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室学苑- 百家争鸣

赢在课堂

作者: 陆惠兰 发布时间: 2019-11-27 阅读:( 6083 )  

 

“赢” 在 课 堂

广西北流市桂塘小学  陆惠兰

    关键词:课堂   境界   赢得  

内容摘要:

课堂是教师迸发教育智慧、绽放教育精彩的舞台。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必然就要“赢”在课堂。本文着眼于教师的个人积淀、境界历程、求“变”因子等,多角度阐述了教师“赢”得课堂的关键。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课堂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经营的地方,是我们人生修炼的道场。课堂就是一本人生的大书,赢在课堂,就是赢得人生。”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坚守的阵地,而赢在课堂,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

一、说文解字论“赢”意

如何“赢”在课堂?从“说文解字”的角度分析:“赢”之一字,集 国智慧之大成。如果结合教师本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居上一“亡”,告诫新时代的教师,面对教育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常具危机意识,方能从容面对日新月异之新世纪的挑战。一“口”居中,彰显教师“沟通能力”的重要性。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润滑剂。作为教师,我们需处理好一连串的人际关系:与领导之间、与同事之间、与家长之间、与学生之间、与社会群体之间……凡上种种,除却一颗真诚的心,更重要就是良好的沟通技能。其次,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教师身负向下一代“传递”知识与做人道理之责任,“传递”的结果如何,依赖的依然是教师的沟通能力。再观“赢”之下部:教育之道源于“日积月累”,惟有教师善用“取才(财)之道、教学之法”,在教学中将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好,才能“赢”得学生,“赢”得课堂!

二、“赢”在课堂三境界

有人说:每位走在教育之旅的老师,他(她)的课堂必然经历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此可谓讲坛新秀必经的第一级台阶,有着以下关键词:学习-积累-描摹-简单。延伸目光,我们感慨:初入讲坛的年轻教师们,有着初生牛犊蛮干的精神,只因阅历尚浅,所以勤学、积累。因而,这时的课堂多是描摹而来的简单质朴。所谓“抱着纯稚的赤子之心,上纯稚的赤子之课。”于是,抱着“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的理念,走过“见子打子”的课堂境界。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入职三五年,对课堂流程慢慢熟悉,开始满怀激情地寻找个性与色彩,便有了以下关键词:刻意-激情-多变-华丽。当有了积累,就有了不断尝试的勇气,有了寻找风格的底气。为了能从不同层面看教育,在不同平台锻炼自己,不惧刻意,富有激情,勇于尝试,力求炫出华丽!在求新求变中,走过“色彩丰富”的课堂境界。

第三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十多载教育风雨,教会一个人沉淀自我。这时候的课堂,慢慢的趋向成熟,便能撷取以下关键词:扎实-充实-丰实-灵慧。多年的实践与积累,懂得了以专业眼光看自身成长,懂得对课堂与教学、乃至教育有自己的思考,懂得回归本真,做温暖的人、上温暖的课……这时候的课堂,遵循课标为导向,深研教材,巧借资源,引导学生学得精彩的课堂!是爱与责任的推动下,“优化整合”的课堂境界。

当然,三个境界周期长短,因人而异;惟有经历了三个境界,方能大言不惭:我们“赢”得了课堂!

三、化茧成蝶“赢”在变      

 “赢”得课堂,关键在“变”。当我们一改传统课堂呆板、枯燥的教学氛围,以“变”的理念为课堂融入更多“趣”、“活”、“新”、“美”的因子,就吸引了学生主动向学的积极性与进取心,为师生“赢”得课堂。

(1)趣——“赢”开端

趣境是抓住学生目光的有效支点。一课伊始,如能巧设趣美情境,或灵创激趣谜语,或慧引趣味活动,吸引学生主动走进文本,就使课在开端即达事半功倍。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巧用信息技术演示了太阳、月亮、地球三星球之运行规律,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宇宙,“勾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强烈好奇。再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借用多媒体展示“红日东升、夕阳西沉”的美丽画面,以熟悉的生活情景为新知架桥,赢得良好开端。

(2)活——“赢”探究

“活”的设计为课堂带来良好的互动氛围。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放权”,活用“导-引-扶-问”,为课堂“赢”得探究。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智慧的教师会巧用多媒体为学生预设开放情境:把圆柱体切开后,拼成的长方体有哪几种摆放的方式?它们的底面积和高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关键时机,教师为学生呈现的动态演示、恰到好处的引领问题,巧妙地将学生带入“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之境。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小组操作兴趣盎然,生生互动热烈,学生通过“摆-放-找-说-演”,发现无论竖放、立放还是平放,从哪个角度思考,均能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Sh。灵活的设计,促使新知的学习成了同学们内心的需要,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发挥了学习主体的最大潜能,使课堂“赢”在探究。

(3)新——“赢”练习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然万变不离其宗,精彩课堂总不离以下几“点”:聚焦知识点、紧抓重难点、把握探究点、巧设练习点,找准拓展点。其中练习是教学反馈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的关键来源。一节课中,新颖的练习形式或创新性的题型往往会令学生眼前一亮,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如何“练”出新意,“练”出成效,是每一个课堂设计的着力之处。我曾指导一位老师在执教《倍的认识》一课时,创新练习的方式,通过摆倍说倍、拍手游戏、智慧闯关的形式让学生爱上练习,为课堂营造和谐有效的互动氛围,自然掀起课堂小高潮,使课堂“赢”在了“练”。

(4)美——“赢”课堂

     课堂需要一些“美”的因子,需要挖掘更多“美”的文化融入自然课堂,使冰冷的知识化为火热的思考。例如,在课堂中巧设“美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美”——情境美、猜想美、探究美、规律美、简洁美……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种“美”的熏陶往往会“触发”学生爱“美”之心、乐“美”之情,因“美”而爱上课堂。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很重视学生的体验,融入了更多的学科背景文化。这些素材就如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明珠,让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的美。教师在课堂中如能善用这些素材,我们的数学课堂将更添魅力与色彩。曾听一位教师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以《孙子兵法》中的数学名题导入,并在结课时再次以名题呼应开端。这样的教学,以名题为引,将学生带入探索名题的美境,学生学得积极、投入且兴趣盎然,充分展现了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魅力。再如《循环小数》一课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的概念,将“春、夏、秋、冬”四季风景,“红、黄、绿”灯的交替出现等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引进课堂,赋予知识美的情趣,就触发了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奥妙之感,课堂自然不言而喻了。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课堂是舞台!是挥洒智慧、演绎精彩的平台!每一个课堂,都是教师慧心巧思的结晶,是学生灵气绽放的平台,是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所在。让我们不懈努力,跨越境界,提升自我,“赢”得课堂的精彩!

 附:本文刊登于《基础教育参考》(2019.16)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