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中国- 家校共育
德育中国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搭建四个平台,提升家校共育品质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7-01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第二小学

我校建于1956年,地处京东酒仙桥电子城,是一座具有60年历史的区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目前,学校有学生820人,其中借读生355人,占学生总数的43.3%。教师58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区级骨干教师17人,占教师总数的30%。班主任队伍中:北京市紫金杯班主任一等奖1人,北京市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1人,朝阳区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1人,朝阳区区级骨干班主任5人。骨干班主任占班主任总数的24%,35岁以下的班主任占班主任总数的52%,班主任队伍比较年轻,有活力。全校家长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家长总数的39.4%。

我校以“阳光教育”为办学理念,追求内涵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工作的幸福;让每一户家庭享受家校共育的和谐”是我们的办学目标。

一、问题提出

基于办学目标看问题:在追求办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现实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在教师群体中存在着由于工作缺乏智慧导致工作辛苦,继而产生职业倦怠。在学生中,有很多不良习惯需要修正;在家长中存在着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甚至是不支持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教育效果。来自多方面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家校沟通不畅。

基于问题分析原因:

1.学生家长缺少正规的组织进行管理。2013年之前,学校有家长委员会,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章程,各项工作只限于班主任一人管理,家长处于被动状态,基本不参与班级、校级的各项工作。计划性,连续性差。

2.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不足,对学校各项工作知晓率较低,表现出家长与教师、学校之间挑剔多,合作少。

二、问题的解决

第一阶段:基于问题采取的措施

1. 教学开放日,解决了家长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质疑,使家长准确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活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2.家长护卫团,解决了校门口接送孩子的秩序问题。

3. 校长每月给家长的一封信,拉近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4. 《家教漂流日记》,增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相了解。

散点式的家校互动活动,让我们初步品尝到了家校合作的喜悦,如何把问题解决得更深入,形成机制,引发了我们深入思考。学校程校长始终坚持把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的理念,在我区教科所、科研员冯老师、梁老师的指导下,学校有幸参与了北京市家校协同课题的实践研究。课题总负责人赵教授多次走进我校进行耐心的指导,我区德育科乔科长多次走进学校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最终学校把研究的子课题确定为:家校协同教育途径的研究。

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的实践进入了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基于问题的研究

1.明确研究目的:

第一,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解决沟通不畅,没有运行机制的现状,形成家校共育特色。

第二,解决我校家校协同教育中途径单一,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2. 确定研究内容

第一,建立家长教师协会组织,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

第二,研究切合学校实际需要的家校协同教育平台。

3. 研究过程

正确认识是正确行动的第一步,只有思想认识上达到高度统一,在行动中才会步调一致。

(1)组建班级—校级两级家长教师协会:班级家长教师协会

设执行委员会,所有家长自愿参与到班级家长教师协会中成为会员。在各班级推荐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校级家长教师协会。有制度、有章程的家长教师协会让家长和教师共同组织起来。

(2)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每班家长教师协会都有一本《家长教师协会工作手册》,手册内容充分体现了我校家长教师协会的运行机制。每学期初的家长开放日,班级家长教师协会制定工作计划,过程中认真实施,并按照学校要求留存各种活动材料。学期末学校会邀请所有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会。促进各级家长教师协会的运行。

(3)通过家校协同教育“四个平台”探索家校协同教育的新途径。

第一,沟通平台: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我们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即:微信群以及班级悄悄话信箱、书信等方式进行沟通。每一位家长成为和谐家校的践行者。

班级微信群发布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实时情况,成为展示班集体发展和学生进步的宣传平台。同时,班主任老师定时提供适合碎片化学习的教育理念,让家长通过阅读能够提升自身素养,转变教育观念。

第二,互学平台

良好的校风、家风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学校在注重校风建设的同时关注家风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班级家长教师协会每学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从六个方面制定家规,并按照家规规范孩子在家的习惯,执行家规的过程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每学期末的家长会,家长之间还会讨论交流如何使用家规,家规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互相学习、家庭与家庭之间互相学习的平台。

《家教漂流日记》是家长之间学习交流的又一个平台,每个家长的教子困惑,教育心得或者发生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教育故事都可以记录在日记本中。每个家庭保存两天,一是阅读其他家长的日记,二是撰写自己的教子日记。《家教漂流日记》已经成为班级家长之间互相沟通的漂流瓶,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相学习。

第三,志愿服务平台

两级家长教师协会能够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成长提供志愿服务。校级家长教师协会成立了:社团志愿服务团队、心理辅导志愿服务、信息志愿者服务等。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有班级家长志愿者参与其中,并成为重要加分点。

家长参与的志愿服务平台成为家校情感沟通的平台,成为家长了解孩子,理解教师的实践途径。

第四,实践平台

家校协同教育的实践平台能够充分体现家长参与班级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让实践活动有实效有特色,学校引导家长从课程建设的角度设计实践活动。

1.与学科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与语文学科相结合的亲子故事会、好书推荐会、故事爸爸妈妈讲故事,家长走进班级、走进学校和孩子一起读书,激发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兴趣,家长和孩子共同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体验中。

与体育学科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我校体育教师自己编辑的《亲子游戏手册》,其中设计了适合不同年级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家庭游戏,旨在提高亲子体质健康。

与品社、综合实践学科相结合的公益服务实践活动,在家长教师协会的组织下,孩子们把自己卖报纸换来的钱捐赠给儿童村,家长教师协会组织学生走进儿童村献爱心。从最初的准备慰问节目、准备礼物到亲身感受过程,孩子们感受到自己被爱包围的幸福,更懂得珍惜与感恩。

与学校编辑的《走进北京传统文化》校本实践手册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体验传统节日文化、感受北京胡同的意蕴。学科实践活动是家长教师协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与家长社区资源相结合的校本课程

家长资源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为此,学校在家长中开展调查,有62位家长主动报名参与家长校本课活动。目前,我校开设适合中高年级的家长校本课4节,社区校本课1节。每周二下午校本课时间,家长们走进班级为学生指导阅读、教做编织、讲解英语文化、教做中国结。社区柔力球队的老师把柔力球带进校园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传承传统文化。

下面请社区代表讲述并展示《携手共舞之美》

在这一阶段,家长从最初的被动转化为主动,从学习设计活动到自主创新设计活动。我们看到家长的成长,更感受到学生在家长教师协会工作下度过的童年是那么无忧无虑、快乐甜蜜,充满阳光和温情。

三、研究成果

家校协同教育四个平台能够充分调动家长们参与家校协作的积极性,形成和谐的家校共育关系。

1.从学生层面看:通过实践平台的使用,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均有明显改善,全校学生成绩得到普遍提高。

2.从教师层面看:通过志愿者服务平台、沟通平台的使用,班主任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肯定,家长能够站在教师的立场客观看待孩子的问题,能够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成为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动力。

3.从家长层面看:通过家长沟通平台、互学平台的使用,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改善,能够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自身的素养得到提升。

4.从学校层面看:通过四个平台的使用,2015年家长满意度显示,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在94.9%,高于区级平均成绩。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我们看到了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的发展,看到了阳光教育温暖着每一户家庭,感受到了教育合力的力量。在本课题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不足:

1.要进一步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定期对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总结梳理提升。

2.不断完善家校协同教育的平台建设,促进家校协同途径的创新。

3.在本课题推井过程中,也存在小部分家长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在追求育人目标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相信,学生这棵小树一定会在家校共育的阳光下,幸福、茁壮地成长。谢谢您的聆听,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您批评指正。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