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基于核心素养的七下 Unit 1 Reading Plus教学设计实践探究

作者: 金小玲 发布时间: 2025-03-06 阅读:( 1255 )  

【教学随笔】基于核心素养的七下Unit 1 Reading Plus教学设计实践探究

 “心云意,利智军行”小分队——周颖婷、李向云、王利亭、罗军

67c8ebc0dba35.png

 2025 年 1 月,在参与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国家智慧平台资源开发项目的进程中,我们小组在何小力老师的带领下,组建了 “颖心云意,利智军行” 创作小分队,成员包括周颖婷、李向云、王利亭与罗军四位老师。此小分队承担拓展阅读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课件研发的任务。团队组建后,即刻依据课程开发组的整体规划,从教材 reading plus 文本的宏观解读、整体框架搭建、文字脚本撰写、课堂教学互动设计以及教学环节连贯性维护等多个维度,开展顶层设计工作。我们紧密围绕大单元教学理论,深入探究如何借助多模态教学手段,有效培育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在阐释以章鱼为主题的阅读拓展课设计思路的同时,积极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学创新,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范例,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67c8ebea59f03.png

一、锚定目标的文字脚本架构的精确化打造

文字脚本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载体,需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展开。本单元以“章鱼”为切入点,我们通过以下步骤完成脚本设计:

67c8ebfd70d39.png

1.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解析与语料精准遴选

我们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涵盖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拆解。在语言能力方面,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诸如 “octopus(章鱼)”“ink(墨汁)”“brain(大脑)” 等核心词汇,以及各类描述性句型;在文化意识培养上,期望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强烈探索兴趣;针对思维品质提升,计划借助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培育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创新思维;于学习能力的发展而言,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并结合 AI 技术,达成知识的可视化呈现。

 

67c8ec18b57db.png

基于上述精准的目标设定,“颖心云意,利智军行” 创作小分队深入科普文章、纪录片解说词等资源中,精挑细选合适语料,力求所选文本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举例来说,我们选用了 “All octopuses have eight arms”(所有章鱼都有八条触手)这样的典型句型,以及 “change color”(通过变色进行伪装)这类能生动展现生物特性的表达,为教学内容增添丰富色彩。

2.遵循系统论的脚本结构化构建设计。

在进行脚本设计时,“颖心云意,利智军行” 创作小分队采用经典的 “总 — 分 — 总” 结构对文本展开精心布局。在导入环节,我们巧妙创设广州海底世界探索的情境,借助希沃蒙层技术,以一种充满悬念与惊喜的方式,逐步揭开章鱼主题的神秘面纱,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对于文本的主体部分,我们精心分设 “新知建构” 与 “迁移运用” 两大板块。在 “新知建构” 板块中,引导学生进行段落主题句提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搭建扎实的知识框架;而在 “迁移运用” 板块,我们引入章鱼仿生发明相关内容,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培养他们知识迁移与创新运用的能力。

在总结与收尾阶段,我们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强化记忆。同时,借助仿生学领域中章鱼创新性利用的拓展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广泛应用与无限魅力,从而圆满完成文本脚本的设计工作。

3.依据多元评价理论的评价分层嵌入与适配

为了全面、精准地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收获,我们精心设计了ABC三级评价标准,以契合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教学评价的个性化与科学化。A级,准确提炼所有段落主题句并创造性复述(达到这一标准的学生,需展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与知识运用水平);B级,完成基础信息提取与简单应用(处于该层级的评价聚焦于学生对基础信息的掌握与初步应用能力);C级,达成词汇和句型的初步认知(此级别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初步认知情况)。

通过这样分层明确、针对性强的评价体系,我们能够更全面、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策略的调整与优化提供有力依据,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助力全体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实现稳步提升。

二、聚焦呈现的多模态资源课件的可视化设计

67c8ec2c61915.png

1.情境化视觉设计,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

在教学课件设计中,我们极为重视情境化视觉设计的运用,旨在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以蓝色为主色调,秉承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学后学完陆地上的动物后,随即开启海洋馆一日游模式,模拟海洋深邃的氛围,同时巧妙插入章鱼模型以及海底世界全景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神秘的海洋世界,直观感受学习场景。为助力学生理解复杂概念,我们运用了思维导图。这种展示方式,能随着讲解逐步呈现关键信息,强化学生的记忆锚点,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吸收知识,将抽象概念具象化,降低理解难度。

2.交互式技术应用,激发课堂活力

互动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要素,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创新性地采用 “任务驱动 + 虚实结合” 模式,引领学生迈向深度学习的新高度。

(1)有奖问答机制,点燃求知热情

67c8ec43dba35.png

我们精心构建了一套 5 层递进式问题链,以此激发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基础的事实性问题,如 “Where is the octopus's brain?(章鱼的大脑在哪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事实;到解释性问题,像 “Why do they change color?(它们为什么变色?)”,促使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再到应用性问题,例如 “How can we protect octopuses?(我们如何保护章鱼?)”,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的能力。为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我们充分结合希沃课堂互动功能,设立限时抢答环节,并配套“章鱼”勋章奖励系统。在紧张刺激的抢答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2)跨学科创作任务,拓展思维边界

在跨学科创作任务板块,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实践平台。其一为章鱼仿生设计,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绘制 “未来章鱼机器人”,并运用英文详细阐述其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场景。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促使他们将生物知识与科技创意相融合,拓展跨学科思维。其二是 AI 视频创作,学生将文本脚本转化为第一人称叙事视频,并发布于小红书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真实的社交语境中实现了英语的实际运用,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与实效性。

67c8ec6796f93.png

(3)虚实融合评价,全面衡量学习成效

为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采用虚实融合的评价方式。在实体成果方面,关注学生的思维导图绘制以及 AI 绘图作品,这些成果直观展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整合能力,以及创意表达能力。而在虚拟成果维度,我们聚焦短视频的点赞量以及在线测试数据的分析。短视频点赞量反映了学生作品在社交平台上的受关注度与影响力,在线测试数据则从量化角度呈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习进展。通过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我们能够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综合表现,为后续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有力依据。

三、搭建逻辑的思维可视化文本的架构化支架

文本理解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结构化支架的有力支撑。为此,我们小分队从以下两个维度对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进行了可视化操作。

1.双维度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我们运用双维度思维导图,助力学生全面梳理知识。横向维度,按照 “外形 — 习性 — 能力” 的逻辑,系统整理章鱼的特征,使学生对章鱼的认知更为清晰、全面。纵向维度,则从 “事实描述” 逐步深入到 “价值判断”。例如,以章鱼为切入点,从基础事实 “章鱼有八条触手” 出发,引出相关特性 “触手具备独立神经元”,进而关联到实际应用 “仿生机器人灵活性设计”,最终上升到对生态意义的思考 “海洋生物保护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且有深度的知识体系。

67c8ec7b09d46.png

2.阅读策略显性化,提升阅读效能

为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将阅读策略显性化。

在 “Skim & Scan” 策略运用上,通过 “速览找主题句 — 精读填细节表” 的任务设置,引导学生先快速浏览文本定位关键信息,再深入研读填充细节,以此强化学生的信息定位能力。并通过希沃白板课堂互动游戏进行阅读答题比拼。

3.群文阅读拓展,拓宽阅读视野

67c8eca796f93.png

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我们开展群文阅读拓展活动。

67c8ecc66561e.png

在章鱼主题阅读基础上,补充海豚相关文本,并精心设计对比阅读任务。一方面,引导学生比较章鱼与海豚的生存智慧,挖掘不同海洋生物独特的生存策略;另一方面,深入分析 “echolocation”(回声定位)与 “ink defense”(墨汁防御)在功能上的相似性,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生物适应性机制,提升综合分析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67c8ecd8e3447.png

四、推动进阶的教学闭环设计的输入到产出

本单元精心构建 “认知 — 实践 — 创新” 三阶教学模式,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

1.认知层——筑牢知识根基

在认知层,我们注重知识的有效输入与深度加工。输入环节,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章鱼科普文本,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将章鱼的各类知识清晰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深入探究奠定基础。在知识加工阶段,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句提炼,这一过程促使学生精准把握文本核心内容,学会抓取关键信息。同时,鼓励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67c8ece659f03.png

间的逻辑关系,强化记忆效果,为知识的运用与拓展筑牢根基。

2.实践层——推动知识转化与应用

实践层是知识转化与应用的关键环节。在转化方面,引导学生将文本中获取的信息巧妙转化为 AI 绘图指令。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深入理解,并能将抽象知识具象化,用指令语言描述出来,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知识迁移与创新表达能力。在应用板块,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仿生设计展示。通过团队协作,学生们将所学的章鱼特性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仿生作品,并向大家展示设计思路与应用场景。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3.创新层——激发创新思维与价值反思

创新层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化价值认知。在产出部分,鼓励学生制作海洋保护倡议视频。学生们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意构思以及多媒体制作技能,将对海洋生物尤其是章鱼的认知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视频内容,呼吁更多人关注海洋保护。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随后,通过组织 “保护章鱼,我能做什么” 讨论会,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反思。在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思考个人在海洋保护中的责任与行动,进一步深化对海洋保护价值的认知,将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真正实现素养的全面提升。

67c8ed1120b7c.png


五、结语

本教学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文字脚本的精准架构、课件的多模态呈现、游戏的深度互动以及文本的逻辑化解析,构建了“情境导入—知识建构—迁移创新—价值内化”的完整闭环。实践表明,融合AI技术的任务驱动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创新思维,为英语学科育人提供可借鉴的范式。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深化核心素养的整合培养。

图文:周颖婷、李向云、王利亭、罗军

编辑:李启荣

初审:王利亭

审核:金小玲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