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学科名师工作室集锦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白莉萍 - 走在成长的路上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白莉萍 发布日期:2018-11-15

2014年,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启动了“名师工程”,我被指定为市级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之一。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压力。“名师工作室”干什么?怎么干?许多的困惑,让我再次审视教研员定位的同时,对工作室的发展有了思路:“领着几个想干事的名师,帮助更多教师胜任教学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

有了思路后,通过全区遴选,组建了“白莉萍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白莉萍;成员:李海燕,斯琴,郝美枝,刘敏,庞晓燕,李静,曹媛,黄敏。第一次大家坐在一起,积极性高涨,都准备撸起袖子干一场,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怎么硬起来?我们为自己开出了第一副“处方”:读书。读书的实效性最难把握和落实,但对于工作室的每位成员来说,提升阅读素养,加强人文素质,却是最为重要的事,我们采取了“以任务为驱动的读书方式”来读书。读课文的原著;读美学哲学方面的书籍,如朱光潜的《谈美》,傅佩荣的《推开哲学的门》;读专业方面的书籍,如孙志毅的《做有策略的教师》,李政涛的《教育赏识》》,张祥之的《起源汉字图解》;还有绘本;儿童文学等。三年来,我们在读书中不断“磨练内功”。

第二副处方:“研读《课标》,名师解读教材”。每学期安排两位工作室的成员给全区教师进行教材解读。“特别艰难,也特别具有挑战性,通过解读教材,我翻看了大量的书籍,每天熬夜,有时半夜给白老师打电话,只有这样的平台,才让我有了更高的发展。”李海燕老师教材解读完感慨地说。

第三副处方:“打造精品课,在历练中成长”。学高为师以身立范,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必须打造一节乃至几节精品课,一位成员试讲,全体成员去听,“试讲—修改—学生访谈—再试讲—再修改—再试讲”每一位工作室的成员就是在一节节课中迅速成长,她们的“实际获得”是丰厚的。

精品课成型后,按计划每学期安排工作室成员为教学薄弱地区送教,并进行专题讲座,还有的学校临时点课。一节节精彩的课例,一场场解渴的讲座。“名师工作室”的名师,真正让“更多教师胜任教学工作”。

以课题为抓手,在“琢磨”中成长

2014年9月,我工作室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化研究》的子课题《诵读识字助力阅读教学的课型研究》。本课题旨在一年级的学习中,通过诵读识字,助力阅读。帮助学生记忆,培养兴趣,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在1年半的时间里,识字1600个以上,二年级上学期,能够做到利用汉字自主阅读。

接到获准立项的批复后,课题组开始了课题运作,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开始研究工作,明确了成员的详细分工。课题组指导专家薛玉娥,是中国识字教学研究联盟秘书长,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所理事长,致力于汉字文化国学经典的推广。课题组负责人白莉萍是呼和浩特市学科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能手,市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参加课题研究人员均是市级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有较深的理论功底与扎实的基本功,多次参加各类课题的研究,有各类文章在多种刊物上发表。 研究者组织能力强,都是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爱学习,有钻劲。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能相互协作,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

本课题从2014年8月开始研究到2015 年10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8——2014.9);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9——2015.2);第三阶段:整理、反思阶段(2015.3——2015.10)。

刚开始,这一实验课题,仅在呼市赛罕区开始推广。开展实验两年以来,全区共22所学校,参加实验的学校已有10所,其中城区学校有6所,城乡结合部2所,农区2所。到目前,已发展到17所实验校,并且推广到土旗进行课题研究应用。

每所学校安排一位课题负责教师,负责跟踪实验。把“诵读识字”课列入课表,纳入语文教学进行时,有几所较大的学校,为一年级同学特开绿色通道,全员参与,全员诵读;有的学校为了体现实验的显著性,挑选同年级的1-2个班级参与课题研究,形成对比班级,更有说服力。在这一课题的引领之下,各学校提出了“打造书香校园”的理念,提高了建校立学的本位。

课题开展以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激发了识字乐趣,降低了难度,加快了阅读的节奏,打磨成型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用性授课“课型”,达到了“以诵促识”“以说促识”的良好效果。全部实验校在同一阶段,将“诵读识字”课堂向家长开放,让学校、家长合力,推动诵读识字更好地实施。期末以小短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识字量的测试,做对比,分析结果,考查一学期的实验成果。学期初期,邀请家长到校进行识字效果检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实验方案,解决生字回生现象。学生识字量提升快,生均达1700字,能够主动进行绘本阅读和带拼音读物阅读。各实验学校还选派有经验的家长,为其他家长和新一年级家长讲授亲子阅读的经验,形成家校互动的规模形式。

实验教师与课题共同成长,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读、背、说、认、写”的诵读识字教学要领,还将这些方法迁移到语文教学中,收效甚好。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记录、整理、进行总结交流。实验教师初步知晓了诵读识字的理论支撑,第一批教师均获论文一等奖,同时为第二批实验教师做了良好的示范。工作室的斯琴、刘敏老师因工作突出被学校提拔任用到教导处工作,曹媛老师获“内蒙技能大赛”二等奖。

诵读识字带动了家长共同学习与阅读,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效率的有效路径。工作室与课题共同成长,在实验的中,我们琢磨出了成熟的诵读识字课型。工作室的成员与课题同成长,斯琴、刘敏、庞小燕老师因工作突出被学校提拔任用到教导处工作,曹媛老师获“内蒙技能大赛”二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走在成长的路上。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