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长沙地理教育”邀请,工作室主持人汤标老师为其“‘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大家谈”专题撰文,“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为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刘玉岳老师首创,文章于7月18日发布。现全文转载如下:
平凡的工作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作为教研员,我们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聚焦课堂观察和研究,让课堂富有生命,让课堂富有活力,让课堂能够生长,让课堂有效增值,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全面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如何推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让地理知识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成长?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非常感谢长沙市地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刘玉岳老师及其团队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答案。
刘玉岳老师提出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落实地理新课标理念和要求,是对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索。“五有”中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使教学有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的魅力,使学习变得有趣而生动;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有用,让学生能够理解地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教学从“解题”转化为“解决问题”;注重问题探究,使教学有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渗透地理思想,使教学有魂,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内在意义,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关注主体发展,使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的有效性。“四化”中知识结构化使学习者可以更系统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问题化让学习者主动思考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问题情境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升学习效果;情境生活化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2020年10月,随着团队申报的湖北省教育厅课题《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转化落地实践研究》(2020JB345)成功立项,我们对咸宁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革,以鄂南高中为主体,设计开展系列专业野外地理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咸宁市气象局、咸宁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咸宁市水文站、咸宁市黄鹤楼酒厂,组织开展气象、天文、农业、水文和工业等一系列专业野外地理研学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全市组织开展地图拼图大赛、地理模型设计大赛、校园测量绘图大赛、地理实验教学大赛等,这些有意义的尝试,也是立足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围绕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知识的融合、情境的设置、问题的探究、能力的提升、情怀的升华等方面,对现代中学地理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在不断探索过程中,让我们逐步探寻新课标理念下中学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些尝试仍然是比较肤浅的,研究的价值也是有限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的理念,为我们解除了探索过程的疑惑,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了课堂教学优化的方向,提供了课堂改革实施的范式。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刘玉岳老师正是这样一位“只做好老师”执着信念的新时代教育人,他从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主张是其三十余年一线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的浓缩与升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高奖项与荣誉,有“基础教育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也是其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并不断实践研究的最高成就标志。“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势必会引领咸宁市课堂教学转型升级,也定会促进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全面落实。
(https://mp.weixin.qq.com/s/JEirkgl4VGMnUZik4s6n7w)
名词链接:“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的主要内涵:基于教学大主题,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课堂教学顶层设计体现“五有”的教学思想,即“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内驱,使教学有趣;联系生活实际,融合学科课堂实践,使教学有用;注重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使教学有理;渗透学科思想,体现学科育人价值,使教学有魂;关注主体发展,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使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凸显“四化”的教学策略,即“知识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
编辑:万彤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