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第十八小学 田芝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无意识的溜号,摆弄自己手里的小东西;有的学生呆呆出神,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有的学生总爱和前后桌发生矛盾;有的学生虽坐得笔直似乎在认真听课,却答非所问、、、、、、这些现象让我们教师痛疼不已,有时断然呵斥,责怪孩子们太淘气,不遵守课堂纪律。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把学生课堂上类似的表现简单地归为学生的原因,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个误区。孩子们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和教师课堂沟通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只是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孩子们作为一个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需要,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被教师忽略,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会转向别的方面。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引导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孩子内心的需要,真诚的交流和沟通,达到情感上的互动,课堂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位和学生关系融洽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善于和学生沟通的老师。这种沟通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关心上,更体现在课堂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在孩子经过努力获得提升时,真诚地去赞扬;在孩子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地指导帮助,在孩子游离于学习之外时,迅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始终在关注孩子们心理和情绪的变化,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情感上的积极因素,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校里常常会听到同事这样说,哪个班的课难上,学生在上课时沉闷的很,像木头一样什么都没反应,或是乱哄哄的很不好教。也会听到学生不喜欢某某老师上课。 老师觉得课堂气氛沉闷,与学生无法开展情感的交流。而学生则觉得老师的课犹如一杯白开水,没有味道,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冲突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对立,从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小学生经验有限,内心世界不太复杂,因此,他们的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这个阶段的学生极易与成人沟通,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极其有利的。那么,如何与小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呢?下面谈谈平时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在课堂准备时进行积极的沟通预设。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不仅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更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心理情绪状态,然后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精心设计和处理,追求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要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满爱心,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投入积极的个人情感,不断地去鼓励,指导,评价,做到真诚、平等、富有建设性。把学生还原为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即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倾听,赞许,批评,指正、、、、、、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就是打开学生心理的金钥匙,对话平等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课堂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空间,学生敢说,感想,乐学,在宽松平等的课堂环境里学习,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
二、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尊心与生俱来,渴望得到承认,渴望得到尊重,尤其是来自于教师的承认与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求。所以,课堂上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切不可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歧视、嘲讽、打击孩子所做出的努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作答时时,不符合教师的预设,教师绝不可以粗暴打断孩子的回答,更不能简单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在孩子说完之后,让他谈谈自己的理由,教师才能找到错误的根源,进行纠正;或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积极思考的因素进行鼓励。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是好的,教师要善于保护这一积极因素,不断强化,鼓励,即便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要注意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使之成为孩子的优点。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频率和策略。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就能变消极的指责、埋怨为积极的指导、帮助。保证学生在接受批评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始终使课堂教学与积极情绪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在前进与反复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不能经常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不断强化鼓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素质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统一,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在课堂上要想和学生的沟通没有障碍,教师就要善于把自己变“小”,小到自己的内心就是一名学生,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用学生的心理去和他们交流。记得学“慌”这个字时,有一个男孩一定强调是有一点的,教师反复解释也无济于事,于是我拿起了孩子的语文书,原来由于印刷原因,这本书上的这个字果然看起来是有点的,我肯定了孩子追求真理的精神,并把别人的书传给他看,引导他当意见不一致时,要多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让自己成为学生,才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和认识上的交流,使课堂教学达到一种“美妙的和谐”。
四、沟通可以从微笑开始
不要总是认为他们年纪小,我们就经常摆出大人的架子来,无论是多小、多大的孩子,如果我们在与学生交流时,脸上是没有表情、没有微笑,那么任何一个孩子是都不会和你说心里话的。只要老师微笑,孩子们就会感到你的亲切,就会喜欢你,听你说的话,就会想和你交谈,就会渐渐的接受你的观点,微笑是信任。
五、要心中有爱
没有爱就谈不上沟通。如果老师对学生充满了爱,那么无论你做什么,你所做的一切都能为学生着想,爱是相互的,只要老师心中有爱,真诚的爱,那么你的一切沟通行为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
每一位学生,在他的身上,肯定会有闪光的地方,这就看我们老师是不是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学生是敏感的,他们会感觉出来老师的表扬是不是真心的,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手段,那么这种表扬就没有意义。教师的表扬要公平、真诚,对优秀的学生要表扬,对待学困生更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发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表扬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责任感。
七、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与孩子沟通
首先,在课余的时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其次,有时间可以多和和孩子们聊聊家常话,进一步走近孩子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
我相信,当老师是真心爱孩子的,就会发现你的爱是有回报的,哪怕是孩子真心的向你露出笑脸,一个拥抱时,你都会觉得幸福无比。只要我们尽自己最大可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成功。总之,课堂上,教师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学习气氛就会非常和谐。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心理稳定,信心十足,不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能在具有心理沟通能力的教师的教育下成长,孩子的心理更健康,创造潜能会得到极大地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