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

作者: 咸宁市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 发布时间: 2024-12-25 阅读:( 196 )  

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上,在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时代语境中得到丰富和确证。今天我们学习、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打开一座文化的富矿,找到精神成长的坐标。教育的终极意义和基本规律,要靠教育人坚守。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广大教师要为民族执薪火,为先贤立心碑,为后人正世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课程改革的育人蓝图为指南,围绕2022年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落地实施,化理念为思路,变想法为办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

676b644eac8be.png

  1.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位于教育家精神内涵的首位。从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到教师要“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再到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理想信念的要求不断具体、明晰、丰富,把对广大教师理想信念的要求提到了全新的高度,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强国建设新使命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遵循。2.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这为广大教师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担当强国建设使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根本遵循。教师品德高尚,为学生当好榜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3.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教育家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这为广大教师如何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躬耕教坛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和具体的方法。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升级教育理念是必备的前提条件,积极转变育人方式是必经的方法路径,修炼提升育人本领是必做的功课。教师涵养育人智慧,学生才能开启智慧大门、精神丰满富足、个性才华充分彰显。4.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学,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笃行,是教师职业内在的道德准则;求是,是教育的职责所在;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教育家要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这为广大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践行培根铸魂的光荣使命提出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新时代教师要以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以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职业目标、以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为根本方向。5.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勤修仁爱之心,是教师站稳三尺讲台、躬耕教育事业、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崇德勤业为人梯,乐教爱生铸师魂,广大教师要以爱育爱,做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家;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做既授业又传道的“大先生”;要传承爱的教育,做学生“报国梦”与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人。6.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天下大同、文明共进,是全世界、全人类不懈追求的共同价值。教育家应夯实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基座,筑牢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石,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责任担当。以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中国教育事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将更加凸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任最终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

本文整理自《中国教育报》

  文字:汪涛

  审核:蔡娟

676b647cd2b18.jpg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