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推动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应用,加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化整体性发展,促进教育强国建设,正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和时代性共识。国家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进行系统性布局,加速提升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改革落地成效,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2024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2025 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2035 年)》,明确要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孩子们的未来赋能,为强国发展奠基。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交融创新,加速高阶化、个性化、智能化教育新形态创新,为当下学科整合、跨学科融合及超学科育人实践带来了数智赋能前景。当前,中小学教师AI应用能力提升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对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教育浪潮,教师何为、卓越教师应如何担当?教师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效?怎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 ?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习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助教、助学、助评、助研、助管等场景发挥专业化作用……这些愿景的实现,教师必须积极参与并掌握新技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现代教育教学能力,这必然要求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同步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点亮教育未来之光,为学生创造更加精彩的学习环境,群智协同、跨域对话共同促进教育的进步。
为使教师更好地促进AI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创新,从学科、教学法和AI技术三者整合性应用视角创新名师培养模式,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名师界教育智库决定2025年3月于北京市举办“全国中小学教师AI融合新理念、新实践发展论坛”,论坛将邀请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和一线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学名师,为教师运用AI技术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主题:
数字转型、智能升级,素养育人新质发展新进程
二、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25年03月22日-24日
培训地点:北京市
报到时间:3月21日
三、主办单位:
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
四、学术支持:
名师界教育智库
五、承办单位:
北京久扬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六、参加人员:
1.各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教师进修校相关领导、各级教研员;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学校长、副校长、各学科教师、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民办教育学校领导及教师。
2.名师工作室(坊)主持人及成员。
七、目标达成:
1.理解AI技术教育创新。从新课程改革进程历史逻辑及教育强国发展当下任务内在要求,理解AI技术引领数智赋能教育教学创新生态、学科融合模式、素养育人目标策略等,提升AI融合实践专业自觉。
2.掌握AI系列工具应用。通过系统学习,掌握AI在实际运用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充分理解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及潜力。
3.以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聚焦教师实际需求,培养教师利用AI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评价、学情分析、批改作业、制作课件、文稿润色、数据统计等技术能力。
4.以AI工具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系列AI课堂案例观摩,掌握AI技术优化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善用数智技术加速教育创新,推动课堂向高阶化发展,运用AI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技能提升。
5.以AI工具促进专业发展。通过跨界多域协同学习,理解新课标落地AI赋能愿景、策略与发展路径,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长远目标规划与行动实施。
八、论坛内容:
为了确保论坛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论坛聚焦于AI助力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和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精心规划了理念与角色转变、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资源创作、个人专业成长四个环节。充分利用 AI 技术优势,实现教学和管理流程的优化与升级。确保论坛内容不仅覆盖了教师工作的各个重要方面,还通过AI技术引入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具体内容包含如下方面:
◆AI技术基础及其教育应用前景,包括助教、助学、助评、助管等;
◆智能教学工具的使用与实践,包括常见各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及其功能,包括用AI生成高质量图片和图表、短视频制作;
◆如何利用AI进行高效备课,包括高质量教学设计、跨学科教学设计、AI课件制作等;
◆如何利用AI开展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实施和教学评价,包括生机师三者协同交互活动设计,差异个性化学习活动设计,课堂表现性评价量规设计及多元评价开展等;
◆如何利用AI批改作业和作业管理,利用AI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数据,促进教学评一体和精准教学;
◆AI技术促进教师高层次专业发展,包括AI促进跨学科教学融合与超学科育人实践,AI助力专业写作和学术研究,AI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思维能力发展...
九、论坛特色:
统筹课程、学科、课堂、评价改革
融合理念、课标、素养、实践要素
注重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辅以案例分析,使教师尽快掌握AI使用技能与方法,实效性强。
十、论坛嘉宾:
李玉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慕课发展中心主任,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人探究学习协会理事长。
张卓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考试命题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出版研究专著《构建教育新模式》《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
焦建利: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丁玉海: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科信息化专家,河北省首批兼职学科教研员(小学语文),河北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办公室成员,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邯郸市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秦红斌:高级教师,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智慧教育区域发展研究项目专家。
刘 洋:清华大学万国数据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执行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系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计算语言学专委会常务副主任。
吴安民:原北京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学院院长,主讲教育心理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家开放大学国培专家、中国教师研修网专家、北京市朝阳区特级教师进校园专家。注重教育技术落地教育管理和学校的技术设计与实施。
王 珏: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国际信息学会(中国)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学习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圣陶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长期关注教育技术领域,深入研究微课、慕课、知识可视化、AIGC等等新兴方向,精研学习科学和脑科学,用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阐释教与学本质,被评为教育部高校国培全国优秀专家。
许 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中小学信息科技一级教师。研究关注领域: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与实践、信息科技教育、科学教育研究。
代 帅: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慧校园、区域教育信息化和创新课程等。
赵 勇:北京宏志中学校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智慧学习工作委员常务理事。曾获北京市东城区骨干教师、师德标兵、学科教学带头人、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马玉娟:高级教师,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科学教育专委会委员、海淀区教师教育带头人、海淀区督学、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党总支书记、北京市八一学校教育集团事业部责任校长、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管校长。
于瑞利:正高级教师,高级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党支部书记。
陈延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首都名师,“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
杨少玉: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语文教师,中学二级教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多次获得市级区级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奖项,公开课、示范课展示。
祝 洁: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教师,西城区骨干教师,西城区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主持多项国家级、省市区级科研课题,发表多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文章,获得西城区基础教育课程成果奖,西城区教育教学成果奖,多次获得全国、市区级教学奖项。
牟小颖:清华附中大兴学校高中生物教师,清华大学博士后。以第一作者发表10篇SCI论文,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区级论文一等奖,以及多项优秀指导教师奖。
许艺枢:清华附中大兴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曾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包括中科院一区、CCF B区SCI论文,中文核心论文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
朱孝忠: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院长、书记,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项目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好课堂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伦理学会原德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出版《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名师工作室成长的足迹》、《引领卓越——百家名师工作室发展启示录》、《名师工作室卓越发展实践方略》。
魏续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任清华大学分校党委副书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
芦 苇:教育教学专家,正高级、特级教师,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臧富仁: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政府督学,清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专家组成员。曾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校长、曾任中国中学生跆拳道协会主席,曾获首都劳动奖章、有突出贡献人才等荣誉。
十一、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
传真:010-67284012
联系人:王老师18501155439
网址:http://www.msgzslm.com
微信公众号:msyxgtt
邮箱:bsdpxbwf@126.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