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年度“优秀成果”案例- 第二届博览会 - 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优秀成果案例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地理要素关联图的绘制与应用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董艳云 发布日期:2020-01-06


——董艳云地理名师工作室主题研究

 

董艳云  赤峰市教学能手,赤峰市学科带头人;赤峰市红山区优秀领衔名师;多次承担赤峰市地理中考命题工作;赤峰市首届地理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赤峰学院教育类行业客座教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2016年10月在红山区教研与培训中心召开了红山区地理名师工作室成员见面会暨第一次工作室方案修订会,会上主要研讨、商议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基本实施步骤与方法,人员分工情况等,初步确定了工作室研究课题《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该课题已确立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为了更好地掌握区域重点,把繁杂的知识简化成网络,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工作室研究决定,将《地理要素要素关联图的绘制与应用》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课题研究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2016年12月-2017年1月

完成工作室课题申报工作,再次修定确认课题研究方案。

2、2017年3月-7月

确定了七年级区域地理重点研究课例为《亚洲》、《欧洲西部》、《美国》(有教学设计、课件、上课照片等)。工作室成员以课例研究、交流和汇报的形式开启了关于区域地理要素关联的教学研究。

3、2017年9月-2018年1月

此阶段名师工作室开展了面向全体红山区地理教师的中国地理概况培训、微课培训、气候专题培训、区域学习方法交流,并进一步开展研讨课,同课异构活动,探索构建要素关联的普适性方法,初步确定绘制地理要素关联图的五个步骤。同时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改变教学手段,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开展微课的学习与使用。

4、2018年3月-6月

以《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台湾》等区域为研究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并总结出复习课五环节(有教学设计、课件、上课照片、录像等),通过示范课系列活动,构建八年级教材知识点的要素关联图,找出中心要素,揭示区域典型特征,形成构建要素关联图的一般方法,并在整个红山区推广要素关联图的教学方法。

5、2018年9月-2019年4月

   通过开展世界地理概况学习、气候专题培训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推广普及地理要素关联图绘制与应用,在此基础上,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结合研究的课题,围绕着“地理要素关联图”的主题研究进行了“名师大讲堂” 活动(有文字稿、课件、录像资料),在整个红山区的范围内进行讲座、示范、引领。

6、 2019年1月--7月

对前期所研究的课题成果及要素关联图绘制的方法及步骤进行提炼,总结提升,进一步推广。以八年级为中心,确定关键地理要素,揭示区域典型特征,绘制地理要素关联图,收集整理学生作品(有照片,纸质稿等)。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整理和完善材料,并进一步反思,提出后续的研究方向,完成结题报告。

区域地理是重点也是难点,知识点繁、杂,只要是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传统的八股式教学,“教师苦心讲授,学生昏昏欲睡”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失去了对区域地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在找到问题的症结以后我们确定了以下的研究思路:

1、 一个地区,尽管地理事物和现象浩繁复杂,但总有最具代表性和起关键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共同特征,抓住这一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就能使教学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优化教学过程。 

2、 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的特征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的,故而首先从这里入手,按照各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质(即其他特征是由此而引发)的和最具特色(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

3、  明确了区域的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后,就要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找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经济地理各生产部门间以及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个相关的知识系列。学生在分组进行知识联系构建后,把各要素联系用线串起来,体现各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由此构建出一个地区的要素关联图。

也就是我们总结的构建要素关联图的三个步骤:抓特征、析原因、看影响。

同时关于复习课,我们又提出了《1+X》的教学设计。即在典型区域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区域,研究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并总结出复习课五环节。我们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复习课,教师依据学情及对教材的理解,自主设计复习内容,大胆进行教材整合,注重知识前后联系,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区域特征,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将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进行关联,既节省了复习时间,又便于学生识记和综合运用,培养了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了复习效率,并初步确定了复习课的五个教学环节:即:

1、出示明确的复习目标。

2、依据详细目标自主复习。

3、师生归纳梳理知识。

4、构建要素关联——绘制要素关联图。

5、练习、检测、反馈。

通过示范课引领、专题培训、同课异构、能力大赛课、复习课专题研究、名师大讲堂等一系列活动研究,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使学生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地理各要素联系的构建教学贯穿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建立点线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利用图表的技能和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等罗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2、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3、 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区域地理知识的系统、简化,板书的条理、精炼,使学生理解得快,记忆得牢,同时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而知识容量和深度却大大增加,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不仅仅是提高了记忆的效率,更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4、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之内涵,找出诸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科学精致的板书。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促进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5、 以期末考试评价为导向,促进“地理要素关联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进而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科素养的提高。

就像老师们所说的,经过两年多的要素关联图的学习绘制,我们惊喜地发现了课堂的变化和学生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更加主动。复习课的课堂不再是沉闷、枯燥,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课堂更加生动充满活力。通过一组组对比图片,我们看到了课堂是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课堂 ,教师从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转变,学生从被动向主动,从学会到会学,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也发现存在的问题,如:

1、部分教师难以把握要素关联图的绘制要领,具体表现在:

抓不住区域典型特征;要素关联没有条理;缺乏绘制方法的指导;要素关联图过于庞大,不利于操作。

2、有的老师认为地理要素关联图的绘制,需要大量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因而在应用时不积极。

3、要素关联图要绘、讲、评、比、改相结合充分运用。

一切的研究,都需要坚持,一开始就满怀希望和信任,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坚信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后的美好,都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地理要素关联图的魅力,把它坚持下去。

在路上,我们一直前行!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