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视界- 新闻资讯

短篇小说《望夫石》

作者:沈明德 发布时间: 2019-11-07 阅读:( 8035 )  

作者:沈明德

沈明德,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全国科技教育先进校长,国培计划校长办特聘教师,四川省中小学德育先进个人。

5dc4eb9fb4099.jpg

那年暑假,小山村来了一位城里姑娘。美丽的她,一时成了轰动性新闻和悦目的风景。

白净,秀气,斯文,构成了她的基本美丽;大方得体的穿着,和那副不失时髦的眼镜,成了她美丽的加分;而温婉的城里话以及和善的表情,又时时推高着她的美丽。

村里人不论男女和老少,都及时来目睹了这份美丽,并进行了意见性的分享。

有关她的信息,也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不断丰富着,完善着。

关于她的情况,关于她的话题,在村子里长久地新鲜着,弥漫着。

她是一个地道的城里姑娘,刚毕业于地区师范学校。

从她到来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一名村小教师,和村小一道属于了这个小山村,和附近几个散落着的更小村子。

她的到来,使偏僻简陋不见经传的村小终于拥有了第一位公办教师。

她的到来,是因为村外一处更小村落的一个小伙子,他们是地区高中的同学。而这所村小曾是他的母校。

高一的时候,一天放学路上,她被几个“二流子”欺负,小伙子仗义保护了她;而他自己却身中数刀,倒在了血泊中。路人将他送往医院,他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几处疤痕。

她和父母几年前来过这里,专程来向小伙子的家长表示感激与感谢。

那天,小伙子的父母淳朴憨厚得让她和她的父母感动得心灵发生了强烈的震颤。

高中毕业,成绩优异的小伙子因为那几处伤疤,没能参军,走不出山村。

她待业一年后,遇到大学中专恢复招生考试,上了地区师范。

毕业的时候,她放弃了留在城里学校的选项,继而又谢绝了留在公社中心校的挽留,执意来到了这里。

她的到来,他事先不知。

她毅然决然的选择动因,围观的村里人更无从知晓。

直到她笑吟吟地站在了他的家门口,村里人才顿悟出了两句答案:好人报恩,好人好报!

村里人的答案当即遭到了全盘否定。她说,不是报恩;他说,不能接受报恩。

接下来的日子,她认真履职教师本分,他平静地耕作于田间。过从不密。

村里人开始了经久的叹息,叹息声如山涧泠泠的小溪,缓缓流淌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夜深人静。

每个晴天的黄昏,她总要到校外路边的一尊高大如房屋的巨石上坐一坐。西边的山峦后,一轮红日正在渐渐隐没形迹。夕阳的余辉里,她如同一尊雕像。

有人说她,爱看夕阳,总看不够。

有人说她,黄昏游子,不免思家。

一位老者却说,姑娘是在望一个人啦,总也没望见!

老人自顾自地背起了《诗经·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也不知是否贴切。

旁人不解其意,但却从老人的语气表情里分明感受到了隐隐的悲凉。

姑娘不时托孩子们给他带去了一些书籍与习题,他总是托孩子们给她捎回了一些瓜菜。礼尚往来。

她的心灵一定如同那纯美的笑颜,安静而美好,感动着村里人,又升华成了更内涵丰富的美丽。她的美丽愈加耐看。

小伙子的固执被解读成了义气,解读成了本分,解读成了过分的自尊,也被解读者表达成了一致的摇头与叹息。

一则感人的的爱情故事,似乎就要变成了一桩遗憾。

直到一年后的一天,姑娘给小伙子写了一张字条:“磨刀已一载,何不试锋芒?”

小伙子回条:“钝刀多锈迹,大用恐匆忙。”

姑娘回条:“无妨!”

数月后,小伙子接到了地区农专的录取通知书,这是他的降格以求。姑娘知道他的心意。

接下来的日子,姑娘仍在晴天的黄昏登上那尊巨石,依然静坐;只是不再面向西边的山峦与夕阳,而是眺望东边暮色里的平畴。平畴上有一条端直的马路,马路连接着其他的马路,马路的尽头通向一座城市。

终于,书信自疏而密,她的眺望结果多为传书的抵达。

一年后,她离开了。一纸录取通知书,接她去了地区师专。

他们的凝望与牵挂,不知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

村里人时常想起她,念起她。想念时就回想起她静坐于巨石的凝望,想起两个年轻人感人而含蓄深沉的故事。

这故事,留在了村里人的记忆档案里,以口语流传的方式为其保鲜,并不断增色。

那尊巨石,成为了村里一处有名的景观。

景观的名字,是那位吟诗老人的庄重创作:“望夫石!”

于2019年10月25日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