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富强路小学 展丽
摘要:小学生德育教育,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贯穿在对学生日常的常规管理中去。同时还要利用平时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决不能对学生进行单一的口头说教,更不能给学生生硬地灌输。
关键词:习惯养成 课堂 课程体系 德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以德育工作为首,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养成教育为主旋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抓住特色,时时、事事、处处渗透德育,积极构建“把学校办成培养学生全面成长的校园,行为习惯养成的乐园,陶冶学生情趣的花园”的德育课程体系,求“实”重“质”,以开展活动求实效。
一 、强化教育理念创新,提高德育工作意识
1、明确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德育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以育人为根本,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心理疏导为突破,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紧密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2、突出工作重点,实现德育管理规范化。强调每个教师都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师德教育;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对学生遵纪守法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艰苦朴素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德育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二 、在学校教育中突出德育的重中之重。
加强德育,当前着重要有五爱意识和法制意识。科教兴国,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正确引导和道德行为的养成训练。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上好思想品德课,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学习,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孩子们在校不仅学到知识,还学到做人的道理。要对学生进行人才观和成才观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人才?人才=知识+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既有知识,又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人才。
三、 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德育的重中之重
德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五育之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德育工作,要研究分析德育的对象,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首先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性格。其次要立足于做人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爱自己,尊重他人,树立尊重友善,团结合作的健康氛围,培养小学生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学生进行成才观的教育,使他们懂得:成才=智商+情商。情商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谐的人际关系,事实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商的人,无论是在学业还是未来的人生事业上都容易获得成功。
四、发挥课堂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各种思想教育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多年来,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1、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国庆”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明确过好国庆节的重大意义。举办了演唱、演讲、朗诵等活动,教育学生树立了爱国主义的信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蕴含的大量道德教育的好素材,把思想道德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的品性。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高段年级开展拔河、三人四足、跳长绳等比赛。在低段年级开展50米跑、两人三足等比赛,进一步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
近几年来,我国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教育载体,成功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活动。2、“安全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3、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帮助学生树立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4、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5、开展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为强化“感恩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在“三八”妇女节之际,开展了享受亲情,感谢母亲活动。活动方式以演讲、宣传、写作文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亲情教育。把自己的感受,对母亲做的一件事,对母亲说的一句亲情话,对母亲献的一件小礼品等,在节日里实现承诺。学生在享受母爱,感恩母亲的活动中,得到启发,得到恩惠,学会了感恩,使母爱得到升华,激发了学生情感发展,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社区是学生德育实践的第二课堂,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协调联系,要注重德育的学习实践,社区要为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供方便和创造条件,坚决取缔有害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的游戏厅,网吧,录像厅等场所。
创建家长学校。积极提升管理学生水平,搭建家校联系的平台,学校创建家长学校,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架起了一座家校沟通的“心”的桥梁,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学校以“教师走出学校,家长进入校园,实现双向互动”为主题,共同教育学生,形成教育合力;各校建立健全家长和学校联系制度,学校向家长宣传与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和他们促膝长谈;教师及时进行家访,了解与掌握学生的成长动态。家庭是德育养成教育的监管课堂,家长要有长足的眼观,有责任加强监管,重视孩子的德育素质,配合学校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只有层层监管,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才能使德育之花在素质教育教育的春天里绽放,尽显风采。
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相信只要我们全体教师积极努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我们一定会创造德育工作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