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中国- 德育科研
德育中国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创新“成长桥”育人途径 实现学生幸福“成”长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7-08

——2012年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论文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赵东生、金海英、姚巍、蒙宝霞、邢予

 “成”字程序育人目标体系是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办学30多年来对中等职业教育经验的提炼。多年来,学校不间断的深入探索与实践,自2006年起逐步构建起助推学生实现幸福“成”长的“成长桥”育人途径,历经6年,实现了近万名学生成功走入社会。“成”字程序育人目标体系和“成长桥”育人途径获得众多学生家长的一致肯定,同时也获得与学校合作企业的高度评价。

一、建设符合中职特点、体现昌职特色的“成”字程序育人目标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也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全过程,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多年来,学校坚持“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办学使命,将“立德树人”做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坚持“培养成功职业人,成就幸福社会人”的育人目标,把“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内容,将德育贯穿于校园生活、企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创国际一流职教示范、树国内一流职教品牌”发展愿景的引领下,形成“成型、成熟、成人、成事、成才、成功”的育人目标体系,推进“规范职业行为、培养职业习惯、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确立职业规划、实现职业目标”的三年六阶段职校德育目标体系的建设。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在经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同时,增强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和就业质量,实现学生的幸福“成”长。

二、创新以“成”字程序为目标体系的“成长桥”育人途径

(一)深入开展了“成长桥”育人途径的研究与探索

学校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准确把握中等教育的规律性,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时代性,从确立“成”字程序育人目标体系起就不断探索、创新符合中职校办学使命和学校教育特色的育人途径。

第一阶段 规划期

2006年-2007年,在深入研究、实践学校育人目标的过程中,总结原有德育理念,为更好的帮助中职生跨越成长中的障碍、绕过成长中的拥堵、实现多元发展,提出要开通适合中职生成长发展需要,直通向成功就业、幸福生活的桥梁,初步提出“成长桥”的概念及架构。

第二阶段 建设期

2007年-2008年,进一步深入探索“成长桥”内涵,完善“成长桥”结构,基本搭建出以“道德养成”为基础;以“强健体魄”、“兴趣发展”、“特长展示”、“自信合作”为支柱;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归宿的全方位“成长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实践。

第三阶段 调整期

2008年-2009年,学校将德育回归“校园生活”、“企业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之中,以“成”字程序的不同目标阶段在“成长桥”之中设计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内容的不同层次的活动,有规划、有设计、有目标、有评价的有序开展,形成包含序列化活动的“成长桥”。

第四阶段 成熟期

2009年-2011年,全员德育体系引领学生在序列化活动“成长桥”上顺畅通行,引导学生集小“成”于大“成”,引领学生最终实现既满足社会需求与职业特质又满足人全面发展的幸福“成”长。

(二)明确了 “成长桥”育人途径的实施目标

“成长桥”紧密围绕“成”字程序六个阶段性目标,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规范行为、养成习惯、增强意识、提升能力,规划职业,实现目标。“成长桥”结构的六部分同步推进,互有交叉,使学生呈现阶梯式成长,有效推动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实现学生的幸福“成”长。

5d230f274a38a.jpg

(三)规划实践了序列化“成长桥”活动

学校以“生活”为载体,于“成”字的不同阶段在“成长桥”之中开展序列化的特色活动,推动学生实现三年六阶段的阶梯式幸福“成”长。

表1:三年六阶段阶梯式“成长桥”序列化活动设计表

5d2310544027b.jpg

1、道德养成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支柱引领 “成”

通过“抓住一个细节,规范一种行为”,开展军训教育、精神风貌检查等活动;通过“开办一个讲堂,弘扬一种精神”开展以“五四”青年节、纪念“一二九”运动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树立一个榜样,形成一种风尚”,开展学习“集中体现昌职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被评为全国中学生道德楷模”付冬梅精神的主题班会、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突出一个主题,深化一项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地铁站、敬老院、孤儿院,开展“昌职人在行动”学雷锋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给予一种表彰,强化一种意识”,开展“让鲜花和掌声见证我们成长”表彰盛典,让学生走上象征荣誉与自信的红毯,享受成功的快乐与幸福。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实现幸福“成”长。

2、兴趣发展桥——以多元发展之路助推“成”

通过“参加一个社团,培养一种爱好”,开展16+N社团活动;通过“展示一项才艺,锻炼一种能力”,开展“综合才艺秀”、“才艺之星”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爱好、提升学生生活品位,学生在广泛的兴趣爱好中生活得更加有滋有味,实现幸福“成”长。

3、特长展示桥——以挖掘潜能丰富内涵促进“成”

通过“创造一个记录,留下一项荣誉”,开展校园吉尼斯、昌职好声音等活动;通过“竞技一个赛场,发展一项技能”,开展校园技能争霸赛和技能之星评选等活动;通过“参与一些竞赛,丰富一种经历”,开展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和技能大赛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来丰富其内涵,增强学生在将来步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生实现幸福“成”长。

4、自信合作桥——以锻炼心理品质塑造“成

通过“树立一种自信,锻造一种品质”,开展国旗护卫队、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通过“形成一个系列,展现一个特色”,开展“唱班歌、颂班训、树班风、铸班魂、创班荣、建班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创新一条途径,搭建一个平台”,举办“课程大超市,创业大舞台”活动,以专业课、选修课、生活大讲堂等课程辅助学生开展创业,进行商品生产与销售。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协调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幸福“成”长。

5、强健体魄桥——以打牢身体素质稳固“成”

通过“形成一个手册,指导一生健康生活”,开展学生体质监测活动;通过“坚持一生长跑,磨练一种意志”,开展校园长跑活动;通过“参与一项运动,锻炼一种素质”,组建“乒乓球”、“篮球”等多个阳光体育俱乐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打造牢靠的身体素质,强健学生的体魄,实现学生的幸福“成”长。

6、职业素质养成桥——以奠基职业之路实现“成”

通过“规划一种职业,树立一个理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通过“深入一个企业,学习一种精神”,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参与阶段性实习;通过“参与一项服务,提升一种能力”,组织学生走入北京奥运会、全国两会、世界铁人三项运动会等大型赛事,用技能服务社会;通过“搭建一个平台,成就一种事业”,帮助学生成立“啡语咖啡屋”、“珍馔面吧”、“星辰花屋”等创业工作室;通过“评价一种行为,达成一种标准”,对实习生进行跟踪指导;通过“举办一些讲座,涌现一批典型”,请优秀毕业生、实习生每年回校为在校学生开展讲座;引导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标准,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信念,助推学生实现幸福“成”长。

(四)精心编著了昌职德育读本和教材

编著《昌平职业学校学生手册》、《昌平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手册》等教育手册,为学生的自我规范、自我成长提供标准;编写《100首经典诗词分析汇编》、《中职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教材》等读本、教材,以积极精神为思想引领,以书香润泽为心灵点化,辅助学生更顺畅的通行在“成长桥”之上。

(五)创新开发了德育学分评价系统

依据“成”字程序和“成长桥”建设目标,制定《昌平职业学校德育学分达标管理办法》,学校组织实施、班主任把握认定、报系审核、学生处审批。每个学生只有达到合格线才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获准毕业的资格。完备的德育学分评价系统的开发,在规范上保障了“成长桥”的顺利实施。

(六)科学构建了专业化的全员德育队伍

学校改革原有德育组织机制,成立德育研究与学生发展部,调动全校老师的德育热情与工作积极性,通过“引(科研引领)、扶(传帮带)、助(培训)、推(交流推广)”的梯队培养策略,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全员德育团队,推动“成长桥”的建设,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

三、创新以“成”字为目标的“成长桥”育人途径的主要成果

(一)规划序列化“成长桥”活动,完善了学校德育体系  

学校于“成”程序的不同目标阶段,在“成长桥”之中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出发,规划、设计了序列化德育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德育体系。

(二)助推学生多元发展,实现了学生幸福成长

在学校实践“成长桥”的过程中,累计300多名学生在北京市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上摘得奖项,学校连续6年实现学生就业率100%,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著名相声演员何云伟、南航优秀乘务长徐冠兮等一批优秀的昌职学子闪耀在各类职场的舞台。

(三)深化德育研究,形成了具有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德育团队

学校确立多个国家级、市区级德育科研课题,多篇德育论文获奖,形成的德育经验论文《坚持德育创新,搭建学生多元发展的成长桥》等多篇在《中国德育》、《班主任杂志》发表。德育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几十名市区级德育标兵,10几名班主任获评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

(四)提炼科学、富有实效的德育经验,示范引领了中等职业教育

学校形成的“成”字程序育人目标体系和“成长桥”育人途径被中职系统各兄弟学校借鉴、推广,赵东生主任多次代表学校在全市介绍我校科学、富有成效的德育经验,吸引了几百所兄弟学校、企业、各类教育机构入校参观、学习。学校先后获评为北京市德育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德育集体等荣誉称号。

四、特色与创新

(一)创新了职教育人途径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基石,搭建起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符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成长桥”,帮助学生跨越了成长中的障碍,创新了职教育人途径。

(二)开发了完备的中职德育学分评价体系

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将思想品德、文明习惯、学习态度、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等八个方面纳入评价体系,形成了实现对学生在校所有过程管理和量化评价的“德育学分”评价系统。

(三)形成了序列化活动体系

深入研究“成长桥”结构中“道德养成”、“强健体魄”、“兴趣发展”、“特长展示”、“自信合作”、“职业素质养成”的内涵,分层次、分阶梯规划、设计德育活动,形成了序列化活动体系。

(四)构建了生活化整体德育课堂

学校将德育回归生活,通过校园生活丰盈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家庭生活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通过企业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潜力,通过社会生活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创新性的构建了四位一体生活化整体德育课堂,助推了学生实现幸福“成”长。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