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视界- 大课堂

【高中语文】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自读课教学 ——以教学《济南的冬天》为例

作者:齐泽宏 发布时间: 2019-11-10 阅读:( 7829 )  

摘  要:以教学《济南的冬天》为例,理论联系实际地指出中学语文自读课以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为目标指引,以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为依据,按照学习语言规律的操作序列进行有效的言语训练与心智训练,在读写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是提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读课 核心素养 训练策略

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均非常重视体验与感悟的生成与发展。“体验”“ 感悟”“ 感受”等词在《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体验”在高中《课标》中出现19处,在义务教育《课标》中出现24处;“感悟”在高中《课标》中出现3处,在义务教育《课标》中出现5处;“感受”在 高中《课标》中出现22处,在义务教育《课标》中出现25处。可见,以“体验”与“感悟”为主要形式的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体验与感悟的获得依赖于教师的必要引导。遵循目标导控、微格操作、小步推进的原则,从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等几个层面,通过导学、导疑、导练、导结这样目标导控的方法,可逐步深入地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下面以《济南的冬天》自读课教学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按照学习语言的规律性操作序列,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步,定标导向

(一)展示学习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品味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景,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给学习方法

运用美读感染法、圈点批注法、引导发现法、定向质疑法、问题阅读法、章法剖析法、比较阅读法、变式写作法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并力图深入其内部。

第二步,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通过初读与粗思获得对课文整体的粗略认知。

1.初读。

学生初读课文句段, 初步感知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精彩的文段。

要求:边读边采用评点法标出重点词语、优美语句及自己的疑问。

设问:请找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用文中的一个词表述(“温晴”)。此过程可以通过读一读、查一查、比一比的方法,捕捉初感,粗解情意,达到口脑并用之效,如与北平相比、与伦敦相比、与热带相比。对所读内容做到初步定向,具有直觉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处于一种朦胧而不确定的状态。

2.粗思。

学生在初读、初感的同时或之后,对捕捉到的语意粗加思考。

设问: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这里可以通过同桌或小组内议一议、辩一辩: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 绿、清、亮。思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进行联想比较,体验情景,感受语言,触发语感,从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联想与这一词语(温静、秀气、淡雅)相关的词语,使之从已有的语言积累中去搜寻可以替换的材料,并进行比较。这对深层理解文章、词句起到很好地点拨作用,激发了学生积极运用和锤炼语言的兴趣。

第三步,局部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1.深入理解文本,领悟语言内涵。

引导: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美妙的语言,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思考为什么写得好。

2.体验人文情怀,感悟美感哲理。

(1)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哪些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请找出来,并说说好在哪儿。

(2)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文中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雪后山景的?

这一学习环节,教师要在在上一环学习节引导学生“读”和“思”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逐步接近了作者的创作时心态,从而诱发其分享个人所得的欲望,呈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之态。为此,教师不仅要进行相机点拨,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理解文本表情达意的巧妙,还要通过删减、增补、替换、变式等形式,指导学生比较、分析、探究、评价,进行抽象概括、联想想象等能力训练,提高其品味语言、形成语感的能力。

第四步,思维操练。

教师结合课文文本或拓展材料,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联想、想象等思维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其运思能力。

(1)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的?

(2)文中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妙”在何处?

这一学习环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各抒己见,整个学习过程有思维碰撞的火花,有分歧争论,也有赞赏认同,对文本的理解渐渐由感性而至理性。教师需要做的是要求学生大声的、有条理的表达出个人理解和观点,并引导其他学生提出修正意见,或作适当点拨,并进行必要的辅导和激励。

第五步,自查自结。

一是通过梳理知识网络,揭示思维规律,对前面的内容进行适时适度的迁移训练,以变式练习,实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目标。

(1)为什么作者能运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

(2)说说本文在写法上与《春》一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除此之外,这一学习环节教师还可以补充拓展性阅读材料,让学生运用书面语或口头语表达出他们思维的结果。比如,可以拓展阅读林斤澜的《春风》、老舍的《风》或夏丐尊的《白马湖之冬》等,并辅以必要的训练题,通过及时反馈、纠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是通过课堂限时训练或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补,最终使学生积累语言,强化达标,活化所学。具体训练和专项训练包括:①句式句型转换;②解读文本内涵;③仿写续写;④扩展语句;⑤压缩语段;⑥简明、连贯、得体;⑦欣赏形象;⑧布局谋篇;等等。如仿照《济南的冬天》,写一篇作文《       的冬(春)天》。

以学生的平均认知水平和认知水平差异等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来落实以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和需要为目标的教学思想,符合认知规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生发出定势与注意两种心理因素,其心理结构也会日渐稳定下来,并选择指向和集中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上,使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得到了挖掘与发展,从而由“教我学习”变为“自觉学习”,直至最后达到“自能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J.R.安德森认为,一种活动如果满足三个条件才能称为问题解决活动:“它必须是受目标指引的,它必须包含有一个序列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必须具有重要的认知成分。”①]以上所做恰恰符合这三点,一是使语文自读课从静态的语言教学转向动态的言语训练,二是将语文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三是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解决了读写与听说严重脱节的问题。 

注释:

①J.R.安德森.认知心理学[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331.

 

(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17.10B)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