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德育中国- 德育课程
德育中国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依托红色资源,引领师生成长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4-03

新城区保合少中心小学党支部

保合少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校于1933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筑牢了党建基石。近年来,学校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精神后,积极寻找党建工作与学校工作的契合点,深入挖掘学校的人文底蕴,确立了依托红色资源引领师生成长的党建品牌。这一品牌旨在通过品牌的创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强调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营养,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旨在通过品牌的创建,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品牌学校。

一、党建工作与学校历史底蕴相结合

(一)学校人文底蕴

保合少中心小学前身为保合少名言小学,成立于1933年,由保合少村实力派人物、民主人士李致芳创办。1934年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团长的刘洪雄回到家乡,受地下党组织委派,在名言小学担任小学教师,陆续拢聚了一批共产党员,如杨植霖、王建功、胡润泽、王英杰等。他们以学校为掩护,在归绥城郊一带开展革命工作。保合少人高凤英同志在大青山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与刘洪雄、杨植霖等同志组织了“绥蒙民众抗日开路先锋队”,名言小学很多学生参加了组织,在城乡地区进行秘密的抗日宣传。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员李怀山校长经常利用课堂或全校集会,向学生进行反内战教育,有时还领导学生发动群众同地富作斗争。解放后,学校的大龄学生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踊跃报名,自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

(二)学校教育底蕴

名言小学的办学方向是借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形式,加入了抗日救国的内容,利用学校这块阵地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当时的名言小学大门上写着六个醒目的大字“读书不忘救国”,校门两侧一边是“收复失地”,一边是 “誓血国耻”,校园东墙写着 “打开中国教育的新出路”,西墙写着“劳力与劳心相结合”、“组织起来抗日救国”。学校废除体罚,实行自省制度与“即知即传入”的小先生制度。解放后,翻身后的农民,由于饱尝了旧社会“睁眼瞎”的苦处,迫切要求学习文化,学校除了儿童包教包学外,还办起了农民夜校。由此看出当时的名言小学,就是一所新型的、进步的学校。

(三)学校实际情况

我校一直重视历史底蕴的传承,也挖掘出丰富的红色基因,党建工作只有充分的依托和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才能引领广大师生汲取前进的动力,才能把理想信念的火种扎根于心。我校学生源于农村,教师结构趋于年轻,他们急需成长提升,为学校红色基因的传承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巧设党建途径 实施红色基因教育

(一)寻红色根基

我校本身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打造学校党建品牌,学校党支部研究决定,继续深入挖掘内在的红色资源,将其转化为课程,于是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首的红色校本教材研发小组,确定红色校本教材为《心中那抹红》。本教材分五个篇章。第一篇章为《红色校史篇》,聘请退休老党员、老校长和党员教师,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走访老领导等,把红色校史编写成册,为学校的红色发展提供本源动力;第二篇章为《革命烈士篇》,通过收集资料把家乡的革命烈士故事编写成册,从而搭建起学校育人的另一个崭新平台;第三篇章为《红色故事篇》,将远离现在学生生活的英雄人物故事,如黄继光、邱少云等收集成册,让学生重温历史走进英雄;第四篇章为《红色儿歌篇》,精选红色儿童歌曲作为保小学生必学曲目,通过传唱催人奋进的革命儿童歌曲,从中汲取力量;第五篇章为《保小人物风采篇》,把保小每位教师的优秀事迹和学校的美德少年事迹编写成册,让榜样处处皆在,让校园充满力量,为党建品牌的创建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校党支部按照标准创新完善了党员活动阵地,更加强化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党员及全体教师在学习十九大精神以及新党章的基础上,每年必看2——3本红色经典著作,今年重点学习大青山脚下67位革命烈士人物故事。通过“学党章、写党章、讲党章”书法展示,“红色记忆永存心中”红色故事演讲等活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全体党员教师实实在在地做到“学有所用”。倡导党员教师立足岗位不忘初心,我们的岗位在课堂,我们的初心在立德树人,要求党员教师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心中牢记我是党员我带头的信念,在岗位上传承好学校红色文化,彰显教师职业的育人内涵。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科教材的育人功能,讲好国家、地方课程、讲好校本课程、讲好红色故事、讲好保小故事。大力开展“师师牵手、师生牵手、家校牵手、校社牵手、校际牵手”的“五牵手”活动,真正把红色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育合格人才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校以丰富、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为依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积极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培育一个个红色基因,我校党支部带领团、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教育信息网等媒体平台全方位报道我校开展的红色教育活动,既向外推荐了保小的独特资源,又对内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每年围绕高凤英烈士这一红色资源,开展“追忆英烈风骨,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教育活动。党支部积极拓宽红色育人渠道,围绕着大青山革命沿线,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与蒙汉抗日游击队会师遗址、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图强。党支部每月为孩子们播放一部红色影片,既弥补了乡村学生看不上电影的遗憾,又丰富了他们的爱国情感,更主要是通过观看这些爱国影片,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植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勤奋学习。坚持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让同学们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通过选树身边的榜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立德树人、使红色基因印在脑海、融入血脉,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三、党建引领让校园文化彰显红色基因

校园整体文化有一条主线,昨天——今天——明天,即:传承名言精神“读书不忘救国”;谨记现在使命“勤学方可明志”;追求终极目标“立人必先修德”。在这里,每个人,每一天都有一个向上的梦想,都有为梦想努力拼搏的劲头和决心。

校园文化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尤其是星火燎原篇,15位家乡的革命烈士人物故事,让大家感慨惋惜的同时,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门厅的“梦想从这里起航”会深深吸引你,这里的“梦想”有着特别的含义,里面包含着“民族复兴的梦”、“国家富强的梦”、“自己成功的梦”,这些“梦想”是有“根基”的,那就是“爱自己的祖国”,为了这个“梦想”,以高凤英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真心地爱着家乡这片热土,爱着自己的父老乡亲。他们不屈不挠、勇敢刚毅,因为他们心中的“火种”一直未被“熄灭”,那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安居的愿望。

斗转星移,经过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革命先辈的“梦想”已经实现,我国已进入新时代。这时,我们心中梦想的“火种”不曾熄灭,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在“共筑中国梦”的感召下,我们师生的“梦想”将从这里出发。我们在努力进取、顽强逐梦的时候,既有“红色基因”为我们铸就的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一只翅膀”,又有“中国梦”为我们指引导航、增添动力的“一只翅膀”。这一双“隐形的翅膀”为我们的成长助力、为我们的发展加油,将成为每一位学生一生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继续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牢记使命,忠于本职,依托红色资源,在服务师生成长上更加努力,让党旗更红,党徽更亮!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