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生行为习惯问卷调查(1)数据分析报告
一、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旨在养成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这个调查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同学们的行为习惯基本情况,然后我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行为习惯情况,为以后的引导提供合理的数据分析。
三、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
四、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的对象是二年级一班全班学生,发放问卷的54份,一次发放,回收54份,有效数量为53份,回收比率98.1 %。
五、数据汇总
六、结论
1.学生规则意识的自主构建有待提高。学生所处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待改善。
2. 影响学生规则习惯有效形成的情绪因素占主导。
3.学生规则意识、规则情感和规则意志等心理品质的深度生成。因而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与良好习惯工作中时常出现令教师非常尴尬同时也是非常困惑的局面。
4.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呈现出被迫性特征,即便在遵守规则有一定自觉性的同学身上,也因为有时某种关系环境的偶尔“失和”,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违反规则行为问题
5.由于受到各种情绪障碍的困扰,有近6%的学生出现了行为的偏差,概括表现为“攻击性行为、任性、自私、孤僻、注意力分散、意志薄弱”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他们规则意识非常淡薄,非规则 性行为时有发生,对学生规则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产生着不利影响,成为学校德育教育有效性、针对性和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6.以上调查分析反应,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坏习惯,低年级学生自私,散慢,自理和自控能力差的形状令人堪忧。
二年级课题组
2014年3月
二年级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2)数据分析报告
一、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是在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文明礼仪规范培养后进行的。这个调查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同学们的行为习惯是否有所改进,同时,还有那些欠缺需要学校、家庭、孩子三方的协调配合继续努力让学生扬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行为习惯情况,为下一步的引导实施提供合理的数据分析。
三、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
四、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的对象是二年级一班全班学生,发放问卷的54份,一次发放,回收54份,有效数量为54份,回收比率 100 %。
五、数据汇总
六、结论
根究以上数据分析,经过一段时间老师、家长共同的教育配合,学生自身的努力践行,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有了一定的起色,但还只是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所以老师要一边摸索一边继续坚持,将课题进行到底。
七、今后措施
1.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好习惯的重要因素
做法一: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我们给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守时的名言警句,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张贴到自己的房间,用以警示、鞭策自己主动养成好习惯。
做法二:尽力帮助学生改善家庭环境。因为班里有一些家庭环境比较特殊的学生,我们就尽力找这些孩子的父母谈心,让他们了解本次课题研究活动的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那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不希望孩子长大有出息?只是他们平时疏于管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才导致孩子养成这样那样的坏习惯,经过和一些家长的沟通,有些孩子在习惯养成方面确实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像辛星、马振伟、谭睿翔等几个孩子进步就很明显。
做法三:对在习惯养成发面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促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巩固好习惯,带动班里其他学生养成好习惯,互相监督,相互带动,共同促进社会大环境的改善。
2.小学生守时行为习惯形成的途径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一时又难以改变的行为。好习惯的形成和坏习惯的矫正是在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的。
(1)提出要求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提出课题研究中对学生的要求,让他们知道应该真正形成“时间是宝贵的”的意识,明确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该做的事,提高学习做事效率。知道应该按时上学,不迟到,知道守时就是守信。提出了要求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讲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说明守时的重要性。
(2)训练激化
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训练中重要的一条是示范,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给学生做出样子。首先我们要做好教师的榜样,如上课铃声一响,教师会立即出现在教室门口,讲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其次,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对习惯好的学生大力表扬,让他们做好表率,我们班的杨景博、王岩蕊、李紫陌等学生在守时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得很好,在老师的表扬下鼓舞了很多学生,他们的表率作用由此就可见一斑。
为让学生达到既定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强化很重要。对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老师、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如经常对孩子说:“这样做很好……”“你今天有进步了……”只肯定一两次是不够的,要经常肯定,使孩子的小闪光点形成大光圈。让孩子从培养好习惯中享受到成功的欢乐,看到家长也有了可喜的变化,好习惯的养成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美妙的变化,从而逐步使训练成习惯。
(3)巩固内化
内化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课题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把不稳定地认识转化为稳定的信念。在习惯成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制能力有限,加上外界因素的干扰,不稳定的成份很多,所以要加强好习惯养成后的巩固,把不稳定因素变成稳定因素。
3、沟通能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沟通是人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需要,善于沟通也是现代人格的一个基本方面。沟通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1)父母、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二年级的学生刚从正式的一年级新生过渡到二年级,成长了一年,有些孩子开始对某些问题有了自己个性的、偏激的看法对父母和老师的一些做法不与认同,甚至开始有些逆反。因此父母、老师此时要放下架子,主动和孩子接近,做孩子的朋友,触摸他们的心理,寻找问题存在的根源,促进问题解决。
(2)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作为同龄人,学生之间的沟通要容易得多。我们让学生之间结对子,一帮一,开展有益的活动促进它们之间互相交流,让他们和谐地相处,相互信任,在相互交流中好习惯也得以培养和巩固。
二年级课题组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