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正高特级引领工作室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王婧 - 成长、感动,我们在路上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王婧 发布日期:2019-05-17

说实话,在加入这个集体之前,我只关注于自己眼前的工作,缺乏新理念的引领,但自从加入工作室以来,工作室的活动就好像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外面广阔的天空。我们以课为媒,说课、评课、反思、将研究贯穿始终;我们由区内走向区外,我甚至还有幸跟随张颖慧老师一起到桂林聆听全国青年教师的教学观摩课。这些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给了我极大的思想冲击。

在这次听课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老师巧妙梳理写作技巧,引领学生提高习作水平,这样新的课型让我很激动。我在思考:读写结合,其实我们也一直在进行,一般会在课尾留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根据课的内容或表达特点进行练写,但相对不是特别细致,这位老师却能够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舍得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练习,值得钦佩。我想到小学三年级正处于初次尝试作文的阶段,其写作的一个难题就是不知如何把内容写具体。 翻翻课本我们会发现,三年级教材中有诸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典型段落,如:《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花钟》《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对于这些优质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有必要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写法,在尝试写作中运用写法。

我把这个想法与张颖慧老师作了交流,并得到了认可。可是这样的尝试并不容易。初次试讲,问题百出,工作室的老师们提出了各种想法,甚至讨论到中午十二点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的脑子乱了,甚至还有些灰心丧气。但张老师一次又一次来到学校耐心地指导,从环节设计,到说话方式,甚至教师形象,指导得细致入微;工作室的张艳春老师还主动在下班后给我打电话交流教学灵感……在交流与帮助中,我的目标更明确了,设计更合理了,课堂驾驭也更成熟了。最终利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开创了新的课型——读写训练课,来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难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在成长着,感动着。我深深感受到能参加“张颖慧名师工作室”是非常幸运的,我的收获不仅是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专业理论与实践上得到更多地发展充实,工作上增强了自信心,更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成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份快乐,在这样的团队中,我会继续多学习、多交流,大胆实践,不断成长。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