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十八小 路俊萍
【摘 要】:加强班集体建设,构建和谐向上的班风,是班级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而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心理沟通,良好的心理沟通,是化解一切困难的基石,是班级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 心理沟通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应”,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爱戴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可以说,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当好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成功方法之一,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搞好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良好的班风。那么如何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做细、做实,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呢?下面就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谈几点浅见。
一、 班主任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得正,行得直,使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尊重你、支持你。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所以班主任不只是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们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比如,大部分学生都有随手乱扔废纸的不良习惯,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的去批评,去指责,也许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假如班主任能够弯腰捡起废纸,送到纸篓,也许会更能教育学生。正所谓“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二、潜移默化,以“情”导其行
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师生间的心沟通,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投入。教师应该对学生开诚布公的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以求得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应努力为班级创造积极乐观的心理氛围,使班级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以“情”导其行的目的。教师应把每个学生作为自己的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干扰,使尖子生去掉“自傲”,后进生去掉“自卑”。当学生感觉到学校可爱,教师可亲时,他们的身心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其行动便能以教育者的正确教导为准则了。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波动学生的心弦,达到师生间心理的相容,班级管理工作便会一帆风顺,良好的班集体也会自然形成。
三、班主任要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
情感的投入,应避免师生间的相互猜疑、相互排斥,乃至相互敌视,为班级创造性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氛围,使班级成员保持良好的心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情感的投入,能进一步把握住潜藏在学生深层次意念中的思想脉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措施,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干扰:尖子学生去掉“ 自傲”,后进学生去掉“ 自卑”。教师应把学生作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事。当学生感到学校的可爱、教师的可信时,身心就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相应也就提高了活动的效率。古人所说的:“ 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种情感因素的集中反映。班主任应强化班级管理,重视情、理交叉感应效应。
班主任必须真心对待每一名学生。通过班主任的工作,使我感触到,班主任要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古人韩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说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坏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其次,班主任关心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经常对学生问寒问暖,尤其是那些生病的或者是处于困难中的学生。学生是不会忘记你的。学生心中定会无比地感动,对此我深有体会:一次,我班有一位男生生病了,我骑车送他去医院,为他挂号、拿药,并陪他打吊针,这一点小事,学生始终记在心里,这位学生的家长事后也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尽管我认为这是班主任应该做的,但学生却不这么认为。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懂得,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关爱,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四、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一个班集体中,形成健康的舆论,就能使同学们明辨是非,在集体中提倡、支持正确的东西;批评、抵制不正确的东西;能使班集体更加团结,更加朝气蓬勃,更能帮助集体中每一个成员健康成长,因此,我特别注意健康舆论的形成。
在二年级上学期,我班的***同学,是非不清帮同学打架。针对这种情况,召开主题班会“我们该交怎样的朋友”,首先我读了《伊索寓言》上的一则故事《生病的鹿》,鹿死的原因不是因为病,而是因为它赖以生存的草被同伴吃没了。向同学们揭示了交友对自己影响,接着又让同学们谈自己亲身经历的,或者听到的,看到的例子。最后,我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古人云:“观其人必先观其友”,于是应该交一个真心帮助你的朋友。做事之前,应冷静思考事情的后果。这个班会之后,我发现教师的“导”(语言和行为)很重要,在这两个方面班主任都要起示范作用,我的作法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在上班时间尽量做到,比如在仪容仪表方面,要求学生不戴首饰,不留指甲,我坚持做到的了,学生也能做得很好。在语言方面,我对自己也严格要求。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现在班上基本上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良好风气。好的班风形成后,还需要好的学习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我的作法是:在班级里大力表扬那些勤奋好学的同学,以点带面,到后来全班绝大部分同学主动学习,期末考试全班总成绩名列年级前茅。
五、把自己融入班集体;用魅力吸引学生。
班主任应当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这是做好心理沟通的前提,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多问、与学生交谈和教师平常的观察等。多问就是问学生有什么新的打算,适应不适应班级和学校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等,主动向其他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以求更深入地了解各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交谈则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关键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另为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以“活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活动赋予班级以生命和活力,教师不能只靠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讲解要求学生,而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班级实际,有计划的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给每个学生以表演的舞台,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2014年班级组织的元旦联欢活动,我仅仅交代了一下注意事项,其余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做,结果学生们工作有条不紊,教室里挂上了五彩缤纷的彩带,一派热闹的景象,活动开展的很成功,处处洋溢着团结向上的气氛。
总之,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是营造一个良好班级的必要条件。师生间只有达到了心心相印的心理沟通,班级里每个成员才能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和依附感,对教师产生崇敬感和亲近感,教育教学才会事半功倍,良好班级才会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李晓松.人际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