和谐共存。

2.强化一个“导”字

“导”是名师“传、帮、带”的重要途径,研训一体活动中“导”的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导”出全员的积极性。需要工作室主持人一定要主动作为,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与时俱进,专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应注意凝练自己的教学主张,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也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德艺双馨,用专业引领,用人格吸引,带领其他教师一起前行!

其次“导”出合作的小分队。课改的阵地是课堂,名师工作室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有必要对成员进行分组。研训活动若能“导”出合作高效的小分队,必能事半功倍。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的流程是:分小组申报活动→工作室骨干团队审核→各小组长筹备活动→骨干团队活动前视导→活动过程中临床视导和同侪视导→活动总结反思。在这一系列环节中,小分队的成员们必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小组承办一次研训活动,就能磨练团队协调能力,提升其团队凝聚力和研究力。在合作中,成员可观察到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业务专长,找到个体的提升点或发现个人亟需夯实的业务技能。

再次“导”出研训的实效性。研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贯彻新课程理念,解决课堂教学的共性问题,推广行之有效的课堂模式。名师作为研修活动的引领者,在视导工作时不是简单地对课堂进行定性评价,而是要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首先,让被视导的个体明确研训的目标,保证活动不背离初衷;其次,注重真实课堂的生成,提高课堂模式的可复制性;最后,形成实施课堂的可操作流程,让研训活动生成实用的策略。

3.做好一个暖字

工作活动外的细节也会影响到工作室的管理,名师与成员多一份工作之外的“暖”, 就可以多一份管理的得心应手。

首先暖在见面的点头微笑。在业务外的活动与团队教师碰面,主动点头微笑送去一份暖意。名师要摒弃传统的“家长作风”,与教师群体建立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微笑背后,将名师跨越边界的能动性、对话性、互动性等品质示范给工作室成员。

其次“暖”在简单的互动点赞。工作室成员来自省的不同地区,除了研训活动之外工作室教师之间会面的机会很少。工作室组建学科QQ群、微信群,缩短了时空差距,让简单的互动点赞成为暖流。彼此争先“吐槽”近期所遇到的教学疑难,或转发新的教研成果和教研动态,或给专业发展取得成绩的个人点赞等,让教师群体在互动交流中找到学科专业团队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再次“暖”在闲聊的关注疏导。如:关注教师个体突发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及时送去关怀。在闲聊时,注重青年教师的心理疏导,让其适应深圳高房价、快节奏的生活步调。工作时间外“暖”在于沟通与关注;“暖”是一种正能量,给更多立志于成为名师的教师们信心;“暖”也要成为工作室管理的一种好习惯,切实为管理的高效性升温增能。

三、搭建舞台共成长

1.学习平台 
  学习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习是助推坊员专业成长的发动机。切实增强坊员的学习意识,倡导多渠道学习――向书本、网络、同事、学生、家长、名师、专家学习,以此拓宽知识与视野,提升理论与素养,积攒经验与人脉,沉淀文脉与底蕴 。 
2.交流平台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成员的交流不仅是学术的交流,更是思想的交流,在交流中生发智慧,在碰撞中诱发思维火花。除开展坊员面对面学术交流外,利用QQ、UC等实时方式,随时把自己教学中的困惑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布到区域网站的教学动态栏目上或QQ群中,供在线的老师进行实时的研讨和交流;对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采用学科教研网页、BBS论坛或学术沙龙交流; 面对一些疑难的教育教学问题时,仅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开展专家引领下的交流对话――通过QQ留言、视频会议、现场解答等方式。 

3.实践平台 
成长在实践中,实践铸就成就。我们以教研共同体为实施平台,以课题为轴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一课多上、一课多磨等为形式,坚持“教研科研一体化”的研修模式,广泛开展“实践+理论”与“理论+实践”研修活动,提升成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既有名师引领课堂教学研讨,被送教学校推荐1~2堂练兵课或展示课,成员老师示范、引领,通过对比教学研讨,触动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也有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研讨,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由成员与名师同上;以问题为目标研究课堂,成员与名师共同研讨;以问题为价值升华经验,成员与名师共同提炼、总结经验,形成成果;还有赛课堂活动,诸如课堂常规比武、课堂展示、教学能手评比、命题比赛等。

四、实效适度展效能

1、实效:制订切实可行、有序有效的活动计划,定主题、定内容、定方法,并抓好践行和落实。共同认可的研究课题使工作室成员联成一体。工作室不仅要有职能上的分工,也就是说,为了维持工作室的良好运转,应做到各司其职; 还要有课题上的分工,也就是说,一个总课题下面,可以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或子项目,大家各领任务,分头推进。这个任务应当与成员的“个人愿景”相匹配。形成“课题组长——项目组长——项目成员”分层的研究团队,按照“整——分——合”的动作模式开展研究。项目的求解过程,就是成员自我研究、发展、提升、完善的过程,也是工作室自身建设的过程。通过合理分工,大家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自主的空间,容易激发全新的创意和美妙的灵感。再通过有效的合作,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总之,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是帮助每一位成员规划好一条行之有效的成长路径,以破除名师工作室“空壳”“空转”“空谈”的现象。

2、适度:过犹不及,适可而止,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基本原则,要特别注意进行“度”的把握,引领与自主、个性与共性、模仿与创新、统一与自由都要把握一个“度”。若活动任务安排太少则形同虚设,使人不知所为; 但若活动任务安排太多又“劳民伤财”,令人疲于奔命。教师的日常工作十分繁忙琐碎,如果不能合理地设置任务,花样层出不穷,则只能是蜻蜒点水,浮光掠影,忙中添乱,不会有实质性的成长,反而徒生浮躁的习气。因此,主持人要特别讲究管理艺术,给每个成员以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充分体现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性、协作性、实践性、学术性和主动性。工作室的核心问题不在于做几次有形的活动,而在于内在动机的激发和主体意识的唤醒。工作室主持人、团队成员及其参与者的真情投入、全神贯注,会形成一种场效应,让大家自然而然沉浸在工作的幸福之中,从而减少外在环境对教师的不良影响,让教师充分体验那种超越日常现实生活、发自内心的积极、快乐和主动,体验教育者的获得感、幸福感。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