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视界- 行业资讯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作者: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0-05-27 阅读:( 11262 )  

——记教育部重点课题《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成果发布会

2020年5月22日,教育部重点课题《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举行。

5ecdf5dd5dfcc.jpg

初中自觉数学教育高端成长工作室成员、常州市自觉教育联盟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常州市丽华中学、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种子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5ecdf6299327b.jpg

一、课堂展示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沈秋萍老师利用翻转教学形态开设了一节中考专题复习课《方案设计》。

5ecdf6b983724.jpg

沈老师的课分为学情诊断、探究导学、变式运用、反馈检测、知能结构、强化练习六个环节。作为一节中考复习课,这堂课既注重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建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沈老师通过引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觉自主的思考研究,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

5ecdf6f98ae03.jpg

两周前潘校不辞辛苦就开始指导我定内容,怎样上好一节复习课。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十分感谢潘校的指导。最难的是整节课的设计,立足于翻转课堂,立足于九年级二轮复习,立足于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指导。有了潘校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分析后,我开始找中考题,从常州中考到江苏中考到全国中考,从手头的复习资料到网络资源,整个过程十分繁杂。虽然资源很容易得到,但多了就会不精,首先我把合适的挑出来,然后开始把类型和思想方法重复的进行归类,要在一节课堂上体现不同的重难点,很难。总觉得很多问题都指向同一个重点。挑选了一周后潘校开始问我进度,我感觉还是很为难,然后把准备好的几个典型题型给潘校指导,很快潘校指出我的问题中几个不合适,在潘校的帮助下最终定稿。然后自己开始找班级试上,发现方案设计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课时要做全对很难。于是我按平时上课的想法,针对学生的问题,根据学情以学定教,不求课堂上成为讲练习课,尽量少讲让学生不断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果然学生在体会到综合问题的解题步骤后轻松多了。

此次开课我的体会就是翻转课堂的精髓一定是基于学生学情,所谓浅层在课前深层在课堂就是指老师只有通过翻转教学基于学情分析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更深入的引导。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就提论题,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网络化结构化体系而不是单一的答案。这也是数学的魅力。九年级的复习课更需要我们老师这样引导才能真正让学生提升自我,真正做到支持自觉,主导自觉,主体自觉。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我们要不断思变不断突破自我才有进步。(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沈秋萍)


二、赠书仪式

课题历时4年,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潘建明导师向常州市初中自觉数学教育高端成长工作室成员赠送专著《解读自觉数学课堂》。

5ecdf74e59780.jpg

5ecdf77c7fc29.jpg

潘建明导师向常州市自觉教育联盟学校勤业中学、丽华中学、东青实验学校种子教师赠送编著《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

5ecdf7badb820.jpg

5ecdf7e61ce87.jpg

三、课题成果发布

常州市教科院王俊所长主持了此次课题成果发布会。王俊所长高度评价了课题研究的成果,肯定了课题组老师在研究过程的辛勤努力。

5ecdf811d055e.jpg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李军校长致辞,对所有参会的老师表示欢迎,鼓励教师们积极进行教科研,以此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5ecdf8448bd45.jpg

课题主持人潘建明导师汇报了课题研究成果。

5ecdf895476ac.jpg

成果发布会上,潘建明导师亲自展示和共享了多年来致力于学术研究的过程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结论与对策、改进与完善等方面,阐述了整个课题研究的历程。而作为亲历者,我也更加认识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面对浩瀚的知识,只有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1.积跬步以至千里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确,课题研究的过程,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虽然课题组成员来自于全市各个区的不同学校,但每月至少两次固定不变的课题组活动,无论是集体听评课、理论学习、专题研讨,还是外出培训、专家引领、取长补短;不仅有案例反思、论文打磨、精雕细琢,还有竞赛评比、梯队建设、专业发展……在潘建明导师的带领下,我们扎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研究。回顾从组织研究队伍,明确研究任务,理清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到积极开展总课题开课工作;从确定课题研究方法、整理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源,到广泛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厘清了翻转教学的本质,以及翻转教学形态变革与创新的要因,确立了翻转教学中微课程的开发要求与原则,建立了在翻转教学过程中基于深度学习的策略框架图谱,开发了翻转教学中优效的数学素养教学课型范式……也许正如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卓越因此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习惯”。

而在漫长而扎实地研究过程中,让我在学术之外看到了潘建明导师“圣者渡人”的光辉。他用自己的智慧启迪着我们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影响着我们的人格。在他眼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始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成长,始终期待着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中,读出自己成长的路径”,这种期待朴实无华。

 2.衣带渐宽终不悔

毛主席曾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的确,课题研究的过程,客观上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更注重知行合一。

几年来,潘建明导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带我们通过实践将研究的理论转化为我们作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仅通过“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和创新研究”改造着教育教学的客观世界,也通过研究使作为成员的我们自觉改造着主观世界。

在这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究过程中,让我也逐渐静下心来,深刻认识到:老老实实磨功夫,才是我从教的唯一生路,不悔,才能无愧。

3.路漫漫其修远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潘建明导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批准号:DHA160378)的成果发布会,让我们信心更足,脚步更坚定。

也许我们在子课题的研究上还有所欠缺,也许我们取得的成果还参差不齐,这些仍需要改进;或许我们还需将成果进一步提升、辐射更广,或许我们还可以将成果向其他学科进行迁移,这些仍需要完善……这些,也使得课题的成果发布和结题工作,更像是一个新的起点,而非终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人间正道是沧桑”。(常州市第四中学  关旸)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课题研究按照“确定课题、文献研究、现状调查、核心研究、案例实践、成果辐射”六步进行研究,借助课题专家组的指导力量,吸纳他们的智慧经验,为课题研究注入活力,通过课题沙龙、专题培训、论文撰写、课堂实践、实证观课、活动推广、经验交流等手段,研讨问题、实证假设、展示成果。从潘校布置子课题任务到今天的成果发布,历经3年,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忙忙碌碌中完成,丰硕的成果在脚踏实地中取得,而我们的成长,就在这不经意之间。

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课题研究,仅仅有实践是不够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研究需要且行且思。如果没有反复思考,就没有不断进步。如果光有思考,没有积累,就不能把思考书写成文。因此,课题组成员们在三年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和积累,积极参加各项教育、教学大赛,认真撰写相关科研论文,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参与课题研究,让我学习到如何做课题,体验到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要经历哪些过程;课题成果的发布,让我感受到潘校和课题组的成员们不辞辛苦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课题范式课堂的展示,让我深深体会到课题研究要与教学实践结合,植根于课堂,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得到落实。潘校是我们的领路人,在课题研究进程中,引领着我们不断深入和细致,将课题研究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我们有幸在潘校的指导下学习,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一样,站得更高,走得更远,真是一件异常幸福的事!(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 郑金华)  

潘建明导师作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发布。发布会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回顾、研究结论与对策、研究成果和影响、不足和改进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课题研究的过程回顾环节,潘建明介绍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源、对“变革”“创新”进行思辨性分析、进行专业技术方法的学习与指导、开展子课题的中期评估工作等十二个环节所做的工作。我深深感受到潘校做课题的严谨和踏实,真正帮助我们一线教师更好地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做务实、有效的教学科研,持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课题成员我们也成长迅速,很多教师成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骨干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也屡获佳绩。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丰富充实,能给一线教师以参考和借鉴的案例集和导学案,也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课课型总结。同时我们也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分享至自己的学校,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实实在在的变革和创新。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基层学校教学质量及实效性,促进教师对教材、教学、教法的钻研,进一步探讨有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高如玉)

我聆听了潘校关于《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成果发布会,感受颇多,具体如下:

1.震撼荣誉之多。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成果,我想就像潘校所说,要耐得住寂寞,坐的了冷板凳。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定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作为工作室成员之一,要学习潘校吃苦坚韧的精神、一心为研究,一心为学生的奉献精神。这些将一直激励着我的成长。

2.以科研助成长。科研对一线老师的助进作用无可厚非。有的老师是将几年的经验应用了一辈子,有的老师的水平是呈现正比关系增长的,这就是反思和研究的力量。今后我应该将课题研究作为工作主线之一。老师要敢做课题,能做课题,会做课题善做课题。

3.课题怎么做?潘校下午的发布会给了很好的案例。做实事,做真研究。是我理解这次课题成功的本质原因。真实践才能出真知,真实践才能检验真理,任何事情都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才有到达成功彼岸的机会。(常州市勤业中学王岩)

课题研究重在坚持,贵在积累。这个课题经历了四年多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潘校一直是引路人,带着我们研究课堂,对课堂进行实证观察,带着成员去上海、南京上公开课、听课、评课、讲座……潘校对课题研究的严谨,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们每个成员不敢怠慢。感谢潘校,默默为我们的付出,他用“渡人”的理念激发我们前行,每次当我心有懈怠时,潘校总会为我们指明目标和方向,让我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曾经惊叹于潘校的学习能力,这次又一次让我惊叹于潘校的整理能力、记忆能力,学员每次上的公开课、写得论文,潘校都整理妥当,并获得丰硕的成果!

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再次折服于潘校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熟悉程度。课题成果汇报中,潘校运用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研究的起点和总结。我们在研究课题或写报告时,有时语言非常匮乏,遇到了瓶颈,潘校适时指导我们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通过这次活动,再次体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其实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学 李燕华)

通过潘校的课题成果发布、课题研究过程回顾,深深感受到成果得来的不易,四年的坚持不断的积累:成员迅速成长成为骨干、斩获各级各类竞赛奖项、一线课堂实录经验积累、案例导学案成集,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潘校严谨而实干的作风影响着我们,用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帮带我们进步,带领我们走进课堂实证研究提升科研能力,用“渡人”的心态激励我们追求事业的成长,用自己丰富的学识指导我们写作。

通过这次成果发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虽课题即将结束,但我相信不管远近,贵在坚持!(武进区潘家初中  王向东)

聆听了潘建明校长的讲座之后,我对课题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研究哪些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要想切实的研究好一个课题,首先要对课题中的相关名词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形成独到的认识。例如,翻转课堂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模式,而是需要将浅层学习放在课前,而课堂中则要利用师生活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正如沈秋萍老师的公开课《方案设计(1)》中所展示的,学生利用课前进行自学并完成助学单,教师收集学生完成情况并在课堂上总结优点和不足,对学生尚有疑惑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和训练,减少了课堂中不必要的重复,实现了课堂高效化。其次,课题的研究需要落到实处,潘建明校长在讲座中通过丰富的照片、生动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题研究绝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它是许多一线教师在“计划—行动—反思—改进—行动”的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和调整方案,将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以不断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这一次的成果发布对我以后的课题研究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为我今后的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东青实验学校 卢彬彬)

课题主持人潘建明导师做了课题成果发布。本课题历时4年,潘建明导师带领整个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回顾研究过程这个环节,我深深感受到了潘建明导师做学术研究的严谨和认真,带领团队做研究的同时帮助团队的每个人不断成长,让我们每个人真正感受到身为团队中的一员是骄傲和自豪的,是幸福和快乐的。我深深感受到做课题研究对研究者自身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也知道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对研究的深入是一种制约。同时也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要取得更大进步。

课题研究不仅仅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而是要养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新北区薛家中学 刘跃)

潘校从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结论与对策、成果和影响、改进和完善这几方面进行了阐述。透过那张张照片,段段文字,我能够想象潘校及课题组成员做研究的决心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正是有了决心并付诸努力,才成就了大家。课题组的成员在潘校的带领下,依托课题研究,实现了个人的专业成长,硕果累累。潘校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感染着我们。我们也需要转型,由“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我们能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更敏锐地发现教育问题,不断思考、不断研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角度,形成新思想、新观点,自觉主动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我们的成长将会实现质的飞跃。(常州市清潭中学 吴洋)

在发布会上看到潘校将课题研究的成果一一展示时,心里感慨颇多。还记得当初第一次参加潘校课题时的震惊,原来研究是这样开展的。听课、评课,随机点评,既有对每节课的优点总结,也有对课中呈现的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的各种评述,还提出会针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整个活动紧张、刺激,担心了自己会被点名点评,又担心自己漏记了什么,却收获满满,心里感到莫名的开心。那时,是真心被潘校的认真、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所深深折服,就下定决心要跟着潘校学习,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数学方面别人认可的专家。

还记得第一次在课题组开课,潘校的手把手指点,让我顺利完成了展示;还记得自己之前在数学教学上是极度的不自信,潘校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肯定地对我说:“你很优秀的”,让我相信自己真是不错的;真的是往事一幕幕……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间。而且,每次都很巧的是,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候,潘校的不经意间的点滴言行,让我对未来又有了信心。真的是感谢恩师!

现在这个课题即将接近尾声,回想起来,自己在课题研究的这些日子,虽然学到很多,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相信未来的日子,我仍会继续以潘校为指路明灯,踏实、认真地教学,会让自己的课题研究永远在路上……(常州市北环中学 胡珏)

潘建明导师从课题研究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佩服潘校的严谨、专业、敬业,在潘校的讲座中,我们不断地看到成员的成果展示,可见,这位潘校平时的默默付出很多。之前在做结题报告时,一度很迷茫,今天听了潘校的讲座,很有启发,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存在的问题,也让我也更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都说科研是教学的根,无“研”便没有“根”,四年来,我们在潘校的带领下,我们听了多个科研讲座,而且还到多个学校交流学习,潘校不断地鼓励我们写文章,做科研。课题会让我们望而生畏,但做好课题,对一线教师来说,一定是神助攻,正如潘校所说,我们要耐得住寂寞,任何的成功,一定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我想,如果我们能把所学用到教学实践中,并能坚持科研,这一定是潘校内心所望!(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吴秀兰)

教育部重点课题《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批准号:DHA160378)的成果发布会分四个环节进行:课堂观摩、赠送专著、成果汇报、专题讲座。其中成果汇报环节由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王俊所长主持,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李军校长作重要致辞,课题主持人潘建明教授作详实汇报。

汇报中,潘建明教授着重汇报了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成果。一张张丰富多彩的活动照片、一个个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份份含金量极高的荣誉证书、一本本颇具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无不体现了潘教授在过去的四年课题研究中倾注了热情、付出了努力、饱尝了艰辛、摘取了硕果。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教育部重点课题《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批准号:DHA160378)研究成果这部编著的编委成员中时,惊喜之情难以言表,四年来所有的艰难困苦也随之烟消云散。

发布会的圆满成功,意味着我们工作室成员在潘建明教授的高屋建瓴下,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新北区浦河实验学校 眭亚燕

四、专题讲座

成果发布会后,王俊所长给全体与会教师作了题为《作为方法的课例研究》的讲座。讲座主要围绕什么是课例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课例报告的撰写、对当前教研活动的启示四大方面展开。在讲座过程中,王所长通过大量的案例来阐述理论,深入浅出,既高屋建瓴又切实可行,让老师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后面两大块内容没能具体展开,老师们感觉意犹未尽,颇感遗憾。

5ecdfe30e84e5.jpg

5ecdfe379fd90.jpg

听了王俊所长的讲座以后,我对课例研究有了更深的感悟,课例研究不同于课例,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主要有四点:确立研究主题、规划教学活动、实施课堂观察、开展课后研讨。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课例研究应重视对学习者的研究,不了解学习者及其特点,便不会有好的教学。而回想自己的教学,更多时候是任务性地完成课堂教学,很少会去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学生才更容易接受新知,课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也是不断提升教师自己,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新北区实验中学  何科俊)

今天参与了潘校工作室的活动,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学习感受颇丰。现场学习田初中沈秋萍老师的一节精彩的专题复习课——《方案设计》,也观摩了潘校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翻转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研究》的成果发布,教科院王所带来的高屋建瓴的讲座《如何做课例研究》。对于课例研究,作为年轻教师,还不是很熟悉,也没有具体接触和研究,这次的讲座对我而言,是一次较为深刻的学习,王所从什么是课例与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课例报告的撰写、对当前教研活动的启示进行介绍。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在全球范围,都是为了改进教学而采取的一项行动,它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与描述,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有研究的成分。课例研究就是以课为载体,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的合作性研究。王所从三个课例说起,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淀粉遇碘酒变为蓝紫色”,有的课堂上,这一性质主要是通过老师告诉或者演示给学生看,有的则是形式像探究,实际是对结论的验证等,实质上仍停留在“告诉事实、验证结论”的水平,学生没有亲身经历主动观察与分辨的学习活动。针对上述情况进行改进,增加材料,然后放手让学生在各种“液体”与各种“物品”之间一对一“找朋友”——哪种“液体”碰到哪种“物体”会发生新的颜色变化?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学生通过亲自分类、鉴别,从而发现淀粉特有的性质。两堂课的课堂试验方法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变。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课例与课例研究有了初步的认知,也让我对教学模式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常州市丽华中学 丁一清)

王俊所长以大量的实例让我了解到“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强调对课堂的再现和描述;是讲课堂教学背后进行研究的故事;聚焦于具体学科;需要有鲜明的研究主题。而课例研究就是研究的动态的过程,也是研究的成果。

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是确立研究主题 、规划教学活动 、实施课堂观察 、开展课后研讨。课例报告的撰写中要注意:主题明确、线索清晰、关键事件、过程翔实、研究结论。王所的这次讲座为我们以后进行课例研究指引了方向、更提供了非常实用的途径。(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朱正芳)

听取了教科院王俊所长的精彩讲座《作为方法的课例研究》,使我认识到教育教研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是提高广大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通过本次学习,我懂得了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首先我懂得了课例就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强调对课堂的再现和描述,是讲课堂教学背后进行研究的故事。课例研究是研究的动态过程,也是研究的成果。王俊所长聚焦具体的学科(化学、数学、物理),告诉我们研究的基本程序:确定研究主题、规划教学活动、实施课堂观察、开展课后研究。课例需要鲜明的研究主题,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时时用心关注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寻找课例与教学相关的具体问题,用这些问题指引自己的课例研究,激发自己的研究意识。面对研究的问题不断追问,我们的研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实现目标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其他途径能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我需要在教学中做哪些相关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什么依据吗?这种层层递进提出的接地气的问题更容易为我们课例找到研究的抓手,增强研究的操作性。王俊所长强调,转变教学设计的重点:从只关注教到关注学,从教学行为设计到学生主体活动设计,从单线形教案到复线型教案。

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思考,可以让老师获得更专业的成长。王俊所长的讲座从专业角度给我们指引了课例研究方向,给我们提供了务实的可操作的方法。通过学习我再次审视自己的不足,对于课例研究,今后在选题和具体操作上,还要继续深入学习,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然后落实到行动上。(武进区雪堰初中 杨翠芹)

五、活动感悟

课题发布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最后在潘建明导师的主持下,工作室成员畅谈感悟。

5ecdfff2de44a.jpg

5ecdfff7868b6.jpg

沈秋萍老师展示了一节中考专题复习课《方案设计(1)》。在自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利用翻转课堂的设计,从课前预学单中展现的问题入手,总结归纳问题的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以真学定真教。所选择的题目具有典型性,都是各地新鲜出炉的中考题,从方法和思想为引领,重分析,轻结果。

接着,由潘校展示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尽管知道潘校的孜孜追求从来没有改变过,但依然惊讶于这些成果,心里的感恩,潘校为了我们的成长默默付出了太多。也许,课题研究将要告一段落,也许,我们都会从内心松了一口气,终于一段艰苦的日子就要到头,但是,回过头想想,沉甸甸的收获背后,不正是逼自己一下的信念在支撑着自己吗?感谢潘校给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就是常说的化压力为动力吧!所以,我相信,结束又是另一个新的开始,在教学的道路上不能甘于做一个等待者,而是需要有勇气做一个追梦人!

最后,教科院的王俊院长结合一线教师的实际,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课例研究的报告。这无疑是给迷茫之中的我树立了一盏明灯,身为一线教师,立足于教学,从教学中寻找研究的问题,这不应该是难事!我们也可以把小问题研究出大成果。

这次的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了,“乐”可以从“苦”中寻找,只有负重前行的人,才会体会到那种经历过磨练之后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常州市新北区飞龙中学 孙梅)

潘校向我们展示了课题的成果,虽然我是中途参与进来的,但是我能从一张张PPT中看到潘校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对教学的这份热爱;看到潘校作为一名学者对学术研究的严谨和孜孜以求;看到潘校作为一名导师对成员的严格要求和倾囊相授。所以,我再次庆幸自己能加入这个团队,在这里,我遇见了大咖级的导师,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追梦人,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教科院的王俊院长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课例研究的报告。王院长用鲜活的课堂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什么是课例和课例研究,研究的基本程序,如何撰写课例报告等。听了这个讲座,我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抓住可研究的点以及如何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今天的线下培训,又是收获满满,我将继续怀揣一颗追求卓越的初心,跟随潘校的脚步,不断前行! (新北区实验中学   张一青)

潘校向我们展示了课题的成果,虽然我是中途参与进来的,但是我能从一项项的成果中,看到潘校对学术的孜孜以求和对年轻教师引领的良苦用心。一张张PPT,不仅体现了潘校对数学教学工作的热爱,更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导师对成员的言传身教、悉心教导。

清晰记得在潘校指导下,我开设的几节公开课,从教学设计到亲临指导再到课后的精彩点评,无不让我受益匪浅。其他老师也非常羡慕我有幸能获得这样的导师引领。在这个团队,成员们互帮互助、精心研讨,看到从潘校到每一位成员的对自身严格要求、对教研精益求精,我获益良多。在这里,我不仅遇见了大咖级的导师,也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还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通过这次发布会,我不仅感受到了潘校做学术研究的严谨和认真,带领团队做研究的同时,帮助团队的每个人不断成长,并且让每一位成员在进步的同时感受到身为成员的价值与幸福。此外,我还深深地感受到做课题研究对研究者自身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主动寻求突破的路径。尤其是在理论知识匮乏的时候,更要主动学习。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地充实自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课题研究不仅仅是提升教师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更是我们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途径,做好课题研究,任重而道远!(常州市正衡中学 朱祥生)

成果发布会首先由沈秋萍老师为我们展示基于课题研究的公开课《方案设计(1)》,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让浅层的学习在课前进行,课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案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数学思想,教学过程中沈老师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引领,有效的将学生课前学习所暴露出的问题在课堂中得到解决,体现了翻转课堂的精准施教。

其次,潘教授作了课题成果的发布,通过潘教授的全程讲解,让我们全面的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心路历程。四年来,整个课题研究团队为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课堂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在潘校严谨实干的作风引领和带动下,整个团队获得了快速的成长,许多成员成长为校、区、市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同时课题研究还形成了很多课堂教学实录和案例,以及翻转课堂的一些常规模式。

我想课题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但作为其中一员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课堂实践中结合本校学情,不断优化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让课题研究的成果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为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养成保驾护航!(常州市丽华中学 赵霞)

5ece006e70072.jpg

不想做科研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我们不能关起门来做教书匠,要学习新的知识理论来武装自己,才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教育思想。

沈老师带来的一堂精彩的数学《方案设计》课,让我们看到自信的老师,飞扬的学生。这样的翻转课堂,不是一日就生成的,是平时一点点引导,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我们做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提前学习,不是提前看个视频,是让学生自主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老师评讲,听同伴点评、补充。任何课堂的改革,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节奏紧凑,沈老师专业素养极高,学生发言流畅,完美诠释了翻转课堂,之后的答题技巧总结,效率很高。

接着,潘建明导师对《翻转课堂》这一课题进行了讲解。我们都知道课题不容易做,从选择恰当的课题开始,到开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分工的进行研究。中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是显著的,受益的不仅仅是老师,教科研水平上去了,更多的是学生,开始真的爱上学习。当然,更让我震惊的是,团队老师们获得的荣誉,一项项,一张张奖状,这就是我们做科研的乐趣。

最后,王所长带来了课例研究的讲解。我们常常对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是,做老师久了,就会采用经验主义,教学遇到瓶颈了,质量上不去时,我们才反思自己的课堂怎么了......其实,做好课例研究很有必要,但是到底怎么研究呢?我们首先要确定研究主题,再规划教学活动,再实施课堂观察,最后开展课后研讨。我们知道任何研究,必须真实,不能闭门造车。

一次次参加活动,一点点触碰自己的未知领域,我越发觉得这就是常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努力做个学习型的老师。(常州市勤业中学 金银)

一路前行一路歌,一路走来,有思考、有迷茫,课题的成果发布让所有参与课题的老师欣喜,借此东风,相信致力于教学钻研的教师会在教科研道路上会更加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