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各地工作室动态

【第四次跟岗研修感悟 】湘粤省际教学研讨:同课竞异采 名师传真经​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0-07 阅读:( 6342 )  

5da16625c9a11.png

【编者按】

2019年9月27-28日,由《高中生》杂志社主办、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承办的湘粤两省六个名师工作室参与的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专题教学研讨会在广东清远市清新区一中成功举办。这也是“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学员的第四次研修活动,全体成员参加了这次内容丰富风采的颇有收获的跟岗研修活动。现将大家的研修体会发布如下:


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参加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教研

暨工作室第四次研修之感悟

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  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向春霞

金秋9月,如期而至,而我的教学生涯因为这两天:9月27日和28日,有了些不一样, 因为在花间山下,清新一中里,举行了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教学研讨会。而我既是这个研讨会的聆听者,学习者,也是研讨会“同课异构”的授课者。

这次研讨会围绕着“新课标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主题,安排了分别来自湘粤的六个工作室进行题为《归园田居》的同课异构,上课教师的说课、专家评课和精彩讲座同列其中,活动低调而高质,内容丰富而多彩。下面谈谈我上课的反思和学习的感悟:

(一)学习在路上,成长在课中

——我教《归园田居》的遗憾

在这个活动中,作为代表“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我,在备课过程中收获了许多,也在课堂中生成产生了许多遗憾,课后也在聆听专家们的评课中得到了思考和教益,或许上一节公开课的意义就是这样吧: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以后努力的方向。

遗憾一: 教学设计很美好,现实课堂有缺陷

由于考虑到本次上课不是一节普通的常规课,也考虑到本次活动的主题,我的设计理念是把步骤化简一些,让内容触动心灵一些,于是决定以“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出自我”三境界贯彻全节课。而在读懂诗歌和诗人方面,我摒弃了常规读这首诗歌抓住“归”来鉴赏的方法,而抓住“园田”和“守拙”来贯穿“读懂诗歌”和“读懂诗人”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件的设计上,尽量遵从简单,开放的原则,希望答案在课堂自然生成,可遗憾的是在实际课堂上,换了一个上课地方,换了一批学生,课堂生成就不一样了,当我问学生“如何读懂诗歌”时,虽有学生回应,可答案都是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忽略了从诗歌本身出发,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虽然点拨和归纳了,但却没有强调一下:披文入情是最重要的诗歌鉴赏方法。这给课堂留下了一个遗憾。它让我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花巨大的精力在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和环节的上,不如多花时间在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上,让学生“学有方法”。

遗憾二: 教学过程重视了诵读体验,却在形式上不够多样活泼。

诵读,为体味诗情铺垫,为感悟精神打底。因此诗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诵读,在本节课上,我虽然也引导了学生诵读,个别读,全班读全诗,着重读诗歌中对“田园风光”描绘的诗句,反复读带有诗人强烈思想感情的句子,例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尤其是在诵读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和学生的配合诵读,带领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终归园田的诗人的情感,师生的配合默契,个人认为这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可是,观摩了其他几位老师的课后,我发现了自己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为了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示范朗诵是值得尝试的,“优良示范是最好的说服。”而我在这节课上少了点这种示范。诗歌教学少不了“诵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层次,多变化的诵读,不但让课堂的形式活泼多样,而且也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

遗憾三:教学设计思路虽清晰,问题情境创设可更优

胡立根老师说过,学习过程可以概括为“生疑——探疑——释疑”的“探疑”过程,“疑”是整个过程的逻辑起点。好的老师,应该在学生知识结构最柔软之时,趁虚而入,趁学生愤悱而入,才会令其“醍醐灌顶”、“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让学生产生问题,让学生暴露问题,比精妙的教学设计要来得更有用,有效,有趣。而在本节课中,我却少了放手,少了些给学生搭建质疑的场地,许多问题自己抛了出来,学生处在被动地解决问题位置上,这种教学模式可能有这样的偏差:我的疑问不是学生的疑问,学生的疑问,我却没有接收到。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探疑,老师只做学生智能的培养者,知识的还原者,给学生搭建广阔的“跑马场”,搭建多种交流的平台,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

纵有千百种设计,千万个准备,然而在真正的实施阶段,总会出现那么一些你在预设时想不到的遗憾,就像这样一节课,在无数次努力的设想,布置和修改后,出来的可能是有各种的遗憾,而也正恰恰是这种遗憾,它告诉我:“你可以更好!”

感谢这一节课,它提醒我:“你可以做一些改变,你可以做得更好!”它也鞭策我:“吾生有涯而学无涯,”,在教学这条路上,你永远是个年轻人。

(二)在倾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转变

——我听胡立根老师的《高中语文教育的困局与破局》

   胡立根老师是我欣赏和敬佩的老师,带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我聆听了胡老师的题为《高中语文教育的困局与破局》的讲座。听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开始思考:“你在教给学生什么?你能教给学生什么?在未来的语文教学生涯中,你要作怎么样的改变,才能走出这个困局呢?”

 胡立根老师说:“当代语文教学最大的困境就是:知识是可教的,但不用你多教,语文并非知识性学科,而是智能学科,智能不是教会的,智能只能自主发展。”而观照自己的语文课堂,天啊!我都干了什么?每节课都在拼命地思考,我得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我应该如何把这些知识放进学生的脑袋,可悲哀的是:“学生学与不学,几乎没有差异。”正如胡立根老师说的:“我们是用教小学生的方法教本科、教硕士或博士。”要扭转这个困局,我语文老师真的要好好审视一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讲座中,胡老师提供了几种主要文体的阅读体系,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学习的标本,理论与实例的结合,全方位给了我们指引。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喜欢什么东西肯定和他需要什么东西是有关的。很多时候,我们一线的老师听讲座,想听什么?不就是听我们不知道的先进理论,学一些我们不会的案例操作吗?而胡老师的这个讲座,满足了我的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尤其在刚刚上完《归园田居》的诗歌教学课后,我急切需要知道自己的改进方向,而胡老师提供的诗歌阅读“三正读”、“三参读”方法就带给了我许多的启发。给我以后的诗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时代在变,教师也应适时作出改变,学习永远在路上,多学才能多思,多思才能 多得,感谢这次活动,让我在备课中成长,在上课中思考,在专家的评课中收获新知,在讲座中更新观念,作为语文人,不断地学习、成长,走出语文教学的困境,是我正在做的事,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我将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2019年9月30日

5da1676c46a49.jpg

向春霞简介

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成员。2005年8月参加工作,文学学士,现为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积极上进,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教学成绩优秀教师”,参加学校各类教学能力大赛,多次荣获一等奖,清新区首批“百名师德楷模”获得者,校“三八红旗手”,“爱岗敬业”标兵。   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辅导学生发表习作多篇。


同课竞异采,名师引前行


——参加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专题教学

暨工作室第四次研修之感悟

邹天顺省名师工作室 清新区第一中学 

黎 骏

假期前夕,步履不息。我们小学校办大事,邹天顺省名师工作室承办了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专题教学研讨会。研讨会在期待中到来,前后三天的时间,密集扎实地开展活动,让我收获很大。

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开幕式、同课异构、说课评课研讨、专家讲座。

开幕式浓重而热烈,首先由我校领导蒋传喜副校长致欢迎辞,然后是《高中生》杂志李主编致辞,清远教科院卲主任致辞,主持人邹天顺老师致辞。领导热情洋溢的讲话拉开了此次活动的序幕。

同课异构由两省不同工作室的六位年轻老师执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间由上午第三节到下午第八节。六节课听下来,感想很多。所谓教无定法是也。听六节同样的课文,也不会感觉有雷同之感,有乏味之时。六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上课的魅力,课文的魅力,陶渊明的魅力,以及高一学生的魅力。六位老师都能落实字词教学,抓住高一学生注重基础教学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守拙”,把握诗人的内在情感;都能有由诗歌到诗人到自我的深入感悟的梯度;注重朗读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突出“人生规划”的研讨主题。大部分老师预设感比较强,主要模式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质疑时间比较少。有些老师问的问题比较多而碎,学生刚回答完一个问题,没有给学生的回答任何评价,就马上问还有没有,还有吗,导致课堂推进有点单调以及就问题而问题的感觉,缺少和学生作进一步内心对话的深入。在赏析诗歌的时候,更多的好像在做练习题目,太理性,缺乏诗意的流动。如果老师没有陶醉其中,学生走不进诗里就很正常了啊。

诗歌教学本来是个难点,学生对诗歌也比较陌生难学。要想把诗歌教出好教出新来,还真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来自深圳第二中学的王世风老师就做了大胆的尝试。他把教学环节主要设计为一个辩论题:陶渊明是真隐还是假隐?文中有很多地方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证据,在找证据的同时学生就会去关注重点的字词。设计非常不错,生成性强,是何泗忠老师的悬念教学法的很好运用。可是,我们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对课文内容读的也不是很透彻,生成的效果并没让老师很满意。看来生成课堂的前提得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很高。正是我们平时在课堂上碰到的困难太多,渐渐的我们就习惯了包办,讲完就算心安。把问题细化,容易化,预设课堂成了主导。当然预设探究的问题巧妙,学生思维活跃,也能激起很多的浪花,预设与生成相映成趣。

来自湖南永州市第一中学的廖菁菁老师的课堂就有这种效果,老师的问题,学生的赏析,有了很好的契合度,也使得课堂摇曳生姿。开始老师问学生还有哪些不懂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虚室”词语不理解,到这里我觉得提问的学生思考在深入,不再停留在表面。这里老师如果让其他学生先谈谈,老师自己再强化一下,我觉得会更好。老师就只解释是“空房间”的意思,空也有物质的空,精神的空,但老师没说,老师只停留在表面意思的解释,我认为可与王维的“空”一起来赏析,这就是无尘杂,无劳形之案牍的境界啊。这节课除了这点小瑕疵外,后面的环节推进就曼妙了。

“田园里到底有什么吸引了陶渊明,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比较明了,学生群答很整齐。很快就把景物罗列出来,避免了很多老师在这里花大量时间讨论分析的繁笔。

“你看到了什么,美不美?谁来说一说。”这个环节,是上个环节的进一步,学生的表现很出色。“方宅十余亩,说明地方大,草屋,很贫穷,是小村落,榆柳荫后檐,满眼绿色里,有桃花红艳的颜色做衬托,显得很美,依依墟里烟,人很少,很清静,但又有生机,不会死气沉沉,也不会像城市那样繁华。”学生赏析得很到位啊。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导学生欣赏诗歌就得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榆柳”是怎么样的,“桃李”又是怎样的,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嗅觉,这样一来,描绘的景物就很美了。

有没有同学认为不美呢?有一个学生就说到不美,这个社会不美,陶渊明与鸡狗在玩,说明他很孤独。老师表扬了这个学生有深入的预习并由此引出了东晋时期的社会背景介绍。

“陶渊明想不想找人说话?”“不想,他对自己回归后的生活是陶醉的。从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可以看出来。”

“那么陶渊明是无奈的选择,还是主动的回归呢?”“主动的回归。从性本爱丘山可以看出。”

老师肯定了学生不仅仅是关注描写的景物,还关注“爱”之类的动词的做法不错,并且很自然地引出例句:我从“樊笼”中读出了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让学生仿写。加深了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然后联系自己,发现自我。问学生会怎么想,怎么做,大家来写一写。有学生写到,我愿意像陶渊明一样,不忘初心,坚守本性,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此环节渗透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露痕迹。

整节课,预设的问题与学生理解相契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发现问题,推进课堂,由诗到诗人到学生自己,完成了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味,思维活跃。如果少点齐读,再多几位个别学生美读诗歌就更好了。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向老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带领学生逐渐深入课文,讲解明确,思路清晰;谌老师大方亲和;谢老师的比较教学,深度教学;陈老师的课堂设计,背诵策略;王老师的创意教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他们的教学艺术运用到我的教学里,我想我的进步会是可期待的吧。

上完六节课后,我们立刻开始了热烈的说课评课。对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人生规划教育作了深入的讨论。

9月28日,三位特级教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

首先是来自顺德的胡平贵老师讲《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胡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三套高考作文释放的强烈信息;怎么理解新高考;高考作文命题特点;由事悟理与缘事说理的作文区别等。胡老师工作做得很扎实,从分类积累,素材展示,参考拟题方面做了大量的材料准备,各类思想道德能力等都有详实的分析运用训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是来自湖南安化的谭文淼老师讲《新课标背景下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如《沁园春 长沙》,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就是很好的人生价值认识。还有《哦,香雪》《归园田居》等;引导学生阅读名人著作,树立人生目标,如《乡土中国》尊重乡土,尊重农民,尊重自己。谭老师还介绍了自己学校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影响的成功案例。

最后是来自深圳的名师胡立根老师讲《语文的困局与破局》。困局之一,语文教与不教无差别,有时更差。单篇的死缠烂打,老师的秀场。数量太少,教学价值的实现空间严重不足,无法形成语感、美感、文感,难以形成语文能力。整个教学基本是在不厌其烦地进行文本的解剖,却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知识是可教的,但不用多教。语文并非知识性学科,而是智能学科,智能不是教会的,智能只能自主发展。我们对学生语文智能发展到底怎样才能起作用?新课标对教学困境的回应,要求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有任务驱动,有任务群,有研读,研究,探究,实践活动,整本书阅读。对高中语文课程重构,有读写训练,主题研读,语料诵读等。胡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豁然开朗,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停留在小学阶段的识记阶段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智能培养和思维训练。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别只纠缠在一字一词的理解识记上,应该注重语文的高阶性,素养性,实践性,体验性等方面的特点。掌握趣、感、量、动的运用规律,让知识课堂转为智能课堂,知识教学转为智能教学,让学生的智慧在活动中发展。

几天的学习研讨,让我触动很大。优秀的人永远不会停步,他们永远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收获。听了优秀的年轻老师的同课异构,听了特级教师的讲座,视野开阔,颇有所得。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怎么教,总有遗憾。岁月匆匆,教无所成,我很惶恐。希望自己不断向他人学习,少点遗憾,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超越自己,常教常新,做更好的引路人。

2019年10月3日

5da168075c0fb.jpg


黎骏简介


 黎骏(1972.6 - ),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助理。

 现为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教师,语文教研组长。

本人个性积极进取,乐观执着。工作认真踏实,热爱教育事业。广泛学习,深刻钻研,教学上要求自己常教常新,机智灵活。多年担任备课组长,教学成绩优秀,深得学生的好评。2011、2013年荣获清新区“高考成绩突出贡献奖”。

论文《试析高中语文的非生成性教学与应对措施》在《中国教师》刊物上发表。

教学风格:常教常新,教出个性。

教学理念: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同课出异彩,旧题有新声

——参加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教研

暨工作室第四次研修之感悟

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 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罗燕廷 

2019年9月27-28日,由《高中生》杂志社主办、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承办的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专题教学研讨会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隆重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工作室共有六个,分别为:湖南省谭文淼名师工作室、湖南省高星云名师工作室、湖南省成少华名师工作室、广东省胡平贵特级教师工作室、广东省何泗忠名师工作室和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本次活动同时也是工作室入室学员2019年的第四次跟岗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内容主要有两大模块:一是六个工作室各派一名学员上同构异构课(所上课题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二是邀请了胡平贵、谭文淼和胡立根三位等级教师、专家作专题讲座。下面,结合研修情况,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同课出异彩

同课异构成为教研的重要载体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作为一线老师的教研,如果脱离了真实课例,肯定是缺少支撑的。这时候所谓的理论,就是把一些道理架空来论,是非常有害的。本次活动安排六节同课异构课,着眼于实践,踏实,不玩花架子,非常好。

向春霞(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成员)老师的课通过“读诗三境界”构建课堂,眉目清晰。第一境界:读懂诗歌;第二境界:读懂诗人;第三境界,读出自我。教学层层深入,梯度分明。

谌艳丽(湖南省谭文淼名师工作室成员)老师强抓朗读,回归诗歌教学的本质。特别是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了思考,这是教师示范的作用,非常好。

谢迪光(湖南省高星云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老师则从“向往的生活”引入,谆谆善诱,用“守拙”一词贯通教学,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陈志昌(广东省胡平贵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老师的课堂充满了一种质疑精神,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肯定会有很大的触动。一节课只不过是学生学习长河中的一滴水,有时,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在这一点上,我赞赏陈老师的做法。

廖菁菁(湖南省成少华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老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就非常好,教学点拨充满智慧,表现在她碎问题比较少,课堂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

王世风(广东省何泗忠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老师的课堂风格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课后我也跟他作过短暂的交流,我豪不忌讳表明我的这种态度。我的理由是:他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非常高,并且是那种深度思维的参与。从根本上说,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就是思维能力的提高。

下面,我也想重提一下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

其实我之前就说过,即使是同一节课,每一位听课者都会有不同的评价。有时甚至会出现极大的反差。但这并不等于课可以乱上,好课应该都会有些共同的标准在里面。我认为,好课的基本标准最少有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二是课堂必须要有即时生成的价值;三是课堂是老师、学生、课文(作者)三者的(高度)融合。第三点也是前两者必须先要做到才会水到渠成地生成的。

从六节课的结构来看,基本上所有老师都把《归园田居》的“情感”,即陶渊明的“归情”作为了主要开发研究的内容,尽管教学切入点和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但大体教学结果的指向是一致的。但我认为,课堂中老师、学生、课文(作者)三者的融合度还是不足的。

向老师是我们工作室很好学的一位学员,在此我想对她的课也提一些意见,不一定对,只当与她交流吧。应该说,向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是非常清晰的。但是我认为课堂中老师个人作用的“强化”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就会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考的地位)。教师讲解过多、过碎,设计和教学环节越复杂,就必然会牵着学生走,即使老师不牵,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教师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维也必然会凝滞不前,或者跟着老师的“预设”亦步亦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合就只是变成了“单边”的活动。其实,教师在课堂上所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思维活动成为贯穿课堂学习过程中种种行为的纽带与桥梁,最终思维又得到了发展。再说,教师过多地展示他自己(当然也包括课前让学生做好的东西),是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课堂生成几乎是没有的,课堂所有的精彩都掌握在教者的手中了。之前到我校作过讲座的王晓林老师说过,很多的示范课和赛课都是失真的课。他这样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再来看看学生与课文的融合程度。《归园田居》尽管所抒发的是“归情”,但无疑是一首极具本真生活色彩的诗歌。是一首超越了一般“愤情”的诗作。其实,陶诗的美就是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又自然。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陶渊明的诗和生活是完全打成一片的”自然美,就是我们要考虑的学生与课文的融合问题。在这方面,我认为向老师还可以再改进一下。

总的来看,六位老师的课各有所长,都是极具个性的。个性是非常宝贵的东西,它显示出了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与面目。另外有一个问题,我也想再次提出来商讨一下,我们是不是应该要对上课要有“激情”中的“激情”作一个重新的判断:“激情”不仅仅是课堂表面的热闹与精彩,更是深层次的教师、学生、课文三者在思想上的碰撞与交锋,最后走向相融合的一种过程。更多时候,我更倾向于“不动声色而又潜流暗涌”的课堂,这种课堂因为需要教师更高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智慧来支撑,所以我认为那是更高境界的课堂。上课的六位同事,不知道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当然,应该说这六节课给了我很多启示,收获也很大。谢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二、旧题有新声

9月28日上午,我们听了三场专家专题讲座:胡平贵老师的《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谭文淼老师的《新课标背景下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胡立根老师的《高中语文教育的困局与破局》。

胡平贵老师针对当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系统缺乏、时间不够、资源匮乏、读写分离和信心不足五个突出问题和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审题不清、思想不深、表达不顺、套作抄袭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并结合新高考的要求提出了作文命题的四个特点:一是立德树人;二是思考人生和社会;三是强化思维能力考查,助推素质教育;四是强化写作教学的应用导向。针对性非常强,接地气,对一线老师和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性。

谭文淼老师语言非常风趣,在讲“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中运用了很多实例论证。如茹志娟的《百合花》,可提炼出“高尚的人情美、人性美”;铁凝的《哦,香雪》提炼出“自尊自强,固有的尊严与纯朴”;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生死观;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与世俗不合、热爱自然、崇尚真朴”;《乡土中国》中的“尊重乡土、尊重农民、尊重自己”等等。另外,谭老师还提出了在听说训练中、在写作教学中、在语文实践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很实用,也很有时代气息,让老师们耳目一新。

胡立根老师的讲座简直可以用激情澎湃来形容。他从语文学习的特点与特殊背景引入当前高中语文的种种教育困局,以及语文教改的出路。他向我们提供的策略是要重建课程三个系统:读写训练系统、主题研读系统、语料诵读系统;要建设教学三个场:情境场、心理场、交流场。可谓振聋发聩,听后让人受益匪浅。迫切感到要对自己当前的语文教学作重新审视,甚至颠覆!感谢胡立根老师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讲座。

短短一天半的研修活动结束了,但每一次研修仿佛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新的出发,学无止境正是学习魅力的所在。这也说明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现在简单记下学习感受,还有待于日后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消化。

2019年9月30日



5da16875e36cb.jpg

罗燕廷简介:


罗燕廷(1978.2- ),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青年诗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助理。

有多篇教学论文和教学随笔在《广东教育》等刊物发表;连续三年参编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一书。

教学之余勤奋笔耕,醉心文学。迄今为止,已在《诗刊》、《星星》诗刊、《小说月刊》、《天津文学》、《阅读与鉴赏》、《清远作家》、《清远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数十篇(首)。获省级文学征文奖六次,国家级征文奖三次。

听课评课听讲座,学员研修收获多

——参加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教研

暨工作室第四次研修之感悟

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学员 清远市第三中学 

叶海敏

9月26日,天朗气清,我有幸参加了由湖南省《高中生》杂志社主办,为期两天的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专题教学研讨会。短短的两天里,来自湖南和广东的多个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和学员以“新课标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为主题开展了专题讲座和同课异构活动。两天的学习研修,我由于个人的原因,缺席了一个下午,错过了三节精彩的同课异构课以及专家名师的评课,十分遗憾。但是,尽管错过了许多,但我仍我感觉收获满满。

一、教师上课精彩纷呈

当我看到同课异构的题目是《归园田居》时,我是很担心这又是一次无聊乏味的诗歌鉴赏课的。但是,实际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几位年轻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展示了相当高的水平,课堂不但毫不沉闷,而且还意趣盎然。这次研修的活动的主题是“新课标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这本来是个比较新潮的话题,要与《归园田居》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结合是比较难的。这要求老师既要对于陶渊明的思想有充分的理解,又要对“生涯规划”有较深的认知,可以说难度不小。

来自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的年轻老师向春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老师的课堂简洁而明快,紧紧围绕读诗歌的三重境界展开: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出自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掌握诗歌的节奏、内容,领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课堂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学生收获也不小。

来自湖南省益阳市谭文淼名师工作室的谌艳丽老师在展示了一系列优美的乡间图景,带领学生入境之后,通过主问题贯穿的方式进行文本解读以及主题显现。谌老师设计的问题是:陶渊明最初来自哪里?他的人生第一次规划是做何事?为什么要选择离开?他给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规划是做什么?他可满意?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找出诗歌中的词句作为佐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又从名人的例子中让学生领悟到面对人生,应该怎样进行规划,才能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有价值。整节课既线索清晰,又很好地贴合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来自湖南娄底市高星云名师工作室的谢迪光老师的课堂淡泊明净,很切合陶渊明的性格特征。谢老师的课堂设计体现了他高超的课堂设计能力,他以诗歌中的“守拙”作为关键词贯穿了整节课:首先是提要钩玄,感知“守拙”意,紧接着是缘景明情,鉴赏“守拙”情,然后是采花酿蜜,鉴赏“守拙”文,最后是开山铸铜,评价“守拙”路。课堂的设计由浅入深,从深入文本研读再到跳出文本看世界,可以说是层层深入,丝丝入扣,令人观之难忘。

下午的三节课和名师评课都很精彩,可惜我没能参加。看工作室同伴发的朋友圈,我感觉我错失了很多。

二、名师讲座醍醐灌顶

活动安排了三个讲座,分别是胡平贵老师的《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谭文淼老师的《新课标背景下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以及胡立根老师的《高中语文教育的困局与破局》。

胡平贵老师的讲座紧贴高中语文高考的形势,指出了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全面而深刻地指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该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为高三语文作文备考指明了方向。同时,针对学生作文备考盲目性的问题,胡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作文备考的思路,总结了“文化自信”“尊敬英雄”“奋斗与幸福”“传承孝道”“理性思维与民族自信”“胸怀与格局”“青山绿水,美丽中国”“生涯规划”“五四精神,青春理想”“百年中国,中国梦”等十个新时期的热点,并提供了不少经典的素材,点明训练的方式。最后,还从高考作文备考的角度给大家几个实在实用的建议。

胡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紧跟高考的风向,为奋斗在高三备考一线的老师提供了作文备考的具体方略,这是以往许多教研活动都无法获得的实用技法。于我而言,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收获的讲座。

第二个讲座是谭文淼老师。谭老师开篇就以四条毛毛虫的故事来引出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指出要实现理想,就必须有目标有长远的规划。确实,生涯规划是新高考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中生的成长与成才也是至关重要。谭老师主要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谈了他对于生涯规划的理解与实践,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各种语文教学内容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谭老师的讲座从实际出发,针对正在推行的新课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涯规划”对高中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词语,对于老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对我来说,作为一个班主任,每两周一节的生涯规划课让我感到非常为难:纯粹地讲道理,对学生来说只是政治教育课;结合职业的前景进行教学,又容易陷入到功利的窠臼。谭老师的这个讲座,对我来说也很有启发意义,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第三个讲座的嘉宾是胡立根老师。胡老师的大名我早已耳闻,前些年到深圳红岭中学参观学习的时候便很想能够向他请教,可惜最终都是缘悭一面。而这一次,居然能够在本地区的教研活动中见到他,确实让我大喜过望。胡老师的讲座题目是“高中语文教育的困局与破局”。讲座共分为四个部分: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教育的困局、现行课程的缺陷、语文课改的出路。讲座的几个部分联系紧密,针对当前语文教育出现的“智能发展困局”“教学衰减困局”“智能势差困局”“智能逆差困局”以及现行课程出现的效果有限的问题,提出了重建课程系统:读写训练系统、主题研读系统、语料诵读系统,建设相应的语文教学的“三个场”:情境场、心理场、交流场。

胡老师对语文教学研究很深,从他讲座的内容可以看出来;对语文教学倾注了一腔热情,可以从他抑扬顿挫的语调听出来。听了胡老师的这个讲座,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要热爱这个职业,只有真正热爱,才会真正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才会结出累累硕果。

短短的两天的研修时间里,我的收获很大,也深知,要成为成功的语文老师,我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2019年9月30日

5da168fb65d68.jpg

叶海敏简介


叶海敏(1979.8- ),2000年7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现为清远市第三中学教师,语文科组长。   曾获得“广东省优秀评卷员”、“清城区先进德育工作者”、“清远市第三中学优秀园丁”等称号,多次在学校教学评比中获优胜奖。积极参加教育教研活动,主持一项市级课题,参与一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多篇论文被评为省市的优秀论文。其中论文《有效作文教学的四字真言》和《诗歌教学的整体意识》先后在省级教育刊物《语文教学之友》上发表。


同课异构,碰撞出无限可能


——参加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教研

暨工作室第四次研修之感悟

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 清远市华侨中学 

钟裕勤 

9月26日,我一大早就怀着极为期待的心情来到了美丽的清新区一中,参加“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新课标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湘粤两省‘同课异构’活动”。

“生涯规划”是近两年来的热词,作为班主任,我接触得还比较多,去年就曾经上过相关的班会课,可是,这跟我们语文学科有很紧密的关系吗?刚接到通知时我是一脸疑惑的,后来听师傅邹特说此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归园田居》同课异构,我似乎想明白了一点,但更充满了好奇。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六个名师工作室的六位年轻教师各带来了六种思想,碰撞出无数精彩可能。

一、带着镣铐欢舞

诗歌教学讲究感性悟美,生涯规划关注理性分析,这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如何艺术地把两者糅合在一起而无割裂感?这就给上课老师设置了关卡,教学设计就像是完成命题作文,要求带着镣铐跳舞。

向春霞老师的课堂从读诗三境界入手,她引导学生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出自我。廖菁菁老师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她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发现园田——发现陶渊明——发现自我。两位老师都是聚焦意象,走进诗境,披文入情,从而殊途同归,既完成了对《归园田居》这首诗的解读,又在课堂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扣准了题意。“陶渊明的选择给你的生涯规划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以载道,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本学科知识与能力水平,还能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人生定位和生涯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 

二、不完美的课堂是最真实的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对待课堂,亦是如此。然而,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不完美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课堂,才是最具研究价值的课堂。六节课,给六位老师的同样都是40分钟,如何安排,就看不同老师的取舍。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往往重视“言”的学习与积累,而忽略“文”的理解与挖掘。当然,以上两点都很重要,关注前者,强调回应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两点,能让学生成绩快速提升;关注后者,则更倾向于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谌艳丽老师与王世风老师的课堂非常大胆,他们都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去梳理文意,在对重点字词稍作点拨后就直奔主题。谌老师设计了课内与拓展两道探究题,其一,结合具体诗句探究,陶渊明最初来自哪里?他的人生第一次规划是做何事?为什么要选择离开?他给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规划是做什么?他可满意?其二,四川省原副省长李达昌辞去官职,回到书房与课堂,再干起自己终身喜好的写作与执教的本行,对此,你有何感想?两次探究,既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又能联系现实生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

清新区一中的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而上课的老师是完全不了解学情的。所以,在课堂上有学生很认真地做错了,很努力地读出了喜感,该发言时默不作声……相当地真实,真实得会让人尴尬。几位老师处变不惊,察言观色、及时反馈、组织管理,课堂掌控能力极强。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可能是受方言的影响,在六节课堂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读错了“拙”字。还有比较多同学读错了“荫”字。此时,一般老师都是直接正音,而廖菁菁老师却说出了一番道理:“荫”与下句的“罗”字相对应,所以应该是动词。文言中,名词活用作动词,一般读第四声,如“王”(wàng)。这样的解释,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拥有学习的能力,永远会比单纯记忆要强,阿尔法元打败阿尔法狗,不正是这个道理吗?胡立根老师在《高中语文教育的困局与破局 》专题讲座中就提出由“知识课程”转变为“智能课程”的观点:知识是可教的,但不用你多教;语文并非知识性学科,而是智能学科。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授人以渔。

四、诗歌教学的常规教法与非常规创新

温故而知新导入是常规方法,陈志昌老师就是以学生熟知的《饮酒》导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诗歌教学中,朗诵是理解诗句极为关键的一步。各位老师都再三强调由诵而悟。王世风老师充分发挥其朗诵特长,与学生合谱一曲“归园田歌”。抓意象,描画面,缘景明情,是鉴赏山水田园诗的不二法宝,因而老师们都带着学生去想像陶翁笔下的田园之美。以上都是诗歌教学的常规教法。

谢迪光老师播放《向往的生活》收视率夺冠的视频,一上课就启发学生思考慢综艺兴起的现象。廖菁菁老师由“公务员考试热”谈起,惊人的真实数据发人深思。这两位老师的设计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陈志昌老师与王世风老师都安排了辩论环节:你羡慕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吗?陶渊明是真隐还是假隐?“理不辩不清,道不辩不明” 中学生这一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热衷于通过与他人辩论来表达自己对知识和真理的理解。课堂辩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不容忽视。学生在唇枪舌剑、辩辞激昂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了思想的火花。

辩论环节不能说完全不可控,但确实是不可完全预设。叶澜教授说得好,教学应该是通向未知的旅程,一切意外皆有可能。这样的课堂就具有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动态的生成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陈志昌老师还是个敢于质疑的大胆之人。他认为课文注解把“性本爱丘山”翻译成“我的天性本来就……” 犯了重复赘余的毛病。以前,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如今细思,确有道理。《孟子·尽心下》中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学习不能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如何独立思考问题?陈老师以身作则。 

五、领略“悬念教学”法风采

去年,我随邹特到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跟岗学习,有幸见识到了何泗忠老师的悬念教学法。如今,王世风老师深得何老师真传,给我们传经送宝来了。他的“生而有涯不如guī”

一上场就是神来之笔。为了得知“guī”是何意,有多少老师与学生专注听讲?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不都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了吗?

活动的最后,李剑林老师精准地用九个字概括:高规格、小规模、精品化。能参加如此高端的省际教研交流活动,向谭文淼、高星云、成少华、胡平贵、李剑林等众多大咖学习,我受益匪浅。

2019年10月3日

钟裕勤简介

5da169888abba.jpg

钟裕勤(1980.10- ),2003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文学学士。现为清远市华侨中学一级教师,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学员。

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教学成绩突出。多年来常驻高三,是清远市高考备考中心组成员,几次参与清远市期末统测(主要是清远一模)命题。两次作为清远市“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市级“优课”评审专家参加评课活动。多次参加高考评卷,并被评为省优秀评卷员。参加了教育部2015年和2016年国培计划培训研修。

基本功扎实,曾获得多项奖励:在学校青年教师解题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清城区第一届高中语文教师学科知识比赛中获三等奖;在清城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清远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总决赛中荣获高中语文学科比赛二等奖和最佳技能测试奖;荣获2013年广东省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优秀课例三等奖。曾被评为清城区优秀教师,学校“优秀备课长”“三八红旗手”, 获得“十载十优教师”的称号。

多篇论文获奖,包括:《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误区》(县优秀论文)《中学语文情感教学刍议》(市一等奖)《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与探索》(县一等奖/ “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一等奖)《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索》(市二等奖)《“宿构”和“套作”行不通》(市三等奖)等。

指导学生有成绩:2011年,在“新人杯”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辅导的学生三十多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五人次,二等奖二十人次,三等、优秀奖若干,教师本人被中国语文教育学研究会授予“全国校园文学辅导一等奖”。在2016、2018年冰心文学大赛中,所指导的学生一人获得一等奖,四人获得二等奖,五人获得三等奖。多次推荐学生作品在《清远一周》上发表。



新锐展风采 名师指杏花

——参加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专题教学

暨邹天顺工作室第四次研修之感悟

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 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

蒋小华 

丹桂飘香,金风送爽,欣喜地迎来一场小规模、高规格、精品化的湘粤省际专题教学研讨盛会。这是于9月27日-28日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举办的第一届“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湘军联盟”湘粤省际专题教学研讨会,由《高中生》杂志社主办、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承办。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盛会,领略了新锐们别样的风采,领悟着名师们指点的迷津,在观摩与聆听中触动、思考、感悟,受益匪浅。

精雕细琢 画龙点睛

此次盛会,专家云集,名师荟萃,新锐层现,异彩纷呈。来自两省六市的六位教学新锐清新一中向春霞老师、安化二中谌艳丽老师、新化一中谢迪光老师、顺德杏坛中学陈志昌老师、永州一中廖菁菁老师、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王世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课异构课。

六位老师的异构课,异而有同,和而不同:课堂设计精雕细琢,各有侧重,向老师侧重于读诗三境界——“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出自我”方法的传授,谌老师侧重于引导学生探究陶渊明精神追求的现实意义;谢老师侧重于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以入情入境,陈老师侧重于就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廖老师侧重于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发现田园之美,发现人格之美,发现自我之路”,王老师侧重于引导学生围绕“真隐vs假隐”展开辩论;课堂教学别出心裁,异曲同工,六位老师课堂上在尽展自我独特风采之时,又皆不失诗歌教学的文体意识,且很好地渗透了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设计,带来的是别样的认知与思考,同时又都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素养为核心展开,使学生的思维和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跟随老师们精彩的课堂节奏,我与学生一起品味了来自语文特有的润泽香甜。

俗话说,画龙尚需点睛。如果说新锐们异彩纷呈的课堂是他们精心雕刻的神龙,那么评课专家成少华特级教师、高星云特级教师、李剑林老师、《高中生》杂志社李茂林主编以及本次研讨会主持人邹天顺特级教师的课后精准点评就是点睛之笔。这点睛之笔,让更具灵性的神龙时常在我眼前腾飞,在我心中升华。 

立根有道  道在立根

28日上午,期待已久的压轴大戏闪亮登场——胡平贵、谭文淼、胡立根三位特级、正高级教师的专题讲座如期拉开序幕。

胡平贵、谭文淼、胡立根三位特级老师,个个才华尽显;《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新课标背景下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高中语文教育的困局与破局》三场讲座,场场精彩纷呈。三位名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的新出路,给迷航中的我点亮了指路明灯。

其中,胡立根老师的《高中语文教育的困局与破局》分别从语文学习特点、语文教育困局、现行课程缺陷、语文课改出路四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语文教育的“道”。这场专题讲座涵盖了胡老师中学语文教学价值论研究、语文教育的“智能势差”理论、语文学习心理流程探讨和审美心理建构等几十年来的语文教育研究成果,有高度,有深度,有理论建构,有实践指导。胡老师深入浅出的案例、幽默生动的语言、丰富雅致的神态、富有感染力的激情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如痴如醉,醍醐灌顶,我不由自主地感叹:立根确有“道”,且道行颇深。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认真聆听了胡立根老师的专题讲座后,我了解到语文学习的特殊背景:母语学习的习得性和半自然性、多途径性、知识的“无障碍化”实践的唯一重要性(非知识性学科),个性化学习,高阶段性,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隐性学习占主导地位。我对语文学习高阶性、素养性、灰知性、实践性、习染性、综合性、体验性、感性、隐柔性等特点有了更加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对语文教育智能发展、教学衰减、智能势差、智能逆差等困局和现行课程迷失于原生价值、单篇死缠烂打、量严重不足、缺少系统训练、严重衰减缺漏、虚泛、远效、低效等缺陷的认识更深刻,明确了语文课改出路的方向:让学生在场,让老师进场;建构基于“对话理论”的阅读核心能力体系,建构基于“价值建构理论”的写作核心能力体系,建构基于人生问题与“图式理论”的思辨课程体系,建构基于“图式理论”的语言模块积累课程体系。

原来,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道”就在于“立根”。对于一棵树而言,只有根立得深,才能茁壮成长。准确而全面地把握语文学习的特点,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困局和现行课程的缺陷,就是语文教学的“根”;聚焦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就是学生语文成绩优异的“根”;建构基于“对话理论”的阅读核心能力体系、建构基于“价值建构理论”的写作核心能力体系、建构基于人生问题与“图式理论”的思辨课程体系以及建构基于“图式理论”的语言模块课程体系,就是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的“根”。

生而有涯,教学无涯。在今后的漫漫语文教学生涯中,取立根之道,立自我成长之根;取立根之道,立语文教育之根。

盛会虽然短暂,但是它触发我们的思考、传递给我们的力量是永恒的。如此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的盛会,我很期待下一次的重聚!

                           2019年9月30日

蒋小华简介:

5da169e938e01.jpg

蒋小华(1980.12 - ),湖南永州道县人,本科学历。现为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高中语文一级教师。

蒋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工作积极上进、兢兢业业,多年担任提高班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好。曾多年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主持市级课题一项。曾获得清远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等奖,荣获清远市中小学环保演讲比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13年与2016年均获得清新区高考突出贡献奖,荣获清新区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培训之跟岗学习优秀学员、工会先进个人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区“珍爱生命,远离毒 品”征文和手抄报比赛均获一等奖。

教学论文《文言文教法例谈》发表于《中学语文》。《对〈鸿门宴〉两处细节的商榷的商榷》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7期。

人生格言:没有比心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教育格言: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5da16a8a0e8be.png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