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正高特级引领工作室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江绪华 - 示范 引领 辐射 担当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 江绪华 发布日期:2019-05-20

历届渝中主要领导高度关注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为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充分发挥特级、正高级教师等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从2004年开始设置渝中名师工作室,从区委区府评选出的渝中名师(特级、正高级作为基本条件)中审批2至3名名师挂牌成立工作室。前6届工作周期为2年,每年区教委拨付5万研究研修经费,由区教委人事科组织指导,区教师进修学院进行过程督导管理,工作室终结评估由区教委组织隆重的评审仪式,邀请重庆市高校、重庆市教科院知名专家教授对研修成果专著、课题研究报告等进行评审下达结论,根据工作室管理的实际,从第8届开始工作周期改为3年,每年区教委拨付6万研究经费,到现在为止已有13个名师工作室完成终结性评估。

2013年9月,渝中区教委批准江绪华名师工作室成立并授牌,根据各校推荐的有发展潜能具备中级及优秀的初级职称物理教师中我挑选了9名学员,10底由区教委组织同批3个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就工作室的研修方案,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总的要求,并对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培养方式、培养成果呈现形式等具体内容提出了指导意见,勉励工作室成员通过团队研究,打造物理卓越课堂,以达到“三名”工程建设的要求。两年多来工作室结合每位学员的自身条件,努力挖掘潜在优势,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以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基于DISLab的中学物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为依托,课堂为主要阵地,努力提高每个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下面就工作室主要开展的具体研修活动做简要的介绍。

一、强化学习意识,提升理论水平

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学员的学习意识,关注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使他们在理论层面有更多的积淀。聆听专家指导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专家讲学,为成员开阔视野,接触理论前沿,形成敏锐的科研能力创设条件。为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本工作室特聘请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物理教研员阮享彬先生,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物理教研员王安民先生,北部新区物理兼职教研员、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骨干教师刘琼先生,为本工作室物理课堂教学研究专家顾问;为提高教学理论修养,本工作室聘请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全国著名课改专家赵保钢先生,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教所副所长周至良先生,为教学理论专家顾问,指导工作室成员通过自修、研修、讲座等提高教学理论修养;为了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教科研能力,本工作室特聘请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重庆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导师王伟虹先生,万州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重庆名师获得者、万州区黄全安名师工作室导师黄全安先生为教育科研指导专家顾问;为了提高本工作室成员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能力,本工作室特聘重庆29中信息技术正高级教师、重庆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导师罗化瑜先生为未来教育实验研究顾问,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阮享彬先生为实验课题研究顾问。

在聆听名师讲学,得到理论浸润的同时,工作室积极倡导学员进行自我学习,并邀请西南大学李富强副教授专门就理论学习及论文写作的方法开展讲座。为了帮助大家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工作室为全体学员购买理论学习书籍《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思维的力量》、《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等资料近20种,要求学员坚持自主阅读,及时记录,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

二、强化发展意识,拓宽教学视野

工作室充分利用好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为学员安排有价值、有意义的观摩学习活动。通过走出去拓宽我们研修的思路,推进研修主题的实施,开辟课题研究的途径,打造物理卓越课堂,不断吸收教育改革的先进成果,提升渝中物理教育质量。工作室学员孙建龙等赴贵州六盘水地区观摩学习农村地区的高效课堂,工作室全体学员赴江津聚奎中学观摩翻转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赴重庆市育才中学观摩学习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自制教具等)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特色案例,彰显物理学科教育特色,赴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校、重庆市梁平中学校研讨工作室建设及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组织全体学员赴江西南昌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学物理专委会学术年会暨名师课堂展示及创新实验大赛活动,分享交流渝中教育改革的经验成果,探讨未来教育的策略。

三、强化示范意识,好课“磨”中来

工作室实行隔周开展一次研修活动,围绕研修主题切实深入研究。在强调理论研究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员内强素质,外抓机遇,努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辐射作用。

工作室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和论文等在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委会年会和全国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研讨会上交流,并参评获得全国一等奖。工作室学员赵其飞、葛文荣参加全国青芒学校联盟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受到各地同行的充分肯定好评,积极参与市区送课送教下乡帮扶活动,孙建龙、李峥、王华、葛文荣等多次就高考复习指导、课堂教学艺术、课题实验研究作学术讲座和献课交流展示,发挥名师引领同行共同进步作用,工作室要求每位学员要打造一堂高效、新颖、特色物理课展示供交流观摩,现已完成9堂。

渝中名师江绪华工作室已走过3年的研修历程,工作室对于教育教学的精耕细作始终引领着学员去追求卓越,通过学习、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但让学员感触最深的还是好课“磨”中来。

这三年研修中启迪最多的是那次工作室学员李峥在渝中区高中教学研讨会上的献课,课前正高级教师江绪华特地叮嘱李峥老师一定要突出学科特点让这堂课上出有些物理“味道”。正是这句话激发李老师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为着分数而传授知识,没有去关注过物理学科本身的美,更忽视了物理课程本身对学生思维及创造力的培养。基于此,我想这堂课应该回到物理的本源——实验中去,通过实验让学生真正去感知真正的物理,去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

但是这么多的物理实验如何选择呢?江老师仅给了大致的方向,即简单、易操作、可视性强。根据这几个原则,李老师不断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观摩有关牛顿第三定律的优质课视频,最终选择了气球反冲、小车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水对重物的浮力、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这四个实验,特别是如何展示小车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本身是个静摩擦力,要通过直接的观察是很不容易实现的,工作室学员李峥、赵其飞、赵宇、葛文荣、孙建龙、袁丁、朱倩、刘艾莉和江老师一起反复思考,认真斟酌,能否让这个静摩擦动起来呢?最终确定了电动四驱车加塑料薄板的组合,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在薄板的下面再固定了一个车轮向上的四驱车,困惑就迎刃而解了。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如果没有对大量素材的搜集整理,没有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就不会有最后的思路和方法,而这一切,都是在不断的“磨”中去改进,去精益求精的。

在确定了基本的课程实验并试做试讲后,却总感觉这堂课差点什么。主持人江老师又提示我说,我们的课堂现在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除开你的分组实验,学生亲身参与的内容是否可以多做一些考虑呢?对呀,一堂课如果少了学生的参与,那么这堂课必然是乏善可陈的,在学员们的帮助下,我们又想到了“拔河”这个有趣的实验,让体重较重的同学和体重较轻的同学来拔河,大家潜意识肯定认为是体重重的会胜利,但是如果在体重较重的同学站上滑板,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个实验既寓教于乐,又能够清楚的纠正学生的惯性思维,真正让本堂课磨出了品质,磨出了精彩。

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下,又通过学生自制水火箭来引入新课,从购买材料,制作,改进,试射,录制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亲身参与,更让课堂的内容丰富和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整个活动非常成功,其实课堂研讨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对课堂足够的用心和精雕细琢,真正用“磨”的心态来打造一堂精品课,虽然这个过程很艰辛,但是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员专业成长都将收获颇丰,正因有江绪华老师、葛文荣、赵其飞、李峥、赵宇等学员一道从教学设计准备、课件制作、课堂打磨到比赛力求精益求精,赵其飞老师2014年11月参加第2届 “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在2016年12月重庆市渝中区和梁平中学联合教研系列活动中在梁平中学上了一堂示范课——高三复习《俏皮的安培力》,采用以练代讲,讲练结合的方式,精心构思课堂内容,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评价学生活动,课堂有容量、有系统、有深度,得到了参加活动的同行的一致肯定,学员们会继续用“磨”课的心态去面对教育教学,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四、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为工作室学员专业发展需求,积极组织学员参加教学技能竞技活动,工作室已开展了3次研修活动观看全国教学能手的大赛实录撰写评课稿及根据研修主题、新课改实验、教育热点、课题研究等撰写教学论文、教师案例设计评选并进行表彰,工作室学员赵其飞把课题研究和新课改有机融合参加由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2届华夏杯物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受到中学物理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李峥、孙建龙参加重庆市青年物理教师优质课大赛获重庆市一等奖,工作室在物理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6篇,二等奖18篇。

五、强化开发意识,共享优质资源

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正在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人们不仅要求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更要求有受更好教育的机会,高质量教育匮乏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

本工作室开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本着“以应用促发展、以研究促提高”的策略,促进教育理念提升;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个兄弟校间的友谊。

工作室结合新课程实施,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本工作室目标系统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物理工作室要建立自己的特色网站和专题网页(博客、qq群、微信群),使之成为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加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开发网络功能,搭建资源平台;加强校际间的网上交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按照 “人人都是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应用者”的思路,开展学科资源开发应用,探索出一条“研训、研修、研习齐创新,应用、反思、提高相整合”的应用机制和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新路子。把教育教学理论,各级各类获奖的课堂实录、优秀课件、音像资料、教研论文、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及他们上的示范课、观摩课,各校自制的计算机软件,自编的校本课程,自己积累并整理的试卷、习作等优质教育资源在网上展示,使其成为优秀教师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教师教学参考的资料宝库、交流沟通的教学园地。

经过两年多的研修学习,工作学员进步成长迅速。孙建龙已经评为重庆市高中物理骨干教师,李峥、王华老师已参加重庆市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并结业,李峥、孙建龙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骨干年级组长,刘艾莉已经成为学校教研组长,王华老师已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研修任务需要不断去开拓进取,如何解决研修过程的工学矛盾?需要我们去探讨。

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首先是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实行课堂民主;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其次是为学生未来奠基。要教给学生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物理,对学生终身有用的物理。学生要快乐地学,教师也要幸福地教。生活化和可视化是追求物理卓越课堂的方法和手段。要尽可能围绕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展开,而不能仅仅为了知识而学习。可视化既是物理教学的传统,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纽带,不仅能促进有效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行结合是工作室追求的教学风格。知行既是物理学科综合性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工作室所追求的物理课堂的特色。让工作室成为“思想的集聚地、名师的孵化地”,打造学习共同体,收获教育的幸福。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