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表现性评价,深研整合式教学——威海市初中生物课题组开展课例观摩研讨活动

作者: 张涛 发布时间: 2019-10-14 阅读:( 5167 )  

近日,“基于大概念统领下初中生物整合式教学的表现性评价的实验研究”课题组在威海市第七中学开展了一次观摩研讨活动,环翠区、高区近30名教师和教研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是开学以来课题组组织开展的第5次日常课例研讨活动。继上一次国际中学林文杰老师执教的《脊椎动物》结构完善课之后,继续由威海七中李铁琳老师上一节《脊椎动物》的探究实践课。本节课是在结构完善课的基础上,将同学们仍然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整合,以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主线逐步展开,分别探究了鱼类适应水中生活、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爬行类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特点。

                                                           

课堂重点放在探究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上。课上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究资源,包括图片、文字材料和供观察的鸡翅骨,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之后,充分交流、质疑、补充、完善,思维碰撞很激烈,课堂生成很精彩。

                                                           

                                                           

                                                           

                                                           

                                                           

李老师的课大胆实验、考虑实效、不拘泥模式、在细节上下功夫;另外,李老师亲切自然的评价语言、及时恰当的方法指导和电子白板的熟练使用,使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让课堂持续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这些都让听课老师们眼前一亮。

                                                           

                                                           

                                                           

                                                           

观摩课后,威海七中生物教研组长李明霞老师主持了评课研讨活动。参与听课的老师们对李老师的教学表现以及最终达成的教学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来自国际中学的林文杰老师认为这节课主线很清晰,课程推进既流畅又严谨,课堂氛围给学生充足的安全感。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探究实践课的理解——针对不同学情可以组织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

                                                           

塔山中学的王海娜老师认为教师语言、神态以及对电子资源的利用,让学生们和听课的老师们感觉很舒服。爬行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既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评价过程,这种设计非常高效,并且符合我们的研究主题。建议也可以把猪的骨拿来做比较,更好地理解鸟类长骨中空的特点。

                                                           

威海七中的梁艳娜老师认为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前知展现和动手体验,运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习更加高效。李老师的评价语言很真诚,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来自国际中学的刘婷老师认为,本节课设计既新颖又流畅,让学生学会了思考的方法,同时也提出探究实践课,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研究价值也很大,如何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同样来自国际中学的李广荣老师认为本节课以鱼类做引领,以鸟类做解析,以爬行类做评价,整节课以适应观贯穿始终,主线清晰。同时老师对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比如鸟类适于飞行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理解思路是略有不同的。

                                                           

来自塔山中学的张海鸥老师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灵活地上课,根据同学们上节课提出的疑问,将鱼类爬行类鸟类,三类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整合着上,并且各有侧重。海鸥老师还提出了建议,这节课上完,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多少,还有哪些疑问,要让同学们心里有数。

                                                           

环翠区教研员夏熠老师认为,本节课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有过程也有理想的结果。老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铺设台阶,这也是课堂推进流畅的原因之一。同时夏老师还提出,现存所有的生物都适应环境,这是一个比较上位的概念,可以给学生继续渗透;要对小组合作有所要求,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合作中来。

                                                           

最后张涛主任从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可以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梳理。第一:设计有新意。整合式教学本来就是创新,并且要上出实效,所以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统领整节课,选择鱼类、鸟类、爬行类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探究,就是本节课的创新所在。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思考怎么整合。

第二:设计很精道。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位,比如用达尔文的话做导语和结尾,首尾呼应;从鱼类开始直接归纳出形态结构功能三个方面的特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鸟类4个受力方向的箭头设计也很用心。

第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的引导。比如图比较直观,所以运用很多图片降低难度;提供事例,给出恰当的探究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与学生融为一体的对话式教学,采用激励性评价,听起来还不肉麻不做作,学生接受度高。

第四: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不管是台前交流的同学,还是台下听讲的同学,都能对错误答案及时进行修改,可见平时就是这样要求的,功夫下在了每一节课。学生交流完后,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学生的学习比较扎实。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老师要始终有问题意识,把应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关注学生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继续探究,可以在探究实践课和答疑解惑课中完成。小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把功夫下在学生身上。

                                                           

本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使老师们通过研讨,对整合式教学和表现性评价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返回时路经威海七中育菁生态园,还品尝了孩子们劳动的果实,真是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满载而归!

                                                           

展开阅读全文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