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区域三名发展经验

“创课工场” ——东胜区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发展与变革

作者: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19-12-23 阅读:( 8439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 闫利军  

5e0053644436d.png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名师工作室发展,名师是一个地区教育资源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主力军,名师工作室就是教育教学成果的孵化基地,可以说“得名师者得教育”。东胜区的名师工作室是在东胜区教育体育局的管理下,由东胜区教研中心创建,并由教师队伍中的“关键少数”“老师的老师”--教研员担任主持人的学科集体工作室。涵盖初中、小学、学前三个学段的所有学科,目前有17个名师工作室,下设60个工作坊(这次大会结束后,2020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名师工作室建设,适当扩大规模,提高质量)。

首先,我和大家分享一组有意义的名师工作室的名称。

“娜荷芽”(刚发芽的植物)幼教名师工作室;“毛虫与蝴蝶”(化茧成蝶的意思,结合新教育理念命名)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索伦戈”(七色光、彩虹)美术名师工作室、“漠之雨”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凸透镜”物理名师工作室、“爱科思”(X)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超日雅”(回声,余音绕梁的意思)音乐名师工作室、“漠北”历史名师工作室、“草原星”地理名师工作室……它们是17个名师工作室的代表,已经初具规模和影响力。其中,“娜荷芽”“索伦戈”“超日雅”“漠北”“草原星”两次参加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年会,两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这些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是一支学研不辍的队伍。

“大才子”小语教研员曹龙。进入“知网”搜索,曹龙仅发表在《内蒙古教育》上的论文就达24篇。2015年,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过他的著作《读写互促——探寻学以致用的语文教学》,在地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主张。

“十三项全能”音乐教研员李永平。键盘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四大类里他能熟练演奏手风琴、钢琴、吉他、尤克里里、非洲鼓、葫芦丝等十几种。比这些更了不起的,是他的工作思路创新,在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音乐艺术才情培养方面成就卓著。(图片是他在上海国际乐器展中与外国的吉他“神童”的合影)

“学霸”历史教研员王晓琴。她连续两次在鄂尔多斯市历史教师业务水平考试中获得第一,她还是东胜区历史老师里最会玩电脑的人。(图片是漠北历史名师工作室读书工作坊在一所中学的活动场所)

“创意大师”美术教研员马君。“大师”是指她在艺术修养方面的成就,鉴赏与创意能力在地区首屈一指。她的开创性工作还包括建立鄂尔多斯市第一个美术名师工作室,提出并首先践行“师师互培”的教师培训模式。

“周游列省”讲学的微课专家李玉平。他是教研中心副主任,在信息技术与课程开发的契合方面给地区名师工作室发展大力支持与指导。他也是知名的教育活动家,经常外出讲学。(图片是他设在东胜区实验中学的场景课程学习馆)

接下来,我们先走进"草原星”地理名师工作室。

(播放地理名师工作室的视频)

这个工作室有一间专用研究室,设在学校(东胜区大兴中学),走进研究室,看到的是一张醒目的大系统图,它是本学年的工作计划,由5部分构成:系统中心是活动大主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常见问题”;第二圈是常见问题的六大分类,这是本学年度重点研究的小专题;第三圈是本专题的首席负责人;第四圈是在每次活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由负责人标注上去;第五圈是二维码解析,是该次活动过程性资料以及每一个小问题的解答,有文本的、PPT形式的,还有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率。

具体操作请看一个教研活动案例:
    活动主题是《东胜区地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二)——单元目标设计和知识梳理》,这是一次“单元目标设计和知识梳理”的考试,也是刚才系统规划图里的六个小专题之一。这个主题活动是系列的,有开学前的岗前培训、本次的小专题考试、考后的阅卷分析、反馈再培训(微信群),最后汇总问题给出建议后制作二维码再张贴……

这样,一学年结束后,我们就可以编写出《东胜区地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常见问题N例》1.0版,第二年不断完善,2.0版本或者更高质量的“问题解析”完成。实现培养青年教师,成就名师,形成课程,成为“创课工场”。

由上面案例可以看到,在教研中心的统一规划下,东胜区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正在经历一系列变化与创新,概括起来,有六大变化。

一、目标之变——创作为主导

将工作目标聚焦到共创共编一本书,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力量。让每一位参与者在成长过程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研究答案,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创作,最后成为共建共享的“课程”资源。比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教研员曹龙老师的引领下,以“基于课程标准的读写结合读写互促策略研究”为主题,进行长达三年的研究、培训、实践活动,以“读写兴趣与读写习惯的培养”“读写能力与读写素养的提升”为小专题,探索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收集整理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优秀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以及优秀学生作文等,形成相应的文集,最后凝练成果形成一本书。

二、关系之变——成长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我们要构建名师成长共同体。之前我们与教师结成教学研究共同体,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专业指导。目前在名师成长共同体的驱动下,名师工作室成员与教师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变化,过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名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现在,不仅成员在成长,名师也不断强化自身研修水平,由优秀不断走向卓越。单纯的付出与给予的关系,变成智慧众筹的成长共同体关系,实现了协同成长,相互促进,形成了育人合力。名师们不但在全区起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还得到了其他盟市和旗区的认可,经常受邀外出指导、讲学、交流,一年达200多人次。我们取得的发展成果,也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在全国名师工作室展示活动中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成为东胜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设计之变——系统总规划

名师工作室的研究、设计与规划从小问题小现象到大主题—小专题—系列活动三层设计,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研究体系。大主题涉及教育大的方面的问题,比如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等。小专题比如课标的解读、教材分析、课型建设、教学设计等。系列活动会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比如中考备考主题系列活动,有集体备课,教学指导、学段衔接、命题研究、模拟考试、反馈整改、课堂观摩,课例标准等。工作中重视基于实证和数据的研究,使教学研究走向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道路。    

四、场景之变——课程馆行动

名师工作室学习和研究的场景在变,由单次培训学习,到组合型的场景课程学习,再到学习创作融为一体的课程馆行动,学习的场景不断迭代更新。我们通过美术学科的一段活动视频了解这一变化。

(索伦戈美术工作室成立后,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方面起到了培根固本的作用,更在领跑艺术教育方面做着不断的探索。为使东胜区美术老师们能够与时俱进,学以致用,今年工作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与文化创意园结成联合体,成为了公共艺术空间的一部分。这种集展示与实践于一体的新学习环境,既具备社会美育功能,同时也是优质的课程馆,大多数课程均可在其中展开。在这样博物馆式的情境和实操体验中,学习资源更丰富开放,审美更直观自由,体验者更积极主动,所以也更凸显“自助式”的教育功能。会大大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和价值,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促进艺术教育的普世发展。)

五、成果之变——码上新课程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穿越课堂边界、可以突破校园围墙。将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码书、码课,有文、有图、有视频,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学习。

在2016的名师工作室年会上我们展出过自己的码书、2017年的年会上我们展出过一面墙的码海报。码书的形式不变,但内容在变。

娜荷芽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制作的亲子阅读策略码书,帮助家长进行科学的亲子阅读。

超日雅音乐名师工作室的系列培训课程里,最新的是主持人音乐教研员李永平老师亲自到学校担任二年级小学生社团课的教学老师,教授尤克里里的弹奏。这是编辑中的码书封面,上面这个二维码是个活码,大家感兴趣可以扫二维码观看视频,后面会陆续更新内容,大家都能看到。

漠北历史名师工作室正在编辑一本墙书,顾名思义,可以当作装饰贴到墙上的。以连续的清明上河图为背景,上面有每一课的核心知识和重要图片,二维码也是关于本课知识讲解的二维活码。一课有多人讲解,可以选择来看。最终版本,每课都有一个优中选优的解说版本,每位老师都有一节精品码课。另类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伊德尔”(强健、强壮之意)是体育名师工作室下设的跳绳工作坊视频。

(由跳绳高级教练员杨虎老师负责,杨老师带领部分青年教师不断探索各类花样跳绳的动作技巧,不断实践、总结、提升,使得花样跳绳成为好多学校重要的体育活动!同时,花样跳绳逐渐走出学校,走向更高的平台,成为自治区花样跳绳的示范基地。2015年我们的队伍在全国联赛中打破了内蒙古在全国跳绳比赛中零奖牌的记录。2019年5月作为唯一一支内蒙古参赛队伍在全国跳绳联赛迁安站的比赛中获得一个团体冠军、两金、两银、三铜的好成绩!                                              同样的,我们将所有课程用简洁的图文和生动视频记录下来,做成“码书”,便于携带和学习)

六、工具之变——手机大用场

利用手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指导评价的有机整合和深度融合。比如:用手机拍照录像写文章,用小程序协同文档来协同创作,用“小影”或“剪映”APP编辑视频,用“讯飞语记”、微信笔记等做听课评课记录,用“扫描全能王”转换、编辑、处理图片等。
    第一组图片是李永平用讯飞语记记录的新教师成长课,从2017年到2019年,他跟踪听这位新老师的课16节,新老师成长的足迹在他的讯飞文档里一目了然,且随时能分享到微信、QQ等等互联网平台。他的听课笔记,每年都在十万字以上。

第二组图片是王晓琴用讯飞语记记录的一次完整的教研活动,全市的同频互动课,三次磨课、评课的图文、音频,正式讲课及全市其他区县同频互动评课的图文、音频,最后的总结反思,全部在案。

第三组图片是孙春雷用微信笔记记录的学习笔记。

讯飞与微信笔记,各有长短,大家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应用。名师工作室变成“创课工场”,这是东胜区教研工作的转型。这种转型也开始影响到学校,好多学校也参与到“创课”研究中来,这种研究逐渐成为各名师工作室“创课”基础,形成上下联动的一种创作文化。我们坚信:这种创作文化,开始撬动着整个地区的教育教学发展新路径,也必将推动我区教研工作迈向新台阶,走向新辉煌。


相关新闻    鄂尔多斯东胜区:地理名师工作室

                     鄂尔多斯东胜区:索伦戈工作室介绍

                     鄂尔多斯东胜区:伊德尔跳绳工作坊介绍

                     鄂尔多斯东胜区:政治

                     鄂尔多斯东胜区:历史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