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年度“优秀成果”案例- 第二届博览会 - 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优秀成果案例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1+N”多线联动,打造“够得着”的名师工作室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 侯锡凤 发布日期:2020-01-06


 

延边州初中历史侯锡凤名师工作室  侯锡凤

 

侯锡凤  简介: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吉林省初中历史教学精英、东北三省历史学科带头人,延边州名师,延边州研培工作先进工作者,延边州初中历史侯锡凤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讲授省、州、市各级公开课30余节,专题讲座20余场,多次参加各种竞赛评比并获奖。

     延边州初中历史侯锡凤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12月份,现有成员8人,分别来自于延边州各县市,工作室的宗旨为根植课堂、示范引领、教研并进、服务学生;工作室的定位是“做‘够得着’的名师工作室”,即标题中的“1”,为什么要将工作室做这样的定位呢?提到名师、名师工作室很多老师都觉得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从而也就失去了追求的欲望,为了让名师能够成为每一个历史教师的发展目标、追求的希望,我们将延边州初中历史侯锡凤名师工作室定位为“做‘够得着’的名师工作室”,努力实现用高端理念引领、做最踏实的工作,为培养更多的名师而努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工作室创建、课题研究、工作室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虽付出了许多艰辛,但也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成果。

一、精挑细选,确保成员结构成梯队性建设

为了让名师工作室对更多的老师产生吸引力,我们在工作室成员的组成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工作室导师董迪教授的指导下,在各县市教研员的帮助下,经过层层选拔,严格筛选,我们最终确定了八位教师做为工作室成员,她们来自全州各县市,她们当中有省教学精英、有省教学新秀、有州骨干教师,还有市优秀青年教师,这种组成构成了成员的梯队性建设,保证了工作室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从工作目标上看,我们将帮助优秀骨干教师突破瓶颈,坚定教育信念,向名师再出发,同时帮助优秀青年教师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争取早日成为优秀骨干教师。

二、慎选研究课题,为一线教学服务

在由普通教师向骨干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发展的道路上,开展教育科研是必不可少的,但对课题的研究往往陷入误区,为研究而研究,为论文而研究,往往课题研究与一线教学呈现脱节现象,导致许多老师一方面忙于教学,一方面疲于课题研究,最后结果是哪方面也做不好,为了让老师们在忙于教学同时自觉进行课题研究,我们慎重的选定了贴近教学、并且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为一线教学服务的主题,即《初中历史课堂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三、创建网络名师工作室,让更多老师“够得着”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名额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学习研究,让工作室的学习氛围、研究成果影响、辐射到更多的老师,让更多的老师“够得着”工作室,我们利用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立了“延边州初中历史网络名师工作室”,目前已吸纳各县市105名优秀历史教师,在网络工作室中大家上传优质文章,分享教学资源,利用名师课堂观摩各位名师的优秀课例,并在网上评课版块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话题研讨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创建话题、发表观点的空间,网络名师工作室已成为所有成员学习、研讨、交流、共进的平台。

四、N种途径,多线联动,有效开展课题研究

名师工作室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就是通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炼出值得推广的理论成果。为了将本工作室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地,而不是几个人闭门造车,我们拓展N种途径,多线联动,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

1.深入学习,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之所以这样说,因为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思考问题是从本体论角度,全面、系统、辩证地思考,而不是从事物的现象,片面、个别、教条地思考,理论上的成熟意味着想得深、想得透,行动起来就实际、自如、果敢,成功率就高,为了让我们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是成熟的有效研究,工作室组织开展了相关理论学习,学习分自学和共研两部分,自学由成员自己选定与主题相关的理论书籍或刊物、文章;共研是我们工作室成员共同学习研究几部理论书籍,如祝曙光、黄阿明共著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郑林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及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的专题报告《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历史教学》。

无论是自学还是共研我们都制定了规范学习的要求,自学要求定期在网络工作室分享读书笔记或读书摘记或圈画标注的书页;共研我们有固定的共研讨论时间,我们把这段时间起名为“共研时光”,大家通过微信群这个最普通的交流平台,对共研书籍中某一话题展开讨论,或文字或语音,每次“共研时光”的时间都远远超过规定的时间,总是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大家都期待下一个“共研时光”的到来。共研内容除了书籍和文章,我们还共同观看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视频课程,通过线上学习、线下思考的方式,加深对新理论的理解。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和共研,工作室成员更新了教育理念,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外出学习,增长了成员见识,不到一年时间里我们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全国名师发展论坛及省、州举行的各类学习10余次。

2.立足课堂,开展实践研究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同样“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从2016年开始,我州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已开展多次,教师们对什么是核心素养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却鲜少有人思考如何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于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必竟只有学生掌握了学科核心素养,才算是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因此,我们工作室结合我州的实际情况,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学一学、研一研、做一做”,立足常规课堂的每一节课,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各环节认真思考,躬行实践,力争提炼出值得推广的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路和方法。

3.化整为零,让课题研究“落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除了召开全州的大型教研活动外,我们还化整为零,充分发挥各县市、各大学区、各教研组的教研力量,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探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敦化一中历史教研组的“初步探讨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教研活动、敦化各大学区历史学科的“让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教研活动、延吉五中的“青年教师活力课堂教学比赛”、珲春市的“初中历史乡村教师工作坊集中研训活动”、汪清大兴沟学校的“核心素养解读暨诵读大会”等等,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零散”的教研活动因为参加人数相对少一点,因为没有了大型教研活动形式上的约束,老师们参与的热情更高,讨论的更热烈,研究的也更深入,大家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思考,充分发表对问题的质疑,课题研究在零散的教研活动中更加“落地”,也更触动参加教研活动的每一位教师,使大家充分感受到自己也可以参与到名师工作室的课题研究中,让名师工作室、让课题研究不再遥远、不再神秘。

4.发挥互联网作用,开展线上课题研究

由于我们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于各县市,每个人的日常工作都很忙碌,一学期召开大型教研活动聚在一起的机会是有限的,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拓展了线上研究这一途径,我们利用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网上评课功能,将研讨课与研讨内容发布在网络教研室中,用网上评课版块针对课例围绕主题展开研讨,同时我们还利用网络工作室中教研活动版块,开展相关教研活动,网上研讨吸引了网络工作室的其他成员参与到研讨活动中,使课题研究不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研讨范围也更广泛。

5.以工具表为依托,让课题研究更明确

在一次次教研活动中,无论是工作室成员还是普通教师都毫无保留的分享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用学习工具表将这些想法、智慧记录下来,成为归纳梳理研修成果的重要资源。如在听课时,我们设计了围绕主题的课堂观察表,课堂观察表的核心问题是“本节课落实了哪几方面核心素养?分别在哪些环节有所体现?授课教师采用哪些方法落实核心素养的?”,问题紧扣研究主题、表述简单直白,让教师们更容易操作,让评课更有针对性,方向性更明确,让问题研究更加清晰。再如,我们在开展专题讲座时,为了增加讲座的实效性,我们设计了理论成果笔记,帮助听讲者提炼讲座精华,记录在听讲过程中随时闪现的想法,保留了大量的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工具表上都承载着书写者对课堂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它是我们归纳梳理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资源。

6.拓展命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教学质量提升结合起来

当前课题研究存在一个严重问题是研究与教学质量脱节,很多研究都扛着素质教育的大旗,无关教学质量的高低,但现实情况是无论学校还是教师我们都无法回避教学质量问题,尤其是关于学科核心素养问题,无论高考还是中考考试相关要求中都提到试题中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工作室将课题研究与教学质量提高结合起来,组织成员们开展命题研究,目前,我们为全州统考、各县市、各校期末考试命题5套。

五、开展送教送培下乡活动,与各基层学校面对面交流

为进一步促进我州历史学科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我们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资源,发挥我们工作室优秀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高我州农村历史教师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农村历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建立历史名师工作室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延边州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组织主持人侯锡凤、骨干成员尹婷婷等人赴安图县万宝中学、敦化市江南乡学校送教送培,我们根据送教学生实际情况及学校教学条件进行课堂教学,并通过现场观摩、当堂点评、专题讲座等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以点带面,同样的学生,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就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送教送培给一线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交流促进的机会,达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通过送培送教活动,我们把工作室最新研究成果送到基层老师身边,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及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也让基层教师们感受到了名师工作室就在身边。

另外,在全州或各县市举办的其他教研活动中,我们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也承担了主要的上课、评课、讲座等相关任务,如2019年延边州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研讨会上,工作室成员宫玉秀老师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复习课,工作室主持人侯锡凤围绕中考复习对本课做详细点评,陈新华老师和王海燕老师分别以《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和《初中历史学科中考复习建议》为题做了中考复习策略的专题讲座。再如在延吉市中学历史学科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中陈新华老师、李福花老师分别做课《探寻新航路》、《三国鼎立》;在珲春市各类教研活动中,工作室的张怡平老师展示公开课7节,在这些教研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们与各基层老师面对交流,展示自己风采的同时,也辐射带动了一批教师的发展进步。

一次次活动记录着我们工作室成长道路上的行动足迹,我相信,这必将成为我们工作室教师们幸福教学生活的美好记忆,我们期待着我们能发挥更多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教师能从我们的讲座和课堂展示中把握教育教学的本真。

六、开展扎实有效教研,提炼研磨模式

无论是送教送培活动,还是各学区、各教研区的教研活动,只要开展活动我们都本着一个原则,那就是扎实有效。为了做到扎实有效,我们将工作室的课题研究与各基层学校的校本研修相结合,提炼出简单易操作用有实效的研课磨课模式,即“两备两研两讲一反思”,具体阐述为一备:讲课教师课前独立备课(写出教学设计初稿) 二备:教研组课前集体备课(讲课教师说课,组内其他成员研讨,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讲:讲课教师第一次讲课(组内成员以第一次课堂观察表为依据进行观课) 一研:第一次讲课后集体研讨(组内成员针对课堂教学开展讨论,分析讲课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恰当与否) 二讲:讲课教师第二次讲课(组内成员以第二次课堂观察表为依据进行观课) 二研:第二次讲课后集体研讨(讲课教师阐述自己两次授课过程中的变化,组内成员围绕主题分析讲课教师的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一反思:讲课老师结合自己的授课情况和组内成果的意见,进行反思,形成教学设计修改稿。通过实践操作,这套研磨模式普遍被工作室成员及基层学校接受,对解决问题也比较有效。

七、辛勤耕耘,蓓蕾初绽

工作室成立以来不仅展开了大量的听课、评课、交流学习活动,成员还积极投身到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工作室的各位成员初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课题及论文

工作室课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李福花  主持课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回首工作室成立以来的点点滴滴,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以敬业、爱学、善思互相影响着、互相鼓励着,过去,我们贴着地面行走,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务实,未来,我们有一个梦想,把我们的草根研究做细、做精,让它服务课堂、惠及学生、发展教师,让我们的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够得着”的名师工作室,让我们延边州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能以名师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努力向前!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