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学科名师工作室集锦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徐伟念 - 课题研究引领 提高教科研能力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徐伟念 发布日期:2019-01-17

根据东城教工委和教委的要求,本工作室在过去的两年半中,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工作,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在东城区教育教学方面的带头和引领作用,为东城区的教育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同时组内成员通过活动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以科研课题的研究为引领,积极探索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为了有效的研究教学改革,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本工作室采取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这一期中我们选定研究的总课题是《新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在总课题下工作室各成员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定子课题,并在对子课题进行认真准备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工作室聘请北师大刘克文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何彩霞教授等专家来我工作室对每一个子课题进行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各成员制定出课题实施的三年计划。经过两年半课题的开展,各子课题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探索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特色,为同行们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有效地帮助,为推动东城区化学教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各子课题开展情况如下:

课题一:《微型实验的开发及其在中学化学STS教学中的应用》,本课题由徐伟念老师和林红焰老师承担,该课题已成为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十二五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微型化学实验的实践研究,探索微型实验的开发价值。从传播绿色化学观念、STS教育思想的渗透、培养科学素养、与国际化学教育接轨四个方面展开课题研究,并开发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微型实验,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微型实验装置的成效及创新进行分析总结,已形成课题报告。本课题取得的重要成果如下:

获奖课例主要有:《聚焦生活中的亚硝酸钠》运用第一套微型实验案例,在“第八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现场课比赛中获特等奖;《聚焦生活中的亚硝酸钠教学设计》在北京市高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获一等奖;在2014-2015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分子和原子》运用第四、八套微型实验案例,在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优质课实施成果现场课评比特等奖;《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在全国(华北区)中学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受到好评,荣获一等奖。在“北京市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水的净化》运用第六套微型实验案例,在2013年“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获特等奖;,在2014年“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教学案例比赛中获一等奖。《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运用第五套微型实验案例在“北京市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氨》教学设计,运用第三套微型实验案例,在“2014年北京市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三等奖;《氧化还原反应》运用第十套微型实验案例进行市级公开课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奖论文主要有《微型实验开发价值的探讨》获北京市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研究论文类评比获二等奖。《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在教育国际化人才中的作用研究》《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在教育国际化人才中的作用研究》在2014年“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论文评选获二等奖等。

课题二:《基于微粒观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教学研究》,本课题由林红焰老师承担。

该课题从“氧化还原反应”作为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的教学地位和价值作了科学系统的论证。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针对几个问题: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学科价值;2.氧化还原反应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价值;3.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内容及结构分析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学生对“微粒观”的认识基础及发展分析:1. 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发展2.学生对于“微粒观”的认知发展。然后基于“微粒观”构建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实例,设计了高一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高三《电化学复习》教学并实施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目前课题已完成了相关论文的书写。

课题三:《初高中贯通实验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本课题由林红焰老师承担。

该课题结合贯通班的实验进行。即:从八年级开始至学生高三毕业,不再经过中考选拔。从化学学科角度来看,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教材供选择。这种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很好。如何将初高中教材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都很值得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东城区已有多所学校建立了初高中贯通实验班,目前的教学基本上还是使用现行的初高中教材。现行的初高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是重复性知识,只是在不同学段难度深度不同。由于贯通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在很多教学内容上是可以一次到位。但是目前没有这样一套讲义可供学生参考学习。同时,对于这部分学习能力极强的学生来说,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更适合他们,也是一个让教学有实效性的很重要的研究。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也有着实际意义。

课题研究分为学习阶段、准备阶段以及实施与总结阶段。在学习阶段,认真研读了初高中课程标准,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课程标准及教科书,对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在准备阶段制定了教学计划;进行了教材的初步整合;制定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初步标准。目前该课题正在实施阶段。

课题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本课题由王桔老师承担。该课题已成为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十二五课题。

该课题主要是开展PEQ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市区级研究课、说课展示、微课展示,各种公开课,与郊县同课异构活动等形式,进行了大胆尝试、充分运用PEQ教学模式,且逐步走向常态课的教学中,提高课堂质量。多篇课例和论文在各级比赛和评比中获奖。大家通过听课、评课,以PEQ典型课例为载体,总结反思、反馈交流、同伴互助,深入研究PEQ教学模式的规律,体会PEQ化学学科模在不同课型中的具体运用。我们在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会考、中高考复习、试卷讲评等具体课型中都有尝试应用,不断拓展PEQ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宽度,促进PEQ化学学科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可持续开展。

该课题取得了如下的成果:《新课程背景下北京高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论文二等奖。《金属的化学性质》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设计三等奖。《PEQ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概念原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论文类评选三等奖。《葡萄糖》第十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教学案例类评选一等奖。

课题五《高中阶段国际化生命科学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中美比较研究培养》,本课题由蒋广秀老师承担。

化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是该课题的突破点与努力方向。在探索《泡菜的制作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之后,结合化学2中糖类的学习,将化学1、选修1、选修5等教材有效整合,以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这种药物为载体,将亚铁离子的检验,维生素C的性质,葡萄糖酸的合成等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采用微型实验的形式,将生活中口服补铁剂、维生素C及尿糖试纸这几种合成药物引入课堂中,学生非常喜欢。把老百姓关心的《隔夜开水能不能喝》课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经过间隔实验,作为衡量饮用水重要指标的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数量均达标,所以隔夜开水能喝。把课题研究扩展到全组。经过素材的挖掘与实践,在北京市教委组织的嘉年华系列活动中,展示了《一起来玩草木染色》、《洗涤的学问》、《小蛋壳 大用途》和《神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等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课程,徐伟念老师作为课程专家对四节课进行了指导。这些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

课题六《彰显学校特色的三级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本课题由李连芳老师承担。该课题为北京市教委的一项课题。

《彰显学校特色的三级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通过各学科的探索实践现已取得重要成果,获得北京市优秀成果二等奖。

课题七《专业引领下化学教师备课与研课的教学实践研究》,本课题由隋芳老师承担。

该课题着力营造五十中化学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教研氛围,组织与北师大合作的“高端背课”。北师大王磊教授、黄燕宁老师到我校指导备课。在高备组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化学组的老师继续以“高站位、深挖掘、细调研”的精神,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方式。仅2015年第一学期,我们共先后赴北师大研讨2次,说课4人次,北师大专家组到我校指导集备、学生访谈4次,推出现场精备课2节在与专家的直接对话中,我组的各位教师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借此活动,策划了校本教研逐渐走向专业化。课题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教研组获得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先进单位奖;青年教师6人次现场课获北京市一等奖;论文4篇获北京市一等奖,5篇获北京市二等奖;一人获北京市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另一人获东城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课题八《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与实施》,本课题由杨燕老师承担。

该课体经过科学论证、文献综述、过程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研究性学习中课程内容的建设、课程实施的策略、课程案例及分析等部分进行了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并且参与完成成果出版物--《高中研究性学习基地指南—自然博物馆》一书的案例编写工作。该课题在《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得北京市二等奖。

课题九《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本课题由杨燕老师承担。该课为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该课题结合文献调查针对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作用和指导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中,主要是围绕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指导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且推出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取得阶段性成果。

课题十《北京数字学校学习信息推送项目》,本课题由杨燕老师承担。

此课题项目主要是针对北京市数字学校开展的数字课堂的信息推送,主要包括基于教材内容的BDS录课、基于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微课及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或翻转课堂)的录屏课。近两年的时间,共指导东城区教师录制BDS课4节,微课12节,录屏课12节。本课题项目的另外的任务是组织好一线的教师和学生用好数字课堂的这些教学资源,尤其是当出现因天气不好而停课的情况时,充分发挥数字课堂的优势,做到停课不停学。

二、加强工作室成员的自身建设,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教育教学能力

两年半中为了有效地加强工作室成员的自身建设,要求工作室每位成员制定好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与活动开展计划。定期请专家来进行讲座(如请北师大刘克文教授对成员进行化学教学改革发展特点的专题讲座)对成员进行培训,通过学习研讨提高大家的认识。参加专家组织的化学教学高端论坛,结合教学实例开展研讨活动。制定学习计划,选定出学习书目,组织学习,写学习体会定期开展讨论,以提高大家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教育教学的能力。两年来工作室成员将现代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进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一些重要成果。

三、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组织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开展示范课、研究课和公开课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两年来在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了多次教学研讨活动。如在北京景山学校开展的以《基于微粒观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和《基于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为专题的两个市级研讨活动。活动奉献出了八节研究课,学生覆盖了初高中所有的年级,教学内容含盖了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复习课等多方面。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参加活动的有来自全国化学教师骨干班的老师、市级骨干班的老师、东城区的教研员、东城区的各年级的化学教师和请来的学科专家等,活动进行的很圆满,课后各年级都进行了研讨活动,开展的研究课受到了听课教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一活动老师们的收获都很大。又如在166中嘉年华活动组织的四节化学科学实践课,老师们大胆的进行了探索实践。《小蛋壳  大用途》这节课以蛋壳粉为线索,从宠物补钙入手,带着学生自己研磨制作蛋壳粉,设计实验对其进行成分检测,共同认识蛋壳的用途等几个环节。贴近生活,又兴趣盎然,符合学生的认知,确实达到了课题所设定的目标,让学生对随意丢弃的鸡蛋壳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很喜欢。《一起来玩草木染色》这个课题,自制染色剂,如熬煮紫甘蓝汁、中药姜黄汁等,选取不同材质的不染色看上色效果,经过近两个月的实践,终于成功引入课堂。课堂上,他带着学生用两种天然基色调出更多颜色,染布,洗涤等一系列环节。不仅学生,连我们听课的老师都非常感兴趣。《神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这节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从加热包煮鸡蛋入手,设计实验带着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通过水果电池认识化学反应直接转化的电能,让学生从能量转化角度关注化学反应,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如何去污》通过一系列场景设置,带着学生从除水垢、去油污入手,让学生认识酸和碱及如何科学选择和使用洗涤剂,让学生结合学科知识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这些探索老师们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掌握了一些新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还有在50中开展的“走进五十”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展示了公开课《我是化学小讲师》,在发挥学生潜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两年来在参赛可获奖情况如下:四、积极发挥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指导教学和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引领作用

两年来工作室的成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教研活动中作教材教法分析、出版图书等形式,向同行们介绍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同行们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受到老师们的好评。另外在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指导的多节参赛课在全国教学比赛和北京市教学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好成绩,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五、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自身发展情况

两年半中工作室的每位成员都制定了自我发展的目标和成长规划。这为工作室成员的自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工作室的每位成员都是自各单位的教育教学的骨干,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和大家不懈的努力,工作室成员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有两位工作室成员成为市级骨干教师、三位工作室成员成为东城区学科带头人、一位工作室成员成为东城区骨干教师。而且在他们的带领下又有六个团队的教师得到快速的发展。例如50中化学组在工作室成员隋芳的带领下,在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先进单位奖。两年中有青年教师6人次现场课获北京市一等奖,有论文4篇获北京市一等奖,有5篇获北京市二等奖,有一人获北京市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有一人获东城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50中的情况只是一个缩影。

两年半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这两年半中工作室成员取得了许多收获,大家感到名师工作室是东城教委为骨干教师发展提供的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对大家帮助很大。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