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 隗永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要“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切入点
人所共知,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并且已经进入了一个“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孝”意识的缺失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呼唤“孝”的回归,呼唤几千年传统美德的回归迫在眉睫。学生“孝”意识的缺失源于他们缺乏对“爱”的感知和体验,缺乏一颗感恩之心。他们不懂得“爱”,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做传播爱的使者,让学生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唤醒内心的感动,从而把“爱人”、“行孝”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孝是子女对长辈的热爱、尊敬之心以及奉养、善待老人的行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各种人际关系中首先形成的、最重要的、自然的人际关系。子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百行善为首,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基。我们认为孝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他能和谐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爱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润滑剂,在学校他能和谐干群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校决定以“爱”和“孝”的教育为切入点,弘扬传统美德,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二、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务求实效
在组织落实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中,我们坚持“近、小、实、细”的原则,力求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从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实事求是,实实在在,从细节抓起,细致入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学校、爱家乡做起,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从尊重同学、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抓起。
(一)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办学理念于细无声的“滋润”中育人
为了营造校园和谐德育环境,我们首先打造舆论,大力创造孝亲敬长的文化氛围,从我校的办学理念到对教职工、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从儒家代表人物“孔孟”之道到流传千年的孝亲格言、新《弟子规》,从古今孝亲故事到身边的“孝亲”故事、榜样……,我们都大力进行宣传,并制成展板悬挂在校园墙壁的醒目位置。同时,我们在教职工中征集孝亲格言、爱生格言,在学生中征集孝亲格言和尊师敬长格言,并把这些格言制成展板、小册子在校园中进行广泛宣传。真正实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得到教育。实现细无声的“滋润”中育人。
在班级建立“班级文化墙”,为班级这个小集体创设“和谐”小环境,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凸显班级特色,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了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教育环境。
(二)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使之成为学生的做人楷模。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学校在教师中开展 “养师德、铸师魂、树师表”活动,使教师成为道德高尚、有所作为的人,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我们在教职工中重点开展“爱生标兵”和“好媳妇”的评选活动。制定了“爱生标兵”和“好媳妇”的评选标准。
教职工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生活在家庭中,在家他们是儿女、媳妇,同时又是父母。在学校他们是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仅要做自己孩子的榜样,还要做学生的榜样。而农村家庭最难处的关系是婆媳关系,为此我们首先树立教职工身边的好媳妇榜样。并把他们的事迹做成展板,号召全校教职工向他们学习。如:
任国珍:爷公、奶婆年过九旬,生活不能自理。婆婆患糖尿病、脑血栓、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年过六甲的公公照顾这个家已力不从心。作为这个家庭的一员任国珍老师承担责任已责无旁贷。而她在距离家四十公里以外的张坊中学担当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工作繁忙,她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家务劳累,她默默无语,任劳任怨。周末休息时她要帮老人添衣换帽,推着轮椅带老人外出活动;下班回家,她要操持一家饭菜,想尽办法让老人吃好;还要照顾刚刚上学的孩子和劳累了一天的丈夫。每当她推着瘫痪的婆婆走在大街、公园时,人们向她婆婆投去的羡慕的目光,使任老师感到欣慰、满足。
“好媳妇”的评选,从学校角度促进了家庭的和睦,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和谐。为教职工树立了榜样,也为学生孝亲敬长树立了楷模。同时好媳妇的当选者自身言行受到了约束,在家主动关心照顾老人,和谐家庭气氛,使家庭和睦。好媳妇的事迹被老人宣传,又成为社会的楷模,影响和教育着周边的邻里街坊,使那些不孝顺老人的人得到了转变,改变了对老人的态度。同时我们的学生学校孝亲敬长的教育,回家孝顺、尊敬自己的父母,对父母孝敬爷爷、奶奶进行监督,使父母言行受到约束,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也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爱心”“孝行”看得见、摸得着。
1、“百名教师进千家”家访活动访出了教育资源
(1)“爱心团社”和谐家校、师生、生生关系的纽带
近年来,我们把“百名教师进千家”活动列为学校的一项和谐学校与家庭关系的工作认真开展起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家访变成了电话联系,使得老师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家庭状况。2007年4月30日,我们学校八十多名教师在校长带领下乘六辆汽车奔赴了山区开始家访。家访后整理家访资料时我们发现:山区的孩子家庭困难的多,有的家庭困难的难以想象,孩子上学饭都吃不起,更不用说零用钱。至于学校组织的活动,贫困生根本参加不了。在一次组织活动时,一位同学给老师写了纸条:老师,我很想参加活动,但我家实在没钱。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协商后提出在学校由团委牵头成立“爱心团社”,帮助困难生。 成立仪式上,德育校长讲了“爱心团社”成立的意义,团员代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每天节约一分钱,和谐校园我来建。此举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仅成立仪式上就收集捐款两千多元。使困难家庭的学生得到了帮助。“爱心团社”成了学校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互相关爱教育的良好资源。
当我们带着学生代表来到困难学生家把钱交到学生家长手中时,我们看到的是家长眼中感动的泪花。当夏天我们顶着烈日来到学生家,家长早已为我们准备冷饮等待,冬天我们冒雪来到学生家时,家长端上了刚沏好的热茶。家访访出了教育资源,家访访出了家校的和谐,访出了家长对老师的理解,访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访出了社会对老师的崇敬。
(2)“孝星”评比,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
通过家访,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在家中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很孝顺,老人们谈到自己的孩子时很是自豪:我们的孩子在家除了学习,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我们的孩子可知道心疼父母了,知道父母干活累了,帮父母捶背、沏水等等。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不听家长的话,顶撞家长。家长的话触动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孝敬父母的学生,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于是我们在学校开展了“孝亲之星”的评比,制订了孝星评比条件。通过推荐、调查核实,评选出“孝亲之星”,把他们的事迹做成展板,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到目前我们共评选出58位“孝亲之星”。如:
“孝亲之星”刘志强,初二(4)班。每天学生进校时拿钥匙的刘志强早已把教室的门打开,满脸堆笑的迎接同学们的到来。
同学们都知道在他乐观生活的背后,有着一般同学所没有的人生经历:在一个磨盘柿映彩的金秋,刘志强的老父亲却因失足,从采摘的柿树上摔了下来,几天后,撇下了五十多岁的妻子和十几岁的志强。这是一个深山里不富裕的家庭,这是一个正需要父爱的孩子。面对这一切,刘志强哇哇的哭了。
但自从那次哭过之后,志强就有如他的名字那样,再也没有掉过眼泪,为了让母亲感到温暖,感到还有撑起这个家的男人存在。十几岁的志强用他那单薄的脊背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家,他早早起来,悄悄的扛起锄头走入爸爸曾走入的那块儿山坡地。回到家后,他又帮妈妈做饭,饭桌上把第一口菜夹到妈妈的饭碗里,吃饭时,他还会时不时讲一讲自己在学校的进步,或讲个小笑话逗妈妈开心。
每当要回到几十里外的学校时,他总是叮嘱妈妈要注意身体,重的活儿就留到周六、日他回家来做。
08年的清明节,他来到父亲的坟前,双膝跪下说:“爸爸,您放心吧,我和妈妈生活的很好,我的学习有了进步……”。
初二(5)班杨晓坤叙述说:妈妈下班回来,拖着疲惫的身体要去给我做饭,我连忙阻止劝妈妈回房休息,妈妈在我的劝说下同意了,我来到厨房便忙了起来。但当我做好饭叫妈妈吃饭时却发现妈妈的额头很烫,我忙把体温表拿出来为妈妈试表,过了一会儿,我一看体温表:39度。这如果是在以前,我一定又着急又无奈的守着妈妈,不知如何是好,但现在我不会了,我要尽心尽力的照顾妈妈。赶紧给王大夫打电话,却总是占线,无奈我只好把水和饭菜摆在妈妈面前,自己去请大夫。烈日当头,我额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落,但是我不怕辛苦,想到在病床上的妈妈还在等着我,我鼓起勇气加快了脚步。我终于把大夫请来了,看完病我又匆匆去拿药,回到了家,我服侍妈妈把药吃下去,又给妈妈煮了粥。来到妈妈跟前,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发心疼地说:“好孩子,可累坏你了。”说完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孝星”事迹,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触动着学生的思想。大家对于“孝”的内涵有了更为直观、具体的认识,明白了“孝”离我们并不遥远,“孝”行就在我们身边,“孝”就体现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中。
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我们为教师树立身边的榜样:爱生标兵、好媳妇等;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区级三好学生、十佳中学生、孝亲之星、守纪之星等;为家长也树立身边的榜样:教子有方好家长等。各个层次的榜样分别起着作用,带动着学校沿着和谐的轨道顺利前行。实现着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2、组织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每学期初学校都精心设计一学期主题教育活动,确定每个月的主题教育内容,根据季节变化,根据不同的节日纪念日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如: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组织扫墓活动,学习英烈事迹;五月份组织五月鲜花歌咏比赛,歌唱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奥运之年大搞“明荣辱,迎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规范、强化学生礼仪、礼节;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环境清洁日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组织走进博物馆活动;创建平西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军训;组织法律知识专题讲座等。每次活动都精心组织,认真安排,活动前做好动员,明确活动目的、意义,活动结束认真总结,写出活动感受。各项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学生阅历,同时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了各种教育,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培育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我们组织学生观看比赛,亲自到比赛场馆体验比赛氛围,感受全国人民的爱国之情,使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地震撼。奥运结束后,为了继续弘扬奥运精神,使奥运教育持续开展,我们组织了“我与奥运”征文活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收征文四百余份,经过评选我们向区教委推荐出六份参加区级评比。分获一、二、三等奖。
5.12汶川地震,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学生的契机,我们抓住契机,在全校开展“危难时刻伸援手,地震无情人有情”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师生观看电视,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积极组织师生向汶川灾区捐款,献出我们的一份爱心。汶川地震使爱升华,演绎出了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大爱乐章。
3、背诵弟子规,让学生在背诵的同时,自我感悟
记得把上千字的弟子规发给学生时,有的学生向老师反应,声称这样背下去会耽误学习。更有很多同学找各自的班主任说这是几千年以前就开始背的内容,这个时代背它会不会落伍。
老师们在各种场合对孩子解释:这是我校老师们为你们健康成长特意准备的新弟子规,大家每天背几句,是“甜”的还是“涩”的,要亲自去“尝尝”吧。
弟子规,师长训,少儿读,可立身。孩子们背诵一段时间后,发现里面的内容都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的,在感悟中,孩子们懂得了这新弟子规是为人成功的小秘籍,尊师、敬老、尚学、勤勉要刻不容缓啊!学生们有了崭新的变化。
4、唱响“孝亲敬老歌”,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接受教育
天底下,人世上,爹娘恩深似海洋,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李宝库部长作词的“孝亲敬老歌”通俗易懂,唱起来优美动听,意义更是深远,是我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大力开展背诵《弟子规》和大唱“孝亲敬老歌”活动,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教育。
5、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在孝亲敬老等活动中愉快、健康成长
以“孝亲敬老”为主题,充分利用假期这一特殊教育时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社会实践,服务社区,进而弘扬中华孝亲传统;孩子们阅读、观看有关孝亲等方面的优秀影视文学作品,接受先进、优秀思想,树立正确的孝道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在假期里锻炼身体,学习科技,进一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让爸妈放心。在有意义的活动里,学生们度过了一个个愉快、健康成长的假期。
(四)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许多家长到学校跟老师讲:孩子在家管不了,他们不听家长的话,只听老师的话。我们组织的问卷调查也体现出了这一点。学校进行孝亲敬老教育后,最受益的是家长,对这项工作最支持、最欢迎的也是家长。我校确立“以爱为源,以孝为魂”的办学理念,家长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学校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多为父母分担忧愁,多替父母做家务。反过来家长教育孩子到学校要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多为老师做点事。家校合力自然形成,教育局面非常默契。
(五)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校园和谐的保证
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够更好的促进学校和谐氛围的形成。我校在教师不配套的情况下积极贯彻《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认真落实区教委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积极培养心理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使他们心情舒畅、学习生活快乐。
三、发挥优势、扭转劣势、推动工作
1、我们学校在房山农村偏远地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我们的优势:我们这个地区的百姓非常善良、朴实、勤奋,我们的家长非常支持我校工作,我们的家校配合很默契;我们的学生很朴实,对他们进行教育比较容易。我们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并把他们的事迹做成展板,挂在学校实验楼楼道墙上,号召全校同学向他们学习,激励同学们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学习。
2、农村地区有优势同时也优劣势:我们的贫困生多,特别是山区;我们的单亲家庭多,重组家庭也较多,家庭的不健全使他们更需要关心、关爱。我们就组织老师和同学结对子,为同学过生日,经常与他们谈心,充分让他们享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关怀。
3、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逐年提高,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简单,途径少,有时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课堂主渠道学科德育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形象感染人;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博览群书,以渊博的知识影响人;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讲课,研究学科教育因素,不失时机的教育人。
4、社会上黑网吧的存在影响着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我们把这些不好的资源当成难得的教育契机,设法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变不利资源为有利资源。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在全员育人参与,全过程德育实施,全方位和谐共建中,我们努力实践着“以爱为源,以孝为魂”的办学理念,用自己的爱心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塑造人格完善、身心健康、发展和谐的学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今后我们依然要继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用我们德育高质量的投入换取教学质量的高水平产出,使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